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监控与预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监控与预警
环境监控与预警

张宁红

双月刊

1674-6732

hjjkyyj@163.com

025-86575218

210036

南京市凤凰西街241号

环境监控与预警/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污水中内分泌干扰效应化合物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封书阳吴刚张徐祥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分泌干扰效应化合物(EDCs)对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识别环境中的EDCs是进行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前提,但目前对该类物质的识别方法还不明确.介绍了从识别化合物结构到甄别EDCs的自上而下识别和从甄别内分泌干扰效应再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的自下而上识别这2种策略.自上而下策略中,可疑物筛查方法和非靶向筛查方法是识别未知化合物结构的主要方法,构建可疑物清单是该方法的关键,可通过综合利用各种非靶向筛查软件工具,实现对环境样品中未知结构化合物的识别.自下而上策略中,效应导向分析是较成熟的识别方法.另外,近年来发展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基于环境样品质谱谱图预测获得内分泌干扰效应活性结果,这极大地简化了效应导向分析流程.该综述为全面识别环境中EDCs并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了参考方法.

    污水内分泌干扰效应化合物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识别可疑物筛查非靶向筛查

    声明

    8页

    酚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王文娜吴刚何席伟张徐祥...
    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又名环境激素,具有类似激素的结构和效应,能够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聚焦典型酚类EDCs,包括烷基酚(APs)、双酚类(BPs)和氯酚(CPs)的微生物降解研究.受污染的土壤、河流、沉积物或活性污泥中存在并可分离出能够有效降解酚类EDCs的细菌和真菌,这些降解菌在污染土壤或水体的生物原位修复,去除废水中酚类EDCs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系统综述了好氧和厌氧条件下酚类EDCs的降解功能菌及其降解途径,总结了酚类EDCs的降解功能酶和功能基因,包括参与羟化作用的单加氧酶和羟化酶、参与环裂解的双加氧酶和还原脱氯过程需要的还原脱卤酶等,旨在为推动高效削减酚类EDCs的微生物法技术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酚类内分泌干扰物微生物降解功能基因烷基酚双酚氯酚

    微生物降解孔雀石绿研究进展

    刘胜南汤程贻刘鹏张徐祥...
    2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主要的分解者,在孔雀石绿降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缺乏低成本的替代品,孔雀石绿持续不断地释放到环境中,其环境分布和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已得到广泛的关注.综述了可降解孔雀石绿的细菌和真菌及其最适降解条件、降解途径、降解酶,总结了目前通过固定化和组学研究降解孔雀石绿的进展,进而对孔雀石绿的微生物降解领域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微生物降解孔雀石绿机理研究与技术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科学论据.

    孔雀石绿微生物降解最适降解条件降解酶降解途径固定化组学研究

    小清河沿岸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车文璐毛琼彬于双孟玲...
    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山东省小清河流域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来源及生态风险,于2021年6-7月采集了小清河沿岸30份土壤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其中16种优先控制PAHs的质量分数,采用特征组成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PAHs来源进行解析,采用风险商值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6种PAHs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总质量分数为59.07~800.86 ng/g,平均值为194.64 ng/g;其组成以高环PAHs为主,平均占比为:高环(45.70%)>中环(30.24%)>低环(24.06%);石油、煤和生物质燃烧源是土壤样品中PAHs的主要来源;7种致癌性PAHs是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其中苯并(a)芘(BaP)和二苯并(a,h)蒽(DBA)的贡献最高;该研究区域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较低,但个别采样点污染较重,加之小清河即将复航的影响,须重点关注潜在生态风险.

    多环芳烃土壤来源解析风险评价小清河

    福清核电厂周边气溶胶中总β放射性水平分析与ARIMA模型构建优化

    王春梅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5年5月-2022年12月福清核电厂周边气溶胶总β活度浓度逐月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学斯皮尔曼(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探讨了监测点之间、监测点与对照点之间的相关关系,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总β活度浓度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总β活度浓度监测值与降雨量均表现为负相关,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调研并比对分析了国内及美国压水堆核电厂周边气溶胶中总β放射性水平.探讨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在分析预测核电厂周围气溶胶中总β活度浓度的应用,建立并优化了适合福清核电厂周边气溶胶中总β活度浓度的预测模型ARIMA(2,1,1)(0,1,1),有助于开展福清核电厂周边气溶胶中总β活度浓度的预报和预警.

