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江桂斌

月刊

0254-6108

hjhx@rcees.ac.cn

010-62923569

100085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2871信箱)

环境化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环境化学》(双月刊)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文核心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为推动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环境化学》是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惟一科技期刊。 《环境化学》主要刊登报道我国环境化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和技术成果以及国外环境化学研究趋势。范围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生态、工程技术和环境与健康等各个层面,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的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污染生态化学、环境与健康、污染控制和绿色化学等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光催化剂磷酸银的研究进展

    苏琼张博文张平王曌...
    1531-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银(Ag3PO4)光催化剂的量子产率高达90%,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极强的光催化活性,但是Ag3PO4存在光腐蚀严重、光生电子和空穴寿命短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生活实际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 Ag3PO4光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与反应机理,然后着重评述了通过形貌调控、贵金属沉积、负载、构建半导体异质结等方法改善Ag3PO4的光催化性能以及在降解污染物、光催化制氢、光催化还原CO2中的应用,最后指出目前关于Ag3PO4光催化剂研究中仍存在的不足,对Ag3PO4光催化剂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光催化磷酸银改性环境

    化工样品中六氯丁二烯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

    王敏祥刘国瑞王璞梁勇...
    1545-1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氯丁二烯(hexachlorobutadiene,HCBD)已于2017年被增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管控名单,是一类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氯碱等化工生产过程能够无意产生HCBD副产物,是目前HCBD的主要来源,然而目前对于化工生产过程样品和化工产品中HCBD的研究较少,尚无完善的HCBD分析方法。本研究建立了氯乙烯、氯苯等典型化工产品生产过程样品中HCBD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方法,优化了进样口温度、升温程序、载气流速等色谱参数,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500 ng·mL-1,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7。8%-102%,相对标准偏差为3。6%-6。0%,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98,方法检出限为0。049 ng·mL-1,定量限为0。16 ng·mL-1,能够满足化工样品中HCBD的准确定性和定量要求。将建立的GC-MS分析方法应用于我国典型氯乙烯、氯苯等化工生产过程样品中HCBD的检测分析,发现三、四氯乙烯生产过程中HCBD浓度远高于氯苯,浓度范围为0。003-243000 μg·mL-1。本方法的建立能够为化工生产过程中HCBD的排放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为化工行业HCBD的源识别和管控提供重要信息。

    六氯丁二烯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化工生产氯乙烯

    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胎便中14种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刘超何安恩罗雅丹黎娟...
    1553-1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物质,由于其热稳定、疏水、疏油等优良性质而被广泛使用于生活和生产中。PFASs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多种毒性等特性,且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到胎儿体内,进而对胎儿健康产生潜在危害。胎便中积累了妊娠期间暴露于胎儿的外源性化合物,可用于监测PFASs对胎儿的宫内暴露特征。本研究基于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了胎便中14种PFASs的分析方法。采用乙腈/水(9∶1,V/V)对0。2g冻干胎便样品进行超声提取,提取液经Envi-carb和OasisWAX小柱固相萃取,0。1%氨甲醇洗脱。以10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梯度洗脱,采用AcquityUPLC BEHC18色谱柱进行分离,基于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采集,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2、5、20ng·g-1的加标浓度下,14种PFASs的回收率为65%-149%,相对标准偏差为3%-22%,方法检出限(MDLs)为0。001-0。149 ng·g-1,方法定量限(MQLs)为0。003-0。495 ng·g-1。使用该方法测定了 10个胎便样品,ΣPFASs浓度范围为<MDLs-2。49 ng·g-1。该方法操作简单、便捷、灵敏度高且定量准确,为系统性研究胎便中PFASs的赋存特征及暴露风险提供了技术基础。

    胎便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固相萃取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硫化氢中毒血中的甲硫醚和甲硫醇

    秦歌吴小军王继芬张震...
    1565-1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硫醚和甲硫醇作为硫化氢进入人体之后的主要代谢产物,具有一定的标识作用。针对血液中甲硫醚和甲硫醇的检验进行研究,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检验方法。实验采用对含硫化合物具有高灵敏度的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同时发现向0。5 mL血样中加入0。15 g氯化钠可使检出效率得到提升。本方法血中甲硫醚的标准曲线范围为0。01-2。00 μg·mL-1,相关系数(R2)为0。997,检出限为0。003 μg·mL-1,定量限为0。01 μg·mL-1。虽然甲硫醇由于自身沸点太低,不适合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但对其进行定性检测,也可为硫化氢中毒提供一定的依据。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直接应用于血液中微量甲硫醚和甲硫醇的检测,从而为硫化氢中毒案件的检验鉴定提供依据。

    顶空气相色谱法甲硫醚甲硫醇硫化氢

    高山地区夏季大气PM2.5中元素的污染特征、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评估——以武当山为例

    赵明升韩志勇任丽红李刚...
    1573-1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华中高山地区夏季大气PM2。5中元素的污染特征,于2018年6月在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站采集PM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18种元素(Na、K、Ca、Mg、Al、Fe、V、Cr、Mo、Cu、Zn、Mn、Ni、As、Se、Cd、Ba和 Pb)的浓度,并探讨了其来源、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武当山PM2。5的日均浓度范围为5。00-33。65 μg·m-3,平均浓度为(16。84±7。07)μg·m-3;元素K、Na、Fe、Ca、Al、Mg和Zn的浓度较高,7种元素占所分析元素的97。68%以上;富集因子结果表明,Mo、Zn、Pb、Cd和Se的EF值高于100,可能受周边人为活动排放污染物的区域或长距离传输影响;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PCA-MLR)结果表明,PM2。5中元素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机动车(57。57%)、工业源(22。52%)和地壳(19。91%);武当山PM2。5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指数极高,其中Cd、Se和Mo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极强;健康风险评估显示,综合非致癌风险(HI)在儿童和成人中分别为2。28×10-2和3。04×10-2,均在可接受水平内,综合致癌风险(CRT)在儿童和成人中分别为4。45×10-7和2。37×10-6,说明成人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Cr在成人中的致癌风险为1。88×10-6,说明Cr在成人中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同种金属对人体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表现为成人>儿童。

