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军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军医学杂志
海军医学杂志

管柏林

双月刊

1009-0754

hjyx@chinajournal.net.cn

021-81883316(地);0531-883316(军)

200433

上海市翔殷路880号

海军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Navy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海军医疗卫生系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读者对象为海军卫生系统的科研、教学人员、医务工作员和卫生管理人员,以及关心、支持海军卫生事业建设的军内外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长远航心理主题相关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闻娟刘晓燕朱熙陈晴...
    109-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我国长远航心理主题相关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长远航心理主题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的可能趋势。方法 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和重庆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文献期刊统计来源,以"主题词=远航,长航,航海,航行"与"主题词=心理"为高级检索词,分别对 2 个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进行检索。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和CiteSpace 5。6。R2 软件,分析长远航心理主题类文献的载文情况、作者发文情况、热点关键词及演进趋势等。结果 共检索到符合要求的文献 370 篇,作者共 881 人,核心作者 28 位,最高发文量 8 篇。论文合著率高达 68。57%。关键词分析表明,研究主题、内容及对象均随着航海任务的变化发展而持续丰富深化。结论 今后可通过技术创新,加强沟通合作,完善保障体系等促进该主题的研究更深入和全面。

    长远航心理可视化分析

    军事任务情景下高原驻训野战医疗所官兵认知灵活性、注意偏向与心理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陶慧文鹏刘艳
    116-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军事任务情景下高原驻训野战医疗所官兵认知灵活性、注意偏向与心理应激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激反应问卷、认知灵活性量表、注意偏向量表对驻海拔 4 300 m以上某野战医疗所拟执行军事任务的 146 名官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军龄段、职别和婚姻状况官兵的应激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应激高分组认知灵活性的选择、控制及正性自己得分低于低分组,负性他人得分高于低分组(P<0。05);心理应激与正性他人、正性自己、选择和控制呈负相关(P<0。01),与负性他人呈正相关(P<0。05);正性自己和控制可预测心理应激,是心理应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军事任务情景下高原驻训拟执行任务的野战医疗所官兵心理应激存在人口学差异,干预维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可通过注意偏向训练和认知灵活性培养,促进官兵产生更多的积极应对方式,减轻应激反应。

    军事任务高原驻训野战医疗所官兵认知心理应激

    海上应急救援行动官兵心理防护问题剖析与措施探索

    郭红霞吴建国周建光李善心...
    121-124页

    海上应急救援心理防护心理训练

    大型水面舰艇军事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要素的质性研究

    乔安花黄晓佳彭飞高连娣...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大型水面舰艇卫勤保障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特征要素,为军队医院护理管理者实施院内专项培训和外派人员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 16 名执行过大型水面舰艇卫勤保障任务的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主题。结果 提炼出执行大型水面舰艇卫勤保障任务期间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要素包含 4 项:舰船常见疾病专业知识、舰船护理专业技术、舰船救护专业能力及军事素质。结论 构建基于大型水面舰艇卫勤保障岗位需求的护理人员培训体系,在日常培训中做好军事护理人才储备,才能高标准完成各类卫勤保障任务。

    质性研究大型水面舰艇卫勤保障岗位胜任力

    夹管训练结合渐进性盆底肌锻炼在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军队退休干部患者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宋艳高小平严妤王凡...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夹管训练结合渐进性盆底肌锻炼在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军队退休干部患者膀胱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0 年 3 月至 2021 年 5 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 186 例前列腺增生军队退休干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信封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9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采用夹管训练结合渐进性盆底肌锻炼方案干预。在患者康复训练前及康复训练 6 个月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包括临床疗效、控尿能力、尿动力学相关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国际下尿路症候群症状(LUT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不良反应、泌尿道感染率及再次入院率。结果 康复训练 6 个月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排尿、漏尿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恢复控尿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漏尿点压力(LPP)和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大于对照组(P<0。05),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LUT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BI和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道感染率和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夹管训练结合渐进性盆底肌锻炼可有效促进前列腺增生切除术后军队退休干部患者的膀胱功能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夹管训练渐进性盆底肌锻炼军队干部前列腺增生膀胱功能

    新形势下基层单位官兵战救知识知晓及训练情况调查与思考

    张新宇周忠彬单毅胡瑾...
    135-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新形势下基层单位官兵的战场急救知识知晓状况和训练现状进行调研,初步评估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实战一体化训练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焦点访谈法设计战救知识与培训调查问卷,通过德尔菲法确定问卷条目。采用整群抽样法,于 2022 年 5 月在基层代表性单位进行情况调查,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回收调查问卷 349 份,回收率 100%。其中有 10。75%参加重大军事演练或执行过大项任务的人员遇到急救情况,各单位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战救队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好于保障队(P<0。001)。基层代表性单位急救知识掌握一般,高分少。86。53%(302/349)的调查人员认同掌握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非常重要,53。33%(176/330)的调查人员年度自救互救训练时间>10 h。结论 建议从形式到内容等 6 个方面加强现场急救实战化训练探索;战救训练应尽快完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并形成有效监督考核机制,整合创新、定期更新,不断提高战救训练效果。

    战现场自救互救训练调查现状

    国外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军地协同模式与策略

    丁陶栗美娜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外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军地协同模式与策略,为我国军队参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提供参考及启示。方法 通过文献搜集外军参与重大疫情的做法,总结外军参与重大疫情的经验。结果 国外军队参与重大传染病疫情的 3 种模式包括军队最低限度参与的军地协同模式、地方主导的军地协同模式和军队主导的军地协同模式,笔者对 3 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尤其是军地协同的关键要素进行重点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结论 外军的经验做法对我军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国外重大传染病军民协同

    量化评估早期康复模式对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乐韵刘雨妍徐娟
    14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量化评估早期康复模式对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11 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骨科收治的 82 例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1 例,对照组中 1 例患者失访予以剔除。2 组患者均行常规运动学对线TKA,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量化评估早期康复模式。观察比较 2 组患者术后次日和术后 3 个月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2 组患者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的组间、时点及交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2 组患者术后 1、2、3 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均较术后次日增大;组间比较,2 组患者术后次日和术后1 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2 个月和术后 3 个月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次日,2 组患者关节炎生活质量测量量表 2-短卷(AIMS2-S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 个月,2 组患者AIMS2-S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术后次日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AIMS2-S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量化评估早期康复模式有助于改善运动学对线TKA患者膝关节功能,并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全膝关节置换术运动学对线技术量化评估早期康复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分析

    王坤冯迟李斗严浩...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凝酶用于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2 年 4 月北京急救中心收治的 104 例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应用血凝酶分为观察组(常规院前急救并应用血凝酶治疗,n= 52)与对照组(常规院前急救治疗,n=52)。比较 2 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平均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比较 2 组患者的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平均出血量、单位面积出血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2 组Hb、HCT、PAR水平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治疗前后,PT、APTT、FIB、D-D、PAI-1、AT-Ⅲ、t-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7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89,P=0。079)。结论 多发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应用血凝酶可减少出血量,对患者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无影响,安全性良好,有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

    血凝酶多发性创伤院前急救转归凝血功能

    《海军医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海军医学杂志》编辑部
    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