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氨作为大气细颗粒物(PM2.5)形成的重要前体物,研究其排放时空变化、减排潜力及对PM2.5的影响,对科学设置氨减排目标,制定实施氨排放控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分析了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农业氨排放时空变化,然后以2020年为基准年,基于当前及规划政策的未来预期减排措施,估算未来2030年各城市农业氨排放水平,评估农业氨减排潜力,并进一步基于大气PM2.5组分观测,结合热力学模型分析各城市农业氨减排对PM2.5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武汉城市圈农业氨排放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020年较2010年整体下降16.1%,武汉市贡献了区域35.7%的农业氨排放下降.(2)生产效率、产业调整和生产收益是区域农业氨排放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对畜禽养殖和化肥施用氨排放变化的驱动贡献达90%以上,城镇化和总人口增长对氨排放变化的驱动作用可忽略不计.(3)武汉城市圈2030年农业氨减排潜力约为19.4%,在相对减排潜力上,鄂州市2030年农业氨减排潜力最大,而从绝对减排量上看,孝感市氨减排量将最大,约占城市圈总减排量的50%.(4)二次无机组分对各城市PM2.5贡献为51.1%~73.2%,是区域PM2.5最主要组分.鄂州市PM2.5浓度对氨减排敏感性响应最强,区域均值上,未来2030年武汉城市圈可通过农业氨减排实现大气PM2.5达标,但武汉、黄石、孝感和咸宁等城市PM2.5对氨减排响应较弱,区域局部城市仍可能出现PM2.5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