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生态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Ecolog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上游河流底泥沉积物重金属及生态风险评价——以滇中大姚县主要河流为例

    黄加忠张龙庞咏涂春林...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金属在底泥沉积物中的扩散和积累决定了水体的环境质量.为了解长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状况,以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大姚县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和污染情况,利用修正内梅罗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聚类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对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主要河流底泥沉积物pH值为 8.0,呈弱碱性.各重金属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和各流域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为轻微级,总体处于清洁水平.全区各主要河流RI值中主要贡献者均为Cd、Hg元素,两者贡献率各占 30%左右,说明重金属Cd、Hg是底泥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来源.江底河Cu平均含量为372.35 mg/kg,是云南土壤背景值的9.3 倍,长江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的10.6 倍,其内梅罗污染指数达 3.72,为重度污染,说明局部需关注矿业开采导致的Cu污染.

    底泥沉积物重金属内梅罗指数潜在生态风险大姚县

    长江中下游小流域水质综合评价研究

    姚志建顾凯丽李寅晨陈琦琦...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秦淮新河和板桥河作为长江中下游南京段典型支流,以 2023 年 1-12 月沿河 11 个泵站的在线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水环境质量及主要污染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秦淮新河整体水质情况优于板桥河,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秦淮新河地表水Ⅳ类达标率较高,综合污染指数趋于减小,各水质指标间相关性良好.板桥河流域除王家山泵站、B地块泵站和古雄泵站外,其余泵站水质大部分满足地表水Ⅳ类标准,综合污染指数高,主成分分析法得分均大于 6,主要受溶解氧、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影响,各指标间相关性弱.基于评价结果,可对相关水质进行预警预测和提出针对性治理措施,继而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秦淮新河板桥河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

    新疆南疆土壤有机质垂向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为例

    郭帅邢媛媛何亮蒋磊...
    17-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南疆塔里木河下游土壤有机质(SOM)为研究对象,运用显著性差异的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OM含量的垂向分布(0~200 cm)特征,并用Pearson相关分析揭示了SOM与含盐量、pH、全氮含量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1)由土地利用类型导致的SOM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0~80 cm土层.2)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OM含量随深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耕地SOM具有明显的表聚现象;林地SOM垂向变化呈"S"形,在 120 cm处有明显低值;草地SOM垂向变化幅度小且在80~200 cm深度变化趋于平稳;盐碱地SOM含量随深度变化无明显规律.3)SOM含量在垂向上与土壤含盐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pH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塔里木河有机质土壤含盐量土地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

    贵州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水桥河水体DOM荧光特征及来源分析

    苟雪肖瑾黎光娅陈瑞芳...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贵州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流域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来源和影响因素,本研究于 2023 年夏季在水桥河流域采集了 16 个水样,应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水桥河水中DOM的分子组成和来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DOM各组分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水桥河干流水质整体情况较好,流域内DOM主要由类腐殖质物质、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物质构成.荧光组分主要受内源控制(FI>1.9,HIX<4.0),上游支流水体中外源作用更强,但长坝河水质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多.河水中DOM的自生源作用和腐殖化程度从上游到下游呈现逐渐增强趋势.水质较差的水体中DOM的总荧光强度和腐殖化程度较高.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流域内内源输入对DOM贡献率为 58%,人类活动对DOM贡献率为 25%.河水中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物质主要来源于长坝河周边污水的输入.

    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主成分分析水桥河

    广州市珠江水系未开发江心岛土壤镉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李鑫宇黄祥威彭金波龙新宪...
    31-3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州珠江水系中未开发的江心岛是广州市非常重要的城市湿地系统和自然景观资源,其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不仅影响岛屿自身生态系统的发育与稳定,也是珠江水生生态系统安全与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调查与分析了广州市珠江水系 5个流域的 22 个未开发江心岛的土壤镉含量及污染状态,并采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SSD)评价了大洲岛和龙门沙这 2 座岛屿土壤镉对附近水域的水生生态风险.结果发现:22 座江心岛共计67 份土壤样品全镉含量范围为0.01~5.95 mg/kg,平均值为0.62 mg/kg,镉含量最高的为东江流域的大洲围,岛屿镉含量平均值达到 2.35 mg/kg,其次是前后航道龙门沙、流溪河流域的大洲岛和南航道的屎船沙;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共有 34 份土壤样品镉含量超出风险筛选值.基于岛屿土壤样点镉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22 座江心岛中,仅有 3 座岛屿土壤镉处于无污染状态,其他 19 个存在不同程度的镉污染.土壤镉潜在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低风险岛屿 9 座,7 座岛屿为中风险,6 座岛屿为高风险,广州市珠江水系 5 个流域均有土壤镉呈现中、重度污染且存在中、高生态风险的江心岛.SSD曲线生态风险评价结果发现,大洲岛以及龙门沙2 座岛屿的4 份样品中仅大洲岛16 号样品为中度生态风险,其余3 份样品均为高风险,2 座岛屿的土壤可能在丰水期淹没后成为镉释放源,对附近水生生态系统具有危害.因此,广州珠江水系江心岛土壤镉污染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应该加以监控与修复.

