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江桂斌

月刊

0254-6108

hjhx@rcees.ac.cn

010-62923569

100085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2871信箱)

环境化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环境化学》(双月刊)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文核心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为推动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环境化学》是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惟一科技期刊。 《环境化学》主要刊登报道我国环境化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和技术成果以及国外环境化学研究趋势。范围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生态、工程技术和环境与健康等各个层面,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的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污染生态化学、环境与健康、污染控制和绿色化学等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十年环境化学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与趋势分析

    王维懿庄乾坤
    2873-2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化学学科的项目申请与资助数据,系统分析了该学科2014-2023年在资助总量、经费流向、研究热点等方面的趋势与变化,主要研究发现:①申请数增速超过资助数增速,导致资助率从2014年的27.9%降至2023年的18.6%,反映科研竞争日益激烈.②自由探索类项目资助经费在学科资助总经费中的占比从80.0%降至55.2%,重点类和人才类项目资助经费占比则显著增加,显示出环境化学学科越发重视具有战略性和高创新潜力的研究.③环境分析化学和水污染控制化学等领域的资助经费呈增长趋势,资助数也较高,反映其与当前社会需求的密切关联.④污染物处理和环境质量监测是环境化学领域中的核心问题,科研人员正通过应用纳米技术研发新材料,来提高污染控制的效率并促进环境污染修复.本研究不仅为环境化学学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相关科研人员选择研究方向、制定项目申请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化学研究热点资助分析资助管理与政策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在人体生物样本中的检测方法与暴露水平研究进展

    江建明李敏杰叶铖罗海威...
    2881-2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和人体生物样本中被广泛检出.本文针对人体血液、尿液、母乳、头发和指甲等5种人体生物样本,总结了PFASs的前处理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介绍了国内外关于人体生物样本中PFASs暴露水平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通过研究结果显示,PFASs在普通人群5种样本中的检出情况为血液>母乳>尿液>头发和指甲,人群的饮食特征、饮用水来源、研究区域工业化水平等均为影响PFASs暴露水平的重要因素,且研究发现从事相关行业的职业人群或相关行业周边居住居民其体内PFASs暴露水平比普通人群普遍高1-2个数量级.在5种人体生物样本中,PFOA和PFOS均为检出浓度较高的物质.本文旨在为今后关于PFASs的人体暴露和检测分析提供参考,为国家和地区人体生物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人体生物样本检测方法暴露水平

    微塑料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

    郭蓉肖芳
    2897-2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微塑料因污染的广泛性引起全球关注,但人们在其健康损害方面的知识却非常匮乏.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地的空气中检测到了多种类型的微塑料,且诸多证据显示微塑料可被机体吸入并在肺部沉积.而相对于肠道、肝脏等器官的广泛研究,微塑料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却鲜有关注.本文从大气微塑料的环境行为、人群呼吸系统暴露情况、呼吸系统损害的流行病学研究、肺部损害的毒理学研究及相关机制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全方位的综述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微塑料的呼吸系统健康效应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微塑料纳米塑料呼吸系统健康损害研究进展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暴露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陆许诺陈俊潇叶小青
    2905-2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pyrethroid insecticides,PYR)作为一种高效、低毒且易降解的广谱杀虫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广泛地应用于农林畜牧和家庭害虫防治.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其对儿童的潜在危害也逐渐暴露.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儿童因该农药暴露产生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可能降低儿童的智力水平和行为能力,改变儿童的生长发育,及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又通过分析相关动物实验及细胞实验,归纳了其对儿童神经、发育、免疫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实验室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治疗给予合理的指导,也为研发无害化杀虫剂给予参考思路.

    拟除虫菊酯暴露水平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免疫毒性

    室内空气病原微生物消毒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

    童家鑫冯宁宁胡涛康欣可...
    2916-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飞沫、气溶胶形式在空气中传播的病原微生物较难控制,极易形成大规模病原微生物感染事件,如2003年的SARS病毒和2019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均通过空气传播,导致了严峻的疫情.而对空气、物表面进行消毒,能有效阻断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大规模感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空气消毒技术及设备的最新进展,指出了现有技术和产品存在单一技术效率有限、催化剂活性不稳定、生物毒性尚不清晰、系统智能化程度低、新兴技术产业化难等不足和弊端,提出了消杀设备未来的研发趋势在于实时监测、经济耐用、高效催化和强力净化.总的来说,单一功能的空气消毒机无法对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彻底、高效的消杀,开发智慧化、多因子、多功能的高效能消毒材料及装备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病原微生物空气消毒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布洛芬对海洋青鳉鱼生命初期毒性效应

    马正茁梁川孙哲诚陈杨...
    2934-2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布洛芬(Ibuprofen,IBP)对海洋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早期生命阶段的毒性效应,将海洋青鳉鱼胚胎在不同浓度(0、1、10、100、1000μg·L-1)IBP溶液中暴露至孵化后的第30天(未孵化胚胎暴露20 d).观察统计胚胎的孵化率、孵化时间、心率、仔鱼30 d存活率以及体长体重等发育参数,并检测胚胎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性、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ic dialdehyde,MDA))浓度和神经递质降解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变化,以评估IBP对海洋青鳉鱼早期生命阶段的发育毒性、抗氧化系统以及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μg·L-1 IBP对海洋青鳉鱼胚胎及仔鱼不存在发育毒性,其余各浓度导致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心率和仔鱼存活率降低,所有浓度下仔鱼体长体重均未变化;在第5天时,随浓度升高,SOD活性和GSH含量呈下降趋势,CAT、GST活性和MDA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第8天时各指标趋于正常;IBP浓度的升高导致AChE活性先增加后降低.综上,环境相关浓度下的IBP对海洋青鳉鱼胚胎及仔鱼不存在发育毒性,各浓度IBP均会导致胚胎产生氧化应激和神经毒性效应.