    PM2.5元素富集因子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PCA-MLR)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估

    基于机器学习的汾渭平原PM2.5和O3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李焕苏慧张婷赵竹子...
    1585-1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17-2021年汾渭平原典型城市西安大气PM2。5和O3浓度数据为基础,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 PM2。5和O3的变化特征和趋势,讨论了污染气体(NO2、SO2、CO和HCHO)与气象因素(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大气压力、边界层高度和太阳辐射)对PM2。5和O3浓度变化的交互影响。Theil-Sen趋势分析发现2017-2021年西安市PM2。5和O3分别以每年6。03%和2。06%的速度下降。单因素广义加性模型(GAM)中,NO2、SO2和CO对PM2。5浓度变化影响的模型解释率较高,温度、太阳辐射和大气压对O3浓度变化影响的模型解释率较高。多因素GAM模型中,PM2。5和O3均呈现非线性变化,模型的解释方差分别为84。9%和75。0%,拟合程度较高。通过等高线图分析了多个气象因素和多种污染气体两两交互作用分别对PM2。5和O3浓度的影响,其中温度和污染气体(NO2、SO2、CO和O3)对PM2。5浓度的影响更大;温度和太阳辐射对O3的影响更大。NO2和CO分别与气象条件两两相互作用时,PM2。5浓度随NO2和CO的增高而增高,O3浓度则与NO2和CO的变化趋势相反。结合本地污染物源清单,建议加强控制工业源和移动源排放,有助于降低PM2。5和O3的浓度。

    PM2.5O3机器学习变化趋势影响因素

    苏皖鲁豫典型城市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污染特征分析

    秦志勇张红汪水兵洪星园...
    1599-16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苏皖鲁豫区域光化学污染特征,于2021年10月和2022年6月在淮北市开展光化学污染产物过氧乙酰硝酸酯(peroxyacetyl nitrate,PAN)的在线监测,分析了 PAN浓度特征、空间来源、产生速率和变化趋势。观测结果表明,观测处2021年10月PAN的浓度范围为(0。08-1。44)×10-9,2022年6月的浓度范围为(0。61-5。72)×10-9;PAN的峰值大部分出现在NO/NO2比值较低的时段。结合气团后向轨迹,2021年10月观测处PAN的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高值区范围出现在南部方向,可能是因为西南方向相近城市较高的前体物排放;2022年6月高值区主要出现在北部和东南部,显示山东省西南部是潜在源贡献地区,东南方向的气团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群之间存在长距离运输。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光化学污染特征苏皖鲁豫在线监测

    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葛勤邵政梁杏李翔...
    1608-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查明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岩溶水资源和水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bbs图、正向演替模型-端元混合模型等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整体上呈弱碱性,TDS分布范围为27。61-360。75 mg·L-1,平均值为179。13 mg·L-1,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指示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蒸发作用不明显;地下水化学组成的主控因素是岩石风化和人类活动,其中Ca2+、Mg2+以及HCO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硅酸盐和蒸发盐的溶解,Na+、K+主要源于硅酸盐溶解,Cl-、SO42-及NO3-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正向演替-端元混合模型可知,岩石风化平均贡献为78。74%,大气输入和人类活动分别占12。50%和8。76%,而岩石风化中碳酸盐岩对地下水成分的贡献最大(67。64%),硅酸盐岩(7。33%)和蒸发盐岩(3。77%)的贡献较小。碳酸盐岩风化以灰岩贡献为主,平均贡献率达60。33%,其次为白云岩,平均贡献率达29。76%。

    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氢氧同位素形成机制

    山东莱芜地区泉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李波李常锁王楠高帅...
    1621-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山东莱芜地区2021年9月泉水普查取样水化学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值分析等方法,总结了泉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泉水整体呈弱碱性,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TDS在152。75-982。64 mg·L-1之间,平均值为423。15 mg·L-1,为低矿化度水;区内泉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HCO3·SO4-Ca型、HCO3-Ca·Mg型为主,局部呈点状差异分布;泉水中离子主要来源于水岩相互作用,碳酸盐岩和硅酸盐岩矿物溶解是主要离子来源。同时,区内泉水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NO3-主要来自于农业活动。本研究可为莱芜地区泉水保护与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泉水水化学特征形成机制山东莱芜

    鱼和砷对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影响

    熊小波甘秋雨陶丽斌卢紫珞...
    1632-1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泊是水体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存储库,湖泊砷污染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关注,然而鱼扰动和砷污染的联合作用对水体和沉积物微生物影响研究却很少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室内模拟湖泊生态系统,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探究鱼类活动和砷污染下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水体和鱼组织中细菌多样性。鱼和砷均能引起水体和沉积物细菌群落的改变,鱼和砷的共同作用可使沉积物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同时可导致水体中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红杆菌属(Rhodobacter)的含量显著降低。这些结果有利于深入了解湖泊水体和沉积物细菌群落,为开展污染物和生物扰动联合作用下的生态风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湖泊沉积物鱼扰动砷污染细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