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污染与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污染与防治
环境污染与防治

金均

月刊

1001-3865

hkzzs@163.com

0571-87986875;87998967

310007

杭州市天目山路109号

环境污染与防治/Journ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C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最早创刊的环境保护专业期刊之一,目前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刊源。本刊内容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环境监测和分析方法、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环境规划和预测、环保政策法规、环境管理、及企业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综述、专论、调查报告和经验介绍等。介绍最新的环境保护设备和仪器,报道国内外环境保护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向度

    俞海宁晓巍张强谢茂敏...
    77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体现了新质生产力在低碳、环保、可持续等方面丰富的绿色内涵。通过梳理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历程,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基本特征、核心标志等理论问题,重点阐释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内在逻辑、内涵外延和价值意蕴,并围绕从理论上进一步总结、概括绿色新质生产力提出意见建议和思路举措。

    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2019-2022年京津冀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晓红马明浩辛守英李金龙...
    777-783,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9-2022年对流层观测仪(TROPOMI)数据,结合增强回归树(BRT)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地区臭氧柱浓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臭氧柱浓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北高南低趋势。京津冀地区臭氧柱浓度年内月变化呈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趋势,每年2-3月臭氧柱浓度最高,8-10月臭氧柱浓度最低,呈"N"型。臭氧柱浓度随季节变化明显,春季是京津冀地区臭氧柱浓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夏季、秋季依次减小。8个影响因素中,温度与相对湿度对臭氧柱浓度贡献率最高。从整体上看,气象因素对臭氧柱浓度变化贡献率达到77。1%。

    臭氧柱浓度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增强回归树

    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扩散途径识别与监控

    江华亮尹勤任翔宇闫晶晶...
    784-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扩散途径的精准识别与监控是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发挥功能的重要先决条件,对于推动化工园区预警能力升级、减少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建立了基于CALPUFF模型的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扩散途径识别与监控方法——"三定法"(气象定向—轨迹定区—模拟定点),并用于科学、准确识别气体扩散途径的监控站布设。以嘉兴港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试点建设项目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识别出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的5条主要扩散途径;进一步综合气象分析、周边敏感区的分布以及CALPUFF模型扩散模拟结果,最终将园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扩散途径监控站布设在扩散占比最高的途径Ⅰ区内落地浓度最大的位置。

    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CALPUFF模型扩散途径监控站嘉兴港区

    国六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实际运行工况与氮氧化物排放特征研究

    白晓鑫吴春玲景晓军刘卫林...
    789-795,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城市柴油车在柴油车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开展国六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实际运行工况与氮氧化物(NOx)排放特征分析,对于下一阶段实际道路排放测试方法的升级以及降低NOx排放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在用柴油车远程监控数据,系统研究了国六N2和N3类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实际运行工况与NOx排放特征,并与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市区和市郊工况下,国六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实际运行时间占比和NOx排放贡献率均低于PEMS测试,而在高速工况下的实际运行时间占比和NOx排放贡献率均高于PEMS测试。建议在后续标准的修订中,应进一步优化PEMS测试中非城市车辆的行驶工况构成比例,以便更真实地反映其实际NOx排放水平。此外,国六非城市柴油车NOx比排放随车速和发动机负荷的提高呈下降趋势。高速工况下,N2和N3类非城市在用柴油车的NOx比排放较于市区工况分别降低了 72。1%和64。7%。值得注意的是,约13%的N2类非城市在用柴油车在市区工况下表现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入口排气温度较低,导致SCR装置处于低转化效率状态。因此,应提高SCR装置低温转化效率,以降低市区行驶工况下的NOx实际排放量。

    非城市柴油车实际道路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测试远程排放监控氮氧化物排放

    上海西南某工业区夏季臭氧污染时期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来源分析

    曹想李跃武赵梦飞易家林...
    796-8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0年8月1-31日在上海金山区省界工业区附近设置观测点,对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和臭氧(O3)水平进行观测。观测期间,O3小时质量浓度为17~262 μg/m3,平均值为83 μg/m3,期间出现两次O3污染时段,O3时均值分别为119、110 μg/m3;观测期间总VOCs(TVOCs)体积分数为66。67× 10-9,VOCs呈白天低、夜间高的变化趋势,各VOCs组分的日变化趋势与TVOCs 一致;VOCs的总臭氧生成潜势(OFP)为578。85 μg/m3,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源解析结果表明,两个污染时期的VOCs均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涂料溶剂使用有关,应加强两个VOCs来源的管控;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两污染时期VOCs高值气团均来自于海上,除周边城市的区域输送外,海上排放源也需加强关注。