    布洛芬海洋青鳉鱼发育毒性抗氧化系统神经递质系统

    环境炭质介导胞外电子传递转化污染物的机制

    余晨王旺民李纯阳王晶晶...
    2944-2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炭质可作为电子穿梭体,介导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行为,调控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直接和间接电子传递是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的两种形式.在间接电子传递中,微生物利用电子穿梭体实现电子从胞内到胞外的迁移,除了微生物自身分泌的穿梭体之外,外源性电子穿梭体也被发现可以促进胞内外的电子转移过程,其中天然和人工的电子穿梭体(如腐殖质、生物炭等)在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介导作用,改变了胞外电子转移途径.环境炭质的微尺度结构决定了其介导电子转移的功能.于此,本文以两种外源性电子穿梭体的介导表现为研究主体,系统归纳了以腐殖质、生物炭为代表的环境炭质具有的氧化还原活性基团(如醌/酚类基团)和石墨化芳香炭结构(稠环芳香区域)、以及富碳介质的电子穿梭性能和机制;详述了环境炭质介导胞外电子转化典型的污染物(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效果;最后,总结了环境炭质(天然有机质和人工有机炭)在土壤、沉积物或水体系统参与介导胞外电子转移过程,并展望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挑战,这为新型电子穿梭介质的设计研发和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天然有机质人工有机炭介导电子传递重金属转化有机物降解

    溶液pH对高锰酸钾降解四环素动力学、产物和生物毒性的影响

    詹洪生李伟董丛健刘玉灿...
    2956-2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环素(TC)是一种典型的酸碱两性化合物,其在水中的赋存形态受溶液pH影响.为探究TC降解路径和溶液毒性是否会随pH产生规律性变化,本研究考察了KMnO4氧化过程中,溶液pH(2、6、9和11)对TC降解动力学、降解产物和溶液毒性的影响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TC在KMnO4体系中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kapp)为7.92mol·L-1·s-1(pH=6)-37.74 mol·L-1·s-1(pH=11);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经KMnO4处理后TC的降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共有6种降解产物被检出,溶液pH为2、6、9和11时,分别有3、3、3和5种降解产物,表现出显著的pH依赖性.采用费氏弧菌、活性污泥细菌和斜生栅藻对氧化处理后的TC溶液进行毒性评价,发现部分降解产物具有比母体更强的生物毒性,ECOSAR模拟毒性数值也能佐证.

    四环素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化学氧化降解产物生物毒性

    方波脉冲电化学处理含酚废水

    马蓓唐晗昱卞兆勇
    2965-2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绿色低耗去除酚类污染物为目标,开展方波脉冲电化学处理废水中酚类污染物的降解研究,考察方波脉冲体系(电压波形、脉冲占空比、脉冲频率等参数)对酚类污染物的去除率及比能耗的影响规律,提出最佳工艺及实验参数.结果表明,在电化学反应体系中,脉冲电压、电压波形和脉冲占空比对去除率、平均电流效率和比能耗的影响较为显著,而脉冲频率的影响较小.在脉冲电压4V,占空比为50%,脉冲频率为100 Hz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对苯酚的去除率为62.03%,比能耗为4.84 kWh·kg-1.因此,相比于直流供电模式,方波脉冲供电模式降解苯酚废水的电能利用率更高,能耗更低,选择性更强,为电化学处理废水提供了一种绿色环保的方法.

    绿色低耗方波脉冲电化学氧化占空比频率

    基于等转化率法和生物炭性质揭示稻草秸秆的热解特性

    张梦垚汪家乐张源朱泽涛...
    2978-2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稻草秸秆在氮气气氛下的热解进行热重分析.基于等转化率方法和生物炭表征,揭示稻草秸秆的热解机理.结果表明:(1)热解区间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水分蒸发和易挥发有机物的挥发,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解聚;第二阶段为主热解阶段,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发生剧烈的脱水和还原反应;第三阶段主要是木质素的热解,炭的芳香性进一步增加;第四阶段为剩余物质继续热解成炭,生物炭高度碳化;(2)在主热解阶段,ΔH、ΔG和ΔS均大于0,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热分解反应是吸热、非自发的、熵增大的反应;(3)热解温度低于250 ℃时,木质素是稻草秸秆生物炭PFR生成的主要贡献者,g值大于2.004,是以氧为中心的自由基;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g值有所降低但始终位于2.003-2.004之间,稻草秸秆生物炭的自由基类型由以氧为中心的自由基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碳为中心的自由基为主,且自由基的种类减少.本研究为稻草秸秆生物质的热解机制和生物炭的制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Friedman法活化能木质素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