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空工程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空工程进展
中国航空学会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工程进展

中国航空学会 西北工业大学

姜澄宇

季刊

1674-8190

hangkong2010@nwpu.edu.cn

029-88492422

710072

西北工业大学143信箱

航空工程进展/Journal Advances in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办刊宗旨是反映我国航空科技与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沟通国内外学术交流渠道,促进航空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移植和应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主要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航空工程领域的研究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其它行业的研究技术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工程理论的美国防采办程序及其演进发展研究

    王文萍曹燚夏旻郑党党...
    126-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美国国防部5000系列国防采办程序及其发展过程的介绍,结合对国防采办情况和典型的重大国防采办项目研发情况的回顾,根据系统科学、工程哲学、工程知识论等工程理论,探讨重大国防采办项目的复杂性、知识性、系统性、集成性等基本特征,分析其对美国防采办研制管理程序演进发展变化的影响,介绍在国防采办中运用以知识积累来应对风险的策略,推动基于知识的装备研发采办方法的深入应用,提出可供借鉴与思考的观点.

    国防采办国防采办管理国防采办程序工程知识论工程哲学系统科学基于知识的研发

    基于增量动态逆的着舰控制方法研究

    段卓毅赵乐天张军红刘小雄...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精确的着舰控制以及提高着舰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舰载机安全回收的难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增量动态逆的着舰控制系统,采用基于增量动态逆的迎角保持回路与航迹角速率控制回路的方法,实现迎角与航迹的解耦以及直接升力对航迹的直接控制;引入微分跟踪器对增量动态逆控制律中需要的航迹角加速度信号进行估计,通过仿真对着舰控制系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增量动态逆的着舰控制系统具有优异的控制精确性、快速性以及鲁棒性,在不同海况干扰下能够实现对航迹的精确跟踪,并且着舰点满足对舰载机着舰点分布的品质要求.

    舰尾流增量动态逆"魔毯"着舰控制

    关于前掠翼诱导阻力特性的分析

    叶正寅周欣欣叶赋晨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掠翼是飞行器布局的形式之一,关于前掠翼诱导阻力气动特性问题,已有的文献中给出了让人产生混淆的认识.为了澄清关于前掠翼诱导阻力问题的概念,分别采用非线性升力面、升力线和高精度求解欧拉方程的方法计算和分析前掠翼诱导阻力特性,与对应的后掠翼、直机翼进行对比,并对前掠翼的优点进行简要梳理.结果表明:前掠翼诱导阻力比后掠翼小的认知是存在问题的,即使在势流理论的框架下,前掠翼的诱导阻力也比后掠翼大.

    前掠翼诱导阻力势流理论升力面理论数值模拟

    高超声速折叠翼飞行器气动特性分析

    吴枣平秦剑吴杰
    158-163,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执行任务时,高超声速飞行器面临外部环境的复杂性,需应对多种任务挑战.常规固定翼飞行器在特定工况下的最佳气动性能有限,而变体飞行器能够通过改变气动外形,控制其飞行特性,以适应不同的任务环境.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高超声速折叠翼飞行器在机翼折叠前后的气动特性变化,阐明机翼折叠是如何影响这些特性的;同时,探讨机翼折叠过程中,机翼的气动弹性对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机翼的折叠过程对阻力系数的影响较小,但对升力系数与升阻比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由于翼尖激波的存在,应力主要集中在飞行器头部与翼尖部分,导致气动弹性对飞行器的气动特性影响较小.

    折叠机翼高超声速气动特性数值模拟气动弹性

    增材制造点阵动力学性能的变截面梁修正方法

    朱熙孟亮张靖王锦涛...
    164-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材制造点阵结构在航空航天先进结构设计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对大规模点阵结构静动力学性能的高精高效仿真分析提出了迫切需求.提出增材制造点阵结构变截面梁修正的仿真分析方法,依据3D打印点阵结构动力学响应,构建并求解变截面梁单元几何参数的反问题模型,针对不同杆径尺寸(直径 1.00~2.00 mm)点阵结构,分别开展变截面梁参数的反问题标定;建立变截面梁几何参数随杆径变化的插值模型,并针对不同杆径尺寸点阵结构和梯度点阵开展变截面梁几何参数插值模型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增材制造点阵结构变截面梁单元仿真分析模型与基于实体单元的模型相比,同等精度下,动力学性能分析效率提升显著,有望为复杂梯度点阵结构的动力学优化设计提供高效准确的模型基础.