    挥发性有机物臭氧污染臭氧生成潜势源解析

    曲靖市中大型农用拖拉机排放清单与空间分布研究

    仇振宇何超李加强赵龙庆...
    803-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中国高原地区农用拖拉机排放状况,加强大气污染物的管控,利用车载排放测试系统(PEMS)对曲靖市中大型农用拖拉机实际工况下的尾气排放情况进行了测试,建立了 2021年曲靖市中大型农用拖拉机大气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21年曲靖市中大型农用拖拉机氮氧化物(NOx)、CO、CO2、碳氢化合物(HC)排放量分别是3 657。165、797。601、175 566。573、115。911 t。空间分布结果显示,曲靖市高排放区域主要是农业发达、耕地宽广、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陆良县、马龙区和宣威市;而城镇化程度较高的主城区麒麟区和地区经济状况较差的会泽县排放水平较低。为尽可能降低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后续工作应针对不同车龄的大型农用拖拉机进行调研和测试,建立本地化排放因子数据库,为曲靖市和其他高原地区空气质量模拟预测与污染治理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和科学支撑。

    高原地区排放清单农业机械排放因子车载排放测试系统曲靖市

    杭州市一次持续性O3污染过程成因分析

    张特许汇锋陈玲红金嘉佳...
    810-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O3污染成因才能采取有效的O3管控措施。针对杭州市2022年9月4-13日发生的一次持续性O3污染过程,研究了污染发生前、污染暴发期、污染持续期以及污染消除期等不同阶段的气象条件、区域背景O3浓度及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基于正定矩阵因子模型并结合O3生成潜势和后向轨迹模型,重点讨论了造成O3污染的关键VOCs、VOCs排放源贡献及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高温(日最高温度>28。7 ℃)、低湿(日均湿度<70%)、静稳天气(风速<3 m/s)的气象条件是此次O3污染的主要外因;乙烯、丙烯、1-丁烯、乙醛等为此次污染过程中生成O3的关键VOCs组分,而关键VOCs载荷较高的排放源中,工艺过程源、机动车排放源和油气挥发源为O3污染暴发的主要内因,石化排放源为O3污染持续的主要内因。

    O3污染成因分析挥发性有机物正定矩阵因子模型

    H2O2氧化对不同温度制备的污泥炭特性及重金属的影响

    韩佳琳胡晓飘边颢昊夏宏蕾...
    816-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污泥炭的生态风险,利用H2O2氧化模拟污泥炭的化学老化过程,探究不同浓度的H2O2对污泥炭理化性质及其重金属(Cr、Ni、Pb、Zn)总量和形态变化的影响,并利用风险评价指数法(RAC)对污泥炭中这4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着H2O2浓度升高,污泥炭含C量总体下降,含O量总体上升,H/C比总体增大,芳香度降低。低浓度的H2O2(体积分数5%)氧化使得400 ℃制备的污泥炭比表面积降低,600、800 ℃制备的污泥炭比表面积增大,高浓度的H2O2(体积分数20%)氧化与之结果相反。与原污泥相比,热解后各重金属均富集在污泥炭中,BCR分级提取后发现,污泥炭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占比显著降低,且600、800 ℃制备的污泥炭重金属形态更不易受H2O2氧化影响。结合RAC分析,当热解温度为600 ℃时,污泥炭中4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最低,可为污泥的资源化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污泥炭化学老化H2O2氧化重金属BCR分步提取生态风险评价

    轮胎磨损颗粒物精细化组分污染特征研究

    郭全有门正宇吴琳张新峰...
    823-828,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机动车轮胎磨损颗粒物(TWPs)的污染特征,从而为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提供更详细的成分谱数据,利用轮胎耐久性测试平台对10种国内市场上主流的轮胎进行TWPs采样,并分析了 22种无机元素、10种水溶性离子、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的含量。结果表明,TWPs中碳质组分最丰富,OC和EC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4。0%、9。3%,主要来源于胎面颗粒。OC/EC的平均值为4。9,说明OC存在二次来源。无机元素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9。3%,其中Si和Zn最丰富,质量分数分别为7。4%、0。9%。水溶性离子的质量分数平均值为3。4%,最主要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是SO42-和NH4+。四季胎产生的TWPs中OC、EC、无机元素和水溶性离子含量均高于冬季胎。OC、Si和Al在TWPs中的含量随轮胎速度等级升高而呈现明显增加趋势。

    轮胎磨损成分谱颗粒物轮胎类型

    稳定段曝气时间对高负荷接触稳定法碳捕获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孙剑平王奥乾李绍峰于明远...
    829-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高负荷接触稳定法(HiCS)中稳定段曝气时间(ts)对废水碳捕获的影响,分析不同ts下HiCS系统的碳捕获率及污泥性质的差异,同时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当ts为1。0、2。0、3。0 h时,碳捕获率分别为43。0%、42。4%、39。2%,显著高于ts为0。5、4。0 h的20。3%和25。3%;污泥粒径较小且分布集中、微观结构粗糙多孔,有利于污泥和有机物接触絮凝。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与接种污泥相比,ts为0。5 h的HiCS污泥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由24。7%、25。8%上升至40。0%、30。8%。FAPROTAX功能预测结果显示,与碳循环代谢相关的微生物丰度最高,占比达到60%以上,其相对丰度受ts影响显著,在1。0~3。0 h时高于0。5、4。0 h时。

    高负荷接触稳定法稳定段曝气时间碳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