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工程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工程学报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曲久辉

月刊

1673-9108

cjee@rcees.ac.cn

010-62941074

100085

北京市2871信箱

环境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宗旨为:“积极促进国内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本刊正在成为连接国内外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领域科研人员、技术开发与推广人员以及广大用户的信息纽带与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同济大学王志伟教授团队在聚酰胺膜去除小分子污染物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取得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三处
    2367-2368页

    世界卫生组织《抗生素生产废水和固体废物管控指南》解读

    张昱韩子铭王辰田哲...
    2369-2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2024年9月3日正式发布了《抗生素生产废水和固体废物管控指南》(下文简称《指南》).这是联合国首次针对抗生素生产过程中抗生素污染问题发布的指导性文件,旨在遏制生产过程中环境微生物耐药性的传播.作为《指南》编制专家组成员的2位中国专家长期聚焦制药行业环境耐药性传播机制与管控技术研究,基于相关研究成果承担了《指南》中抗生素生产废水与固体废物处理过程中的环境细菌耐药性管控关键技术与工程范例的编写,使我国制药行业耐药性源头阻断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本文将系统介绍该《指南》的制定背景、定位与适用范围、可能产生的影响及WHO的后续行动等,并针对我国制药行业耐药性环境传播管控的行动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总结和展望.

    制药废水制药菌渣抗生素耐药性无害化与资源化同一健康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前瞻

    齐剑川史文杰徐常青李楠...
    2375-2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社会正处在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节点,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为科学研究和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机遇.与此同时,系统性复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使得环境工程学科亟需更加智能化的研究方式、模式和范式.探索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的赋能形态、拓展其应用边界,是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必经过程,更是响应国家"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重大需求的关键任务.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环境工程智能化需求变化、挖掘人工智能环境工程领域应用现状和趋势,从而探索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场景、方法和技术,从专业基座模型构建与适应研究、需求场景导向的多功能智能辅助应用和基于复合工作流理解与重构的复杂任务智能体三个层次逐层递进,提出我国环境工程的智能化发展关键战略方向.本研究为我国加快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环境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成为该方向的先行者和领导者而助力.

    环境工程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基座模型专业化

    面向可持续目标的传统农村家庭食物-能源-水耦合研究:框架构建

    吴梦蓉刘耕源陈操操熊小平...
    2381-2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食物-能源-水(FEW)3系统之间互相联系,对其中1种资源的管理政策调整会对另外2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需要深入理解其耦合关系.传统农村家庭屋顶和庭院的闲置率高,可利用潜力大,但城市家庭FEW的政策情景往往无法简单套用在农村家庭,尤其是仍保留传统村庄特点的农村家庭.通过深入梳理中国传统农村家庭FEW消费模式和国内外相关政策关联内容设计,全新构建了传统农村家庭FEW耦合研究框架.该框架由家庭FEW消费模块、屋顶/庭院利用模块和政策输入输出模块构成,能够清晰地展示政策实施中跨边界耦合影响发生的节点,提高对资源利用的理解和管理路径的识别.该框架可用于传统农村家庭FEW相关政策收集和制定、政策影响评估和政策优化,助力农村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传统农村家庭食物-能源-水耦合协同资源节约屋顶/庭院

    长江三角洲区域部分省市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和分析

    霍慧敏陈小宇郑洋何艺...
    2389-2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生态补偿是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可有效引导该过程中的生态受益者履行补偿义务,在保证省域环境公平的前提下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高质量发展.本研究依托排污权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市场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生态补偿机制,基于总成本修正模型,核算受偿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总成本,并引入生态补偿系数、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系数得出生态补偿资金计算修正公式.长江三角洲区域产生的危险废物具有产业覆盖广、废物结构多、跨省转移量大等特点,对于开展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因此选取了长江三角洲区域4个临近省作为模拟对象,举例计算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生态补偿金额,制定了可能的征缴流程.研究结论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可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补充.

    生态补偿机制危险废物跨省转移总成本修正模型

    WSCR&IL-PVDF有机-无机超滤膜的制备及性能

    王紫玥张少波沈志阳张旖...
    2398-2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吸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随废催化剂排出,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环保部在2014年将其列为危险废物,并在2016年将其纳入危险废物名录.该研究从大气处理企业回收废旧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催化剂,将之与离子液体结合得到高效抗菌剂,随后利用相转化的方法将抗菌剂与聚偏氟乙烯共混制备得到高水通量的有机-无机超滤膜.通过表面接触角的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低压过滤实验研究了膜的亲疏水性、表面形貌和水通量大小,并对其抗污和抗菌性能进行了表征,最优配比膜M5的水通量为498.96 L·(m2·h)-1,抗菌率达到91.5%,水通量恢复率提高至74.17%,抗污性能进而提高.将废旧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催化剂与膜相结合,提高膜性能的同时能够资源再利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超滤膜抗菌离子液体选择性催化还原法脱硝催化剂聚偏氟乙烯