    增材制造点阵结构变截面梁反问题求解动力学仿真

    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铣削机器人模态参数预测

    万敏李战赢申传璟吴晓杰...
    17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机器人结构频率响应函数的获取、动力学参数的辨识对机器人铣削加工预测影响显著,且模态参数具有较强的位姿依赖性.有限元法和动力学模型因难以对机器人刚度、阻尼等特性准确建模而导致失准现象的出现.为快速准确地预测铣削机器人加工空间内所有姿态下的模态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模态参数预测方法.首先探究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关节角和欧拉角对机器人铣削系统的模态参数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平面内245组姿态的模态敲击实验,建立针对机器人位姿变化的模态参数预测模型,揭示模态参数随机器人位姿变化的规律,使得仅需有限次的模态测试实验便可预测范围内任意位姿处的模态参数.结果表明:预测的频率响应函数曲线与实测的频率响应函数曲线结果吻合良好.

    机器人铣削姿态依赖性频率响应函数(FRFs)模态参数高斯过程回归

    面向应用的隐身材料评价方法研究

    崔译文李佩珊麻连凤周海...
    18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身材料的性能验证与评价在高性能隐身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周期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解决现有常用的隐身材料性能验证与评价方法存在的内容单一、评价方法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应用的隐身材料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测试板的外形,尽可能削弱非考核散射源对试验结果的干扰;进一步采用面积积分法对多波段的测试数据进行面积积分加权赋值,以实现隐身材料关键性能的综合量化评价.该方法已在某典型隐身作战飞机的隐身材料选优过程中完成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面向实际工程需求,充分表征了隐身材料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关键隐身性能,具有评价全面、准确的特点,为全频段综合评估隐身材料的关键吸波性能提供了新途径.

    隐身材料电磁散射抑制斜入射行波衰减垂直反射率

    无人机/载机近距飞行气动稳定性及位置控制研究

    胡汉东汪文凯江雄刘福军...
    198-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空中回收、密集编队飞行和空中加油都涉及飞行器在近距干扰流场中的飞行稳定性和位置控制问题.针对无人机横向近距飞行回收/放飞的应用背景,采用干扰气动导数模型,建立近距干扰流场中飞行器的纵向小扰动运动方程,根据飞行器位置稳定性要求,提出采用单独舵面偏转模拟回复力实现无人机纵向位置稳定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飞行器数据,采用状态空间分析方法,建立代价函数,完成俯仰舵偏和变推力最优控制设计和仿真,初步验证了无人机纵向近距稳定飞行控制的可行性.

    无人机/载机稳定性干扰流场气动特性位置控制

    基于分布式系统构架的飞控系统容错设计研究

    杨朝旭杨林万天才张君...
    209-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集中式飞控系统构架,与机电、任务等其他系统相互独立,难以满足现代战斗机系统综合设计的要求,而具备开放性和综合控制特征的分布式系统构架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分布式系统架构的飞控系统容错设计展开研究,首先,介绍分布式飞控系统的典型系统架构及其容错设计的目标;其次,针对分布式系统的运行时序特点,开展基于时间的容错设计;最后,针对分布式系统的组成和体系构架特点,设计多级表决/监控面.通过对分布式系统的运行时序、组成和体系构架特征的分析,梳理分布式系统容错设计的关键切入点,阐述容错设计方案的解决思路和实施方式.经工程实践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容错设计技术可保证飞控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有效提升了系统安全性.

    分布式系统容错设计表决/监控

    计及轴向力作用的柔性梁热—形耦合振动研究

    吴磊韩飞邓子辰
    216-223,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行器中的梁—索组合式结构在服役期间由于太阳热辐射引起的交变热流,会使结构产生热致变形及振动.杆件的变形又会进一步影响热流的大小和分布,是一类典型的力—形耦合系统.耦合系统的刚度、质量或载荷矩阵通常具有时变特征,通常只能通过多次求解特征方程并借助逐步积分的方法获得系统的模态及响应.如何保证求解过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是一大挑战.基于动力刚度方法与Wittrick-Williams算法,进行系统固有频率和模态的精确求解,结合精细积分法计算结构响应.结果表明:前4阶固有频率与有限元解的偏差在1‰以内,响应最大相对偏差为1%;当时变热轴力接近结构失稳临界载荷时,结构振动频率快速减小并趋于0,热致振动将出现发散现象.

    梁—索结构热致振动时变热轴力动力刚度法Wittrick-Williams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