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

袁道先

月刊

1003-6504

hjkxyjs@126.com;bjb@hbepb.gov.cn

027-87643502

430072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环境科学与技术/Jour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学术和技术类刊物,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刊登环境保护领域内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紫外强化CuO活化过硫酸盐降解罗丹明B染料废水

    张磊林子雨张文静
    8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通过UV还原强化CuO活化过硫酸盐(CuO/PS)体系.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初始pH、CuO浓度、PS浓度及UV功率等因素对降解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初始pH 3.0,CuO浓度为8mmol/L,PS浓度为1.5 mmol/L,UV功率30W时,RhB降解率最佳,能达到94.6%.与无UV强化相比,降解率升高114.5%.适当降低初始pH或增加CuO浓度、PS浓度及UV功率均能促进体系内RhB降解.XPS分析表明,紫外能将Cu2+还原成Cu+,从而强化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RhB降解过程主要包括发色基团断裂和苯环结构开环等两大步骤.

    过硫酸盐紫外氧化铜罗丹明B硫酸根自由基

    稀土元素对钒基SCR脱硝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莫建益吴鹏眭华军丰国林...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电力行业产能过剩及燃煤电厂参与电网深度调峰,燃煤机组负荷持续较低,导致常规SCR脱硝催化剂难以满足环保排放要求,有效拓宽催化剂活性温度窗口迫在眉睫.该文通过浸渍Ho、Ce、Sb制备了一系列v2.5W5Mx/TiO2催化剂,并通过BET、XRD、XRF、H2-TPR、NH3-TPD和In-situ DRIFTS表征技术对改性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 显示,Ce和Sb具有较好的改性作用,其中V2.5W5Ce4/TiO2和V2.5W5Sb4/TiO2催化剂对NOx的转化率在220℃时接近95%,在260~380℃宽温度范围内进一步达到100%,且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和抗H2O性能.表征结果显示,适量的Ho、Ce和Sb的加入有效削弱了TiO2的结晶度,且催化剂载体表面上金属氧化物组分分散均匀.TPR、TPD和原位DRIFTS结果显示,改性后的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和表面酸性显著增强,是催化剂低温活性提高的重要原因.

    选择性催化还原低温脱硝稀土元素

    铁基多相Fenton-like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张佳琳叶脉张路路王中慧...
    96-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四氧化三铁作为催化剂活性组分,蔗糖作为黏结剂,获得多孔的Fenton-like催化剂颗粒,并利用SEM、XRD等对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通过Fenton-like反应中难生物降解的偶氮染料AO7的降解效率来评价自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研究了pH值、H2O2用量等参数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多孔的Fenton-like催化剂能有效地催化H2O2降解以AO7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当溶液pH值在2.0~7.0之间,Fenton-like反应进行60 min后,AO7去除率在82.3%~99.84%之间.相比较传统Fenton反应的pH适用范围(一般来说为2.5~3.5),自制的Fenton-like催化剂的pH适用范围更宽,在废水处理中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多相催化剂四氧化三铁酸性橙7pH适用范围

    N/La-TiO2的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水杨酸的研究

    顾晓雪汪恂朱雷韩琪...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尿素和硝酸镧为前驱体,采用溶胶-睡胶法制备N、La共掺杂TiO2光催化剂,以水杨酸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N、La不同配比、反应体系等因素对水杨酸降解率的影响,并采用XRD、XPS、UV-Vis、BET等表征手段分析其材料性能.结果 表明,500℃下煅烧2h的N/La-TiO2,掺杂比N:La为40:0.1时,紫外光下反应60 min后对水杨酸的去除率最高达98.18%,而此时TiO2的去除率仅为50%,掺杂N/La后去除率提高了近2倍;pH4为N/La-TiO2降解水杨酸的最佳反应pH值;活性物种淬灭实验中证明,紫外光下N/La-TiO2催化剂去除水杨酸占主要作用的是h+和·OH.N/La-TiO2中N置换了TiO2晶格中的O形成O-Ti-N结构并在TiO2中形成了独特的杂质能级,La进入TiO2晶格中产生更多的晶格缺陷,N、La共掺杂减小了TiO2的平均粒径,使比表面积增大2.1倍、孔容体积增大2.2倍,禁带宽度窄化至3.06 eV,N、La协同增强了TiO2光催化活性.

    共掺杂TiO2溶胶-凝胶法光催化

    Pd-M/CeO2催化剂对甲苯催化性能研究

    谷广锋曹兴涛刘铭辉王新乐...
    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棒二氧化铈,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不同金属(Cu,Co,Ni,Mn)掺杂的Pd/CeO2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催化甲苯燃烧性能.结果 表明,不同金属掺杂制备的Pd/CeO2催化剂中Pd均以Pd2+的形式存在于纳米棒状CeO2表面,但其氢气还原温度和催化性能出现差异.其中掺杂金属铜的Pd-Cu/CeO2催化剂还原温度最低,且在催化性能测试中具有更低的T50和T90,其温度分别为239℃和266℃,表明以Cu改性合成的Pd-Cu/CeO2对甲苯的催化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纳米棒二氧化铈Pd-M/CeO2催化剂金属掺杂甲苯催化燃烧