    江心岛湿地广州珠江水系土壤镉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关中平原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黄博张海文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大尺度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力,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结合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等相关方法探究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990-2020 年耕地为优势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转移变化均较为明显,耕地的转出最大,20 年间转出7 402.11 km2;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的接合部区域,低、较低风险区减少,中等和较高风险区增加,整体上景观生态风险等级不断提升;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且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分布特征以低-低、高-高聚集为主;驱动力显示人为干扰度是引起景观生态风险动态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关中平原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空间自相关驱动机制

    基于遥感评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以山阴县为例

    张文凯张宇飞汪雯雯杨文府...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矿产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服务价值进行动态评估,对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建设及矿区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山阴县为例,选取植被覆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统计资料等数据,建立生态服务价值遥感评估体系,定量计算生态服务价值,分析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阴县在 2005-2020 年,生态服务价值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波动上升趋势,16 年间生态服务价值共增加了 4.34×108 元.在生态服务价值构成中,维持大气平衡价值占比最大,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占比最小.山阴县的生态服务价值在空间分布上由北向南呈现"低-高-低-高"的特征,南部的恒山支脉和中北部的洪涛山区域是生态服务价值的高值集中区,而低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周庄镇-岱岳镇-安荣乡一带.2005-2020 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均大幅增加,且林地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最高,平均为 10 657.36 元/hm2,草地次之,而后依次为耕地、未利用地、水域和建设用地.该评估方法可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为该区域生态结构优化及生态修复实施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生态服务价值遥感定量评估动态变化山阴县

    青藏高原红景天属植物研究现状及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李鑫钟刘星
    59-6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红景天属植物因其独特且丰富的药用成分,具有多种药用功效,是中国传统中草药和藏药中的常用药材.然而,滥采滥挖的现象威胁着这一宝贵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藏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综述了青藏高原红景天属植物的资源现状、代谢物及其药用活性、基因组以及内生菌的相关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其药用潜力与生态特征.针对目前资源利用状况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为青藏高原红景天属植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红景天代谢产物内生菌资源现状青藏高原保护策略

    孟州市白墙水库鸟类资源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张春旺王天平冯千凤张红嫄...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鸟类生态位宽广,对生态环境因子变化敏感,是检测环境质量的生物指示物种.为了解孟州市白墙水库鸟类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 2021 年 5 月—2022 年 3 月(周期Ⅰ)和 2022 年 6 月—2023 年 3 月(周期Ⅱ)2 年间采用样线法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孟州市白墙水库进行鸟类物种调查,并运用R软件iNEXT程序包对不同周期、不同月份以及繁殖期和越冬期鸟类进行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共观测到鸟类4 947 只,隶属于17 目38 科102 种.其中国家Ⅰ级、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为 1 种和 15 种;IUCN 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包括近危(NT)2 种和易危(VU)4 种;优势种为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骨顶鸡(Fulica atra)、苍鹭(Ardea cinerea)和崖沙燕(Riparia riparia).多样性及均匀度结果分析表明周期Ⅱ鸟类多样性及均匀度比周期Ⅰ高,各月份中 2022 年 8 月鸟类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高,越冬期鸟类多样性比繁殖期高.该研究结果对孟州市白墙水库的生态环境保护和鸟类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孟州市白墙水库湿地鸟类资源α多样性均匀度分析

    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研究和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金依帆刘宇毕艳孟王少坡...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全面了解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本研究在 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 2013-2023 年以来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应用的有关文献,运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工具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发文总量居于世界第一,发展稳定.2)国内作者多为独立研究,国外作者团队交流合作密切.3)期刊Soil Biology&Biochemistry总被引次数和中心性最高,关于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应用的论文数量多且具有较高学术价值.4)中国科学院发文数量最多,在该领域研究表现突出.发文前10 名的研究机构中7 名来自法国,表明其在该领域的研究实力较雄厚.5)2013-2023 年WOS和CNKI中有关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应用的文献研究方向重点和热点基本一致.蚯蚓种类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主,研究前沿领域关键词集中于"氧化应激""暴露""降解"和"反应".根据分析指出国内相关研究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对策与建议,预测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前沿,可为今后蚯蚓在环境生态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蚯蚓环境生态领域文献计量学CiteSpaceVOSviewer可视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