    福清核电厂气溶胶总β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

    长三角地区2014-2019年大气环流型下的PM2.5和O3污染特征

    严宇史文彬王聪陈优帆...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中东部地区2014-2019年秋、冬季(11月—次年2月)、暖季(4-10月)的细颗粒物(PM2.5)、臭氧(O3)监测数据,运用T-mode斜交旋转主成分分析法(T-mode PCA)对长三角及周边地区2014-2019年925 hPa位势高度和风场进行大样本客观分型,总结了有利于和不利于长三角地区PM2.5和O3污染发生的大气环流类型.结果表明,17类大气环流类型会影响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并进一步识别出PM2.5污染和O3污染易发的大气环流型.其中,秋、冬季PM2.5污染易发的环流型是冷锋相关(AW_CT2)和出海高压(AW_CT3和AW_CT5)相关,前者可能与上风向PM2.5污染输送相关,后者则可能以局地累积和转化过程为主.副高控制(Spring_CT1和Summer_CT1)和均压场(Summer_CT3和Autumn_CT2)环流型则有利于促发暖季O3污染;在Spring_CT1、Summer_CT1、Summer_CT3和Autumn_CT2环流型下,长三角5个重点城市O3超标率和ρ(O3-8h)水平高于同季节的其他环流类型,但气象和化学影响机制可能有所差异.此外,副高控制和均压场环流型也易导致上海、杭州和南京等城市出现暖季PM2.5和O3双高污染.

    大气环流型细颗粒物臭氧双高污染长三角地区

    乌鲁木齐市PM2.5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吴智慧叶尔那·木合亚提闫攀登胡光胜...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乌鲁木齐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来源、健康风险及其变化趋势,对乌鲁木齐市典型区域2020年各季节PM2.5中重金属的质量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乌鲁木齐市大气ρ(PM2.5)年均值超过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35 μg/m3),冬季PM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最高,夏季最低;其中质量浓度较高的重金属为铜(Cu)、铬(Cr)、锌(Zn)、锰(Mn).1#(交通要道区)、2#(工业集中区)、3#(农业区)3个监测点大气PM2.5中重金属总质量浓度分别占ρ(PM2.5)的1.57%,2.48%,0.68%;不同监测点位重金属质量浓度表现为2#>1#>3#.1#、2#、3#监测点大气PM2.5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有燃煤源、工业源、交通源.Cr对不同人群的致癌风险(ILCR)>10-4,存在致癌风险;镍(Ni)、镉(Cd)对不同人群的ILCR为10-6~10-4,存在一定的致癌可能,处于可接受水平.Mn、Cr的危险系数(HQ)>1,存在非致癌风险;其余重金属对不同人群的HQ<1,非致癌风险可忽略;7种重金属的HQ表现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

    乌鲁木齐细颗粒物来源重金属污染特征健康风险评估

    改进YOLOv5s的黑烟车辆检测算法研究

    孟艺箐吴晓东李冰管嘉俊...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视觉黑烟车辆检测精度低、小目标难以检测的问题,提出改进YOLOv5s的黑烟车辆检测算法.首先,基于公开网络数据和真实道路拍摄图像构建黑烟车辆数据集,解决数据集受限问题.其次,改进网络模型,添加预测层,提高模型对小目标的检测性能,引入坐标注意力(Coordinate Attention,C A),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最后,改进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为GIoU,提高边界框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模型能够有效地检测远距离小目标,改善漏报和虚警等问题.与原始YOLOv5s模型相比,该改进模型平均检测精度(mAP)提高3.1%,黑烟类别检测精度(AP)提高4.9%,在小目标场景中表现出较强的泛化能力.

    深度学习YOLOv5s黑烟车辆检测小目标检测大气环境监测

    生活污水中典型cVMSs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沈晓瑜石宇帆高品陈晓倩...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cVMSs)具有高挥发性的特点,对其进行监测会受到高背景干扰,影响数据的准确性.通过综合优化进样隔垫、进样瓶内衬管、样品保存方法等干扰因素,确定了最佳预处理条件,建立了水中微量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6)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污水中D4、D5和D6的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检出限为1.43~3.14ng/L,在加标量分别为5和0.5 µg/L条件下的平均回收率为92.2%~110.6%和75.1%~91.2%.针对实际生活污水的检测结果显示,污水处理厂进水中D5和D6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071和524 ng/L,D4未检出,而在所有出水中D4、D5和D6均未被检出.该方法的预处理和GC-MS检测分析方法过程简单,可以显著降低背景因素的干扰,可为污水中cVMSs的检测分析提供方法参考,并为环境监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环状挥发性甲基硅氧烷气相色谱-质谱方法优化同位素稀释法生活污水背景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