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三生空间视角的福建省生态安全综合评价

    李晓宇徐德琳王燕于颖卓...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结构为研究切入点,构建了一套涵盖产业、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福建省九大地级市在 2010 年、2015 年以及 2018 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与时空演变规律剖析.研究揭示了以下几点:1)2010-2018 年间,福建省各城市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总体生态安全形势趋于良好;2)研究发现福建省内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内陆西北部地区的指数高于东南沿海地带,并且这种空间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3)通过深入指标解析,确认导致福建省生态安全水平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宜居性能尚待提高,以及部分自然环境问题的改善难度较大等.

    生态安全三生空间层次分析法福建省

    欧盟河流地貌单元调查和分类系统(GUS)的浅析与启示

    王宏涛冯硕刘佳利张晶...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流地貌形态是自然栖息地评估的关键,河流地貌单元调查和评估对河流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识别多样的地貌单元类型,评估河道的复杂性和栖息地潜力,通过从多层次地貌单元分类框架、多水平地貌单元调查技术体系和地貌单元多样性评估 3 个方面梳理欧盟提出的河流地貌单元调查和分类系统(GUS)成果,并提出GUS系统在我国河流地貌调查方面的适用性,以赤水河流域鱼洞河为GUS系统应用案例,对鱼洞河地貌单元进行分类识别.GUS对我国的河流生物栖息地修复与综合管理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河流地貌单元分类识别栖息地生态响应

    鄂东南矿集区2000-2022年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孙智杰廖媛余波陈杨露...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东南矿集区是长江中游最为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之一,对其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动态变化特征开展研究,有助于系统评估区内植被恢复状况,对后续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 2000-2022 年 Landsat 影像,构建了长时间序列的 NDVI 数据,并通过 Theil-Sen Median 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对鄂东南矿集区23 年来的NDVI时空变化与驱动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鄂东南矿集区NDVI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并呈现波动上升趋势,NDVI增加区域约占 70.81%,主要分布在鄂城区、大冶市、阳新县等地;在空间上,NDVI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主要为高/高聚类和低/低聚类,但随着植被的恢复,聚集程度逐渐减弱;社会经济、地形地貌和地质环境因素与NDVI空间分布关系密切,具体表现为土地利用与工程地质岩组、土壤类型、坡向、坡度等因子的交互作用对NDVI的空间分布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可反映矿集区植被变化特征,对于区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归一化植被指数时空格局驱动因素地理探测器鄂东南矿集区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南华土壤肥力评价中的应用

    黄加忠张龙叶雷李金旺...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南华县土壤养分指标和综合肥力状况,系统采集表、深层土壤样品,选取硼(B)、有机质(SOM)、铜(Cu)、钾(K2O)、锰(Mn)、钼(Mo)、氮(N)、磷(P)、铁(TFe2O3)、锌(Zn)和酸碱度(pH)11 种土壤养分指标,结合地质背景,对区内主要土壤养分指标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通过隶属度函数模型和因子分析,利用模糊评价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受地质背景影响,区内表层土壤pH平均值为 5.33,普遍呈酸性.氮养分和铜、锌等微量元素指标较丰富,磷、钾和有机质等指标相对缺乏,土壤综合肥力状况总体较好,大多数达到肥沃和较肥沃水平.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区内表层土壤pH平均值降低,呈明显酸化,有机质和氮含量总体保持平稳.

    土壤养分特征综合肥力模糊评价法南华县

    新疆典型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演变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史彦松古丽米热·艾尔肯李玉...
    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疆典型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演变对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这一关键问题,研究基于解译克拉玛依市1995-2021 年 4 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动态演变,测算景观格局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计量二者关联度.结果表明:1)克拉玛依市 1995-2021 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呈五增一减趋势,其中草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及水域面积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2)研究期内克拉玛依市景观层次景观破碎度呈增长状态,景观分布格局由紧凑向离散变化,景观类型趋于多样化;类型层次各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指数演变具有一定相似性与差异性.3)1995-2021 年克拉玛依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上升趋势,由 14.625 1 亿元增长至42.206 7 亿元,共增加27.581 6 亿元,增幅188.59%,其中水域和耕地为主要贡献者,2021 年二者贡献率分别为53.42%、26.32%.4)景观层次景观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关联度均高于0.5 水平,二者相互作用紧密;类型层次各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指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联度具有一定程度一致性与差异性.研究结果为新疆典型资源型城市优化土地利用及生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与数据参考.

    景观格局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灰色关联模型克拉玛依市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小尺度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服务功能评估

    仲卫成毕玮王改丛左华...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摸清其生态功能状况,是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的基础.胶州市是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县域试点,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技术规范,采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对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功能开展了单因子和综合评价,分析研究了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全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功能价值总量约 21.48 亿元,生态功能综合指数优秀区域主要分布在少海国家湿地公园和大沽河(胶州段)下游湿地,综合指数良好区域分布在大沽河(胶州段)中游、十八道河水库,综合指数一般区域分布在大沽河(胶州段)上游湿地和艾山的人工林地,艾山周边村庄居民点附近及大沽河(胶州段)中上游河道内农田等区域生态功能综合指数较差.研究成果为主管部门掌握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现状,开展区域保护成效评估、生态补偿和日常监管提供了明确依据.