    烟厂污泥热解制备载铁生物炭吸附水中Cr(Ⅵ)的研究

    戴泽军李炳堂李鹏飞胡智泉...
    116-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废水处理所得的压滤污泥(简称烟厂污泥)为原料制备载铁生物炭(Fe-BC)并用于去除水中Cr(Ⅵ).结果 表明,Fe-BC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热解温度700℃、热解时间1.5 h,污泥含水率10%.在Cr(Ⅵ)初始浓度为100 mg/L,Fe-BC投加量为6g/L时可使溶液中Cr(Ⅵ)去除率达到99.8%.Fe-BC对Cr(Ⅵ)的吸附行为属于非均质表面吸附,满足Sips等温吸附模型及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最大饱和吸附容量为75.23 mg/g.SEM及XRD分析表明,Fe-BC对Cr(Ⅵ)的去除是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到静电吸附、氧化还原、原电池反应、共沉淀等过程.烟厂污泥热解制备的Fe-BC是一种良好的Cr(Ⅵ)吸附剂,可用于含Cr(Ⅵ)工业废水的处理,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烟厂污泥热解载铁生物炭Cr(Ⅵ)吸附

    响应面法优化重金属螯合絮凝剂MAAPAM去除水中Cu(Ⅱ)

    姜盛基王刚严亚萍杨丽娟...
    124-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响应面法,对重金属螯合絮凝剂巯基乙酰化胺甲基聚丙烯酰胺(MAAPAM)去除含Cu(Ⅱ)废水的条件参数进行优化,以Cu(Ⅱ)初始浓度、MAAPAM投加量与Cu(Ⅱ)初始浓度比值和水样初始pH值为自变量,Cu(Ⅱ)去除率为目标值,建立模型并考察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表明,响应面二次多项式模型显著,失拟项不显著,模型合理,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81 1,校正决定系数RMj2为0.964 0,模型拟合性较好.Cu(Ⅱ)初始浓度和水样初始pH值、MAAPAM投加量与Cu(Ⅱ)初始浓度的比值和水样初始pH值的交互作用对Cu(Ⅱ)去除率影响显著.在Cu(Ⅱ)初始浓度为24.6 mg/L,水样初始pH值为5.9,MAAPAM投加量与Cu(Ⅱ)初始浓度比值为4.2∶1的优化条件下,絮凝剂MAAPAM对Cu(Ⅱ)的实际去除率达94.72%,与模型预测值93.88%接近,证明响应面模型可靠.

    响应面法螫合絮凝剂优化含铜废水

    新兴污染物三聚氰酸对剩余污泥暗发酵产氢的影响

    周雯婧伏林军黄樱樱申创...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新兴污染物三聚氰酸(CA)对剩余污泥(ES)厌氧暗发酵产氢的影响,作者在中温环境下,建立5组批式厌氧反应器,通过控制进料CA的含量探究了ES暗发酵过程氢气、溶解性有机物、甲烷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CA对ES暗发酵产氢具有剂量依赖性.当CA的含量为1.0 mg/kg时,ES暗发酵产氢最大量为10.2 mL/g VSS,约为空白组的1.1倍.高含量CA降低ES暗发酵产氢效率.适量CA存在能提高ES中溶解性有机质含量,且当CA含量为1.0 mg/kg时,溶解性蛋白质和溶解性多糖的最大浓度分别升高至564 mg/L和159 mg/L,均显著高于空白组.此外,适量CA存在能提高ES发酵过程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CA显著降低了ES发酵过程甲烷的产量.酶活性分析表明当CA含量低于1.0 mg/kg时,蛋白酶、乙酸激酶和丁酸激酶的活性随CA含量升高而升高,而CA含量超过1.0 mg/kg时,CA显著降低暗发酵过程关键酶的活性.

    三聚氰酸剩余污泥暗发酵氢气溶解性有机物

    砷形态提取及其在消化道中生物可给性研究

    马津津闫钰于瑞莲胡恭任...
    137-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评估砷的人体健康风险时多基于总量进行,但此法会高估砷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文章总结了常见基质中砷的形态提取方法及常用的砷人体生物可给性的体外胃肠模拟方法,对砷进入胃肠道后发生的形态转化及生物可给性进行分析,为更准确的砷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讨论了目前砷形态测定及生物可给性模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展望,可为今后砷的形态研究及健康风险评价提供帮助.

    砷形态生物可给性砷转化健康风险评价

    单室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油废水

    王赫名桂程王刚宋学勇...
    148-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实际含油废水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对含油废水的降解特征.实验结果表明,MFCs对含油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以炼油废水和预处理废水作底物时,最大功率密度为(236.6±8.5) mW/m2和(145.5±.5) mW/m2,COD去除率为(73%±2.5%)和(77%±1.5%),总油去除率为(95%±2.5%)和(78.5%±1.5%),浊度去除率为(80%±3.5%)和(92%±1.5%).三维荧光光谱图也进一步证明了经过MFCs降解后,石油类有机物的荧光强度减弱.由阳极微生物群落结构可知,MFCs降解含油废水并实现产电是由石油降解菌和产电菌协同作用完成的.

    微生物燃料电池含油废水废水资源化废水处理微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