    中压紫外/甲酸盐还原体系对硝酸盐的去除效能及机制

    任鹏飞周建华张锐陈贻龙...
    2409-2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中压紫外/甲酸盐(MPUV/HCOO)还原体系对硝酸盐(NO3-)的去除效能和机制.结果表明,MPUV/HCOO-体系的NO3-去除效果显著高于单独MPUV光解.当NO3-初始浓度为0.1 mmol·L-1,HCOO-投加量为1 mmol·L-1 时,MPUV/HCOO-体系中 NO3-的伪一级动力学降解速率(5.7×10-3 min-1)是单独 MPUV(1.0×10-3 min-1)光解的5.7倍,且HCOO-的投加使得120 min后NO3-还原率由13.7%提升至44.1%.增大紫外光强和弱碱性pH环境均有利于NO3-降解.该研究认为,中压紫外直接光解NO3-以及由HCOO-转化生成的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介导的还原过程被认为共同促进了 NO3-的还原效率.利用激光闪光光解技术,首次定量了 CO2ˉ-与NO3-和NO2-的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57×106 L·(mol·s)-1和9.12×107 L·(mol·s)-1.MPUV/HCOO-体系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补充投加过氧化氢促进CO2-的生成,CO2-与亚硝酸盐反应进一步生成气态氮(氮气、氧化亚氮等)从水中脱除.在污水处理中,借助中压紫外消毒和生物处理系统中剩余碳源甲酸盐构建中压紫外/甲酸盐体系,有望强化污水深度脱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硝酸盐深度脱氮中压紫外甲酸盐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

    不同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对养猪沼液的处理效果及微生物群落响应

    张梦张龙真陶然廖若梅...
    2418-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陶粒、沸石和砾石为填料分别构建3组三级串联式曝气生物滤池,考察不同进水碳氮比条件下生物滤池对养猪沼液(DPW)中COD、NH4+-N、TN、TP及抗生素的处理效果与差异,并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对填料生物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陶粒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佳,对养猪沼液中COD、NH4+-N、TN、TP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93.77%~94.14%、99.44%~99.89%、64.63%~85.23%、92.68%~95.74%,对 SMZ2、OTC、TC、CFX、OFX 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 94.72%~97.07%、94.85%~95.27%、83.17%~92.05%、47.62%~65.02%、52.76%~69.45%.进水碳氮比提高后,3组曝气生物滤池对TN的处理效率显著提高(P<0.01),对SMZ2、TC和CFX的去除效率也有所提高(P<0.05),但对NH4+-N和TP的去除无显著的提升;16S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3组滤池填料生物膜上的细菌中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较高;Thauera属、Zoogloea属、Flavobacterium属和Arcobacter属为优势属,其中以反硝化为主的Thauera属在陶粒组相对丰度最高,达到36.27%,使陶粒组有良好污染物去除效率.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生物滤池技术处理养殖废水提供参考和借鉴.

    曝气生物滤池(BAF)养猪沼液(DPW)抗生素微生物群落

    铝基吸附剂对页岩气采出水中Li+的吸附性能

    陈贵靖李希凡李鑫陈俊...
    2428-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页岩气采出水中有效回收锂(Li+)资源可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本研究利用化学沉淀法和沉析法分别制备了铝基吸附剂粉体和颗粒,研究了吸附剂材料对页岩气采出水中Li+的吸附行为,剖析了页岩气采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对吸附剂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粉体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7.0 mg·g-1,颗粒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为3.8 mg·g-1,其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对不同水质的页岩气采出水均有吸附效果;然而,颗粒吸附剂在不含溶解性有机物的模拟页岩气采出水中的饱和吸附容量为5.0 mg·g-1.在固定床吸附实验中,颗粒吸附剂能回收废水中93.5%的Li+,但是模拟页岩气采出水组的解吸液中Li+的质量浓度为96.2 mg·L-1高于实际页岩气采出水组(58.8 mg·L-1).因此,实际页岩气采出水中的有机物会严重抑制铝基吸附剂的吸附和解吸行为.

    页岩气采出水铝基吸附剂吸附容量有机物Li+吸附

    厌氧发酵菌剂对黑水厌氧发酵和无害化效果的影响

    孙远博杨飙Eid S.Gaballah李淑萍...
    2437-2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农村黑水的安全资源化利用,本研究通过添加厌氧发酵菌剂,分别考察了菌剂投加量、发酵温度对黑水中有机物的转化和病原微生物灭活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发酵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厌氧发酵菌剂对黑水厌氧发酵有明显促进作用,适宜投加量为黑水量的1‰.较高温度有利于黑水发酵,SCOD积累量最高达1497mg·L-1,VFA积累量为359mg·L-1,80.3%的纤维素被降解,粪大肠菌群数、蛔虫卵数均达到无害化要求.低温时微生物活性降低但仍有明显促进效果.发酵体系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主要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35.8%~63.0%、9.9%~43.8%和 2.6%~31.5%;优势菌属为 Acinetobacter,Tissierella,Bacteroides 菌属,相对丰度分别为14.0%~22.5%、6.4%~14.5%和1.3%~7.9%.厌氧发酵菌剂的投加提高了具有水解酸化功能的厚壁菌门的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的丰度;同时提高了具有降解木质素、纤维素的Dysgonomonas丰度,降低了 Acinetobacter,Ruminococcus和Romboutsia的丰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应用厌氧发酵菌剂促进黑水厌氧发酵、臭味控制、实现黑水的高效无害化和资源化提供依据.

    农村生活污水黑水厌氧发酵厌氧发酵菌剂有机物转化无害化效果微生物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