    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遥感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德州市水资源利用分析

    杨光谢亚茹谢汉超秦晓辉...
    51-5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区域水资源利用情况,本研究基于水足迹理论对德州市水足迹进行了核算与分析,并运用脱钩模型研究了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虚拟水足迹较高,经济作物蔬菜、棉花、水果等虚拟水足迹较低,动物产品禽蛋、牛肉虚拟水足迹较高;2)水足迹构成差异明显,农业水足迹占据主导地位,总灰水足迹占总水足迹的 42.72%,消纳污水需要淡水资源较多;3)人均水足迹较高,水资源匮乏指数和水资源压力指数均大于 10,水资源严重超载,水资源进口依赖度低,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增高;4)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在 2010-2011、2011-2012、2016-2017 年为弱脱钩,其余年份为强脱钩.德州市农业发展对水资源依赖性较强,经济发展对水资源依赖性降低,用水效率提高.

    水足迹灰水足迹经济增长脱钩分析德州市

    2001-2022年黄河流域生态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韩红珠他志杰陈晨赵婷...
    5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净初级生产力(NPP)代表了生态系统与大气的碳交换水平,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转化器",也是评价和预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结合回归分析、Hurst指数和残差分析等方法,以生态区的视角对 2001-2022 年间黄河流域植被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黄河流域植被NPP的影响,并对NPP未来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1-2022 年间黄河流域植被NPP年平均值为291.03 gC/m2,表现为北部低南部高的空间格局,秦巴山地落叶与常绿阔叶林生态区的植被NPP均值最高,为 486.6 gC/m2.2)黄河流域整体植被NPP以 4.93 gC/(m2·a)(p<0.01)的速率显著增加,黄土高原农业与草原生态区植被NPP 年增长率最高,约为 8.21 gC/(m2·a)(p<0.01).3)黄河流域82.26%面积的NPP未来变化趋势呈现增加与反持续性,但反持续性的强度有差异.4)月或季节的气温是影响黄河流域年植被NPP最重要的气候因素.5)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区域受到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促进作用,但在省会城市周边,气候、人类活动或气候和人类活动的耦合作用会起反作用.

    黄河流域生态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影响因素

    淮河流域土霉素水质基准及生态风险评估

    谷立坤任张航刘萌硕程君怡...
    68-7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霉素是最常见的四环素类药物之一,在畜牧业中应用广泛.规模化养殖企业废水达标排放,抗生素浓度不是必测指标,可能危害地表水生态系统.目前我国抗生素水质标准制定存在缺失,淮河流域土霉素标准限值、土霉素浓度、生态风险评估相关研究少,尚未以保护该流域水生生物为目标开展水质基准相关研究.本研究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基于大型溞、鲤鱼、普通水螅等 6 门 9 科 11 种急性毒性数据,推导出土霉素淡水生物短期水质基准为 92.52 μg/L,基于模糊网纹溞、臂尾轮虫、大型溞、四尾栅藻、普通水螅等6 门10 科10 种慢性毒性数据,推导出土霉素淡水生物长期水质基准为75.85 μg/L,建议土霉素长期水质基准 75.85 μg/L作为淮河流域土霉素标准值.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淮河流域层面土霉素不对河流生物完整性构成威胁,但畜牧业发达地区水环境土霉素均值显著偏高,需加大对养殖企业排口附近水域或河流枯水季等稀释比较小季节土霉素的检测与控制,减少对水生生物完整性冲击.

    土霉素淮河流域水生生物基准急慢性毒性生态风险评估

    复合改良剂施加修复工程弃渣场覆土的效能研究

    谭立伟杨东阳温少卿黄苛...
    7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高效修复工程施工弃渣场对于保护周边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添加生物炭+有机肥(BF)、生物炭+有机肥+钙基膨润土(BF-C)以及生物炭+有机肥+聚丙烯酰胺(BF-P)3 种复合改良剂,考察改良剂施用对滇中引水工程弃渣场覆土的团聚体稳定性、土壤肥力及植物(狗牙根)生长的影响,筛选可用于工程弃渣场快速复绿的适宜改良剂.结果表明:与未施加改良剂的对照(CK)相比,BF处理显著降低了弃渣场覆土容重,提升了养分含量,BF-P 处理中由于聚丙烯酰胺(PAM)的配施进一步提升了此方面的效能.各复合改良剂施加均提高了覆土中≥0.25 mm团聚体的含量,增强了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其中BF-P处理提升效能十分显著.BF-C和BF-P处理有效提升了弃渣场覆土中与物质转化相关酶的活性.同时BF和BF-P处理显著增加了狗牙根的生物量.数据分析显示,改良剂施加下弃渣场覆土容重、pH、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酶活性以及团聚体稳定性等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基于隶属函数法对改良剂添加修复对土壤各方面性质的改善效能进行综合评价,各处理对弃渣场覆土的综合改善效果排序为BF-P>BF-C>BF>CK.联合施用生物炭、有机肥和PAM能够全面有效改善弃渣场覆土的质量与结构,该方法在工程弃渣场的快速复绿、提升弃渣场水土稳定性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弃渣场覆土复合改良剂土壤肥力团聚体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