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贾永全

双月刊

1002-2090

byndxb@163.com

0459-6819135

163319

黑龙江省大庆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平3月,属学术类刊物,初为半年刊,1997年改为季刊。刊登论文以校内为主,对校外的优秀论文也定量刊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铃薯黑痣病菌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王鹏李雯王悦武志鑫...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离筛选出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采用平板对峙筛选拮抗细菌,盆栽试验测定其防治效果,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 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生防细菌.结果表明,通过筛选获得 1 株有明显拮抗效果的细菌KSD17,菌株平板对病菌抑菌率高达 78.91%.该菌株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β-1,3-葡聚糖酶能力,盆栽防效为 66.17%,且对马铃薯植株株高和匍匐茎数均有提高,分别增加了 9.05%和 22.0%.菌落呈不透明乳白色,无皱褶,粘稠,无色素产生,边缘不规则,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和生理生化分析,将其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拮抗菌株KSD17 是具有较强生防潜能的菌株,对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生物菌剂的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景.

    马铃薯黑痣病拮抗细菌盆栽防效鉴定

    木醋液对盐碱条件下芸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

    梁海芸于崧于立河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木醋液对盐碱条件下芸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试验以"龙芸 14"为供试材料,分别采用 0、25、50、75、100和 125 mmol·L-1 的混合盐碱(NaHCO3 与Na2CO3 的摩尔比为 9∶1)溶液进行萌发期盐碱浓度筛选试验,筛选出芸豆萌发期的最适盐碱胁迫浓度为100 mmol·L-1.继而在100 mmol·L-1 的盐碱溶液中添加不同浓度木醋液,处理分别为清水对照(CK)、木醋液稀释 20 倍(A+W20)、40 倍(A+W40)、60 倍(A+W60)、80 倍(A+W80)、100 倍(A+W100)、120 倍(A+W120),分别测定木醋液处理后的芸豆种子萌发及生长特性,探讨木醋液对盐碱胁迫下芸豆种子生长抑制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了芸豆种苗早期的生长,100 mmol·L-1 的胁迫处理作用明显且能保证芸豆种子的存活,与CK相比,A处理的各项指标均出现显著降低,较CK分别降低了88.88%、75.42%、71.41%、76.94%、69.55%和 79.69%.稀释 20 倍的木醋液降低了芸豆种子的各项萌发形态指标,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其他稀释倍数的木醋液均提高了芸豆种子的各项萌发形态指标,且达到显著水平.其中稀释80 倍的木醋液缓解盐碱胁迫对芸豆种子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

    芸豆盐碱胁迫木醋液种子萌发形态指标

    基于CiteSpace的森林病虫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译元包庆丰田木易徐玮...
    13-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森林病虫害研究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环.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检索功能,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0-2021 年 836篇主题核心文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机构以原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为中心,向农林类高校和科研院所辐射,机构间合作存在地域和学科局限性,但团队合作较为稳定.30 年来,林业有害生物研究特征体现在:目标转向生态控制、视角突出多学科交叉融合、主题聚焦变化下的森林健康、内容趋向多层次发展、空间尺度分散至区域化、科研方式强调动态分析.未来国内森林病虫害研究仍需进一步强化多重驱动力影响下精准防治策略、深层次生态机理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多维度借鉴下的制度创新研究.

    森林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生态可持续发展可视化分析

    噻苯隆对大豆碳代谢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何瑞方淑梅王庆燕朱洪德...
    22-28,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Thidiazuron)对大豆生育关键时期光合特性及碳代谢与产量的影响,2020 年以"垦农18"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待大豆植株生长至盛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噻苯隆调节剂,并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大豆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荧光特性、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糖含量及大豆单株产量.结果表明,噻苯隆有助于增加大豆光合色素含量;在处理后18d有效促进光合系统Ⅱ的光合活力,改善荧光反应活性;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增强;碳代谢关键酶活性提升,光合产物蔗糖、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产量增加,可为调节剂噻苯隆在大豆优质高效生产中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噻苯隆大豆光合参数荧光反应碳代谢

    羊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分析

    白彪慧黄江郭颂金鑫...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某羊场呼吸道症状死亡羊的病因,试验通过对病死羊肺脏等病料进行了细菌分离培养和纯化、动物感染试验、16S rDNA PCR检测和序列分析鉴定;并应用PCR方法对I型菌毛(fimH)、P型菌毛(papC)、α溶血素(hlyA)、毒力岛(eaeA)、外膜蛋白A(ompA)、致病岛(fyuA)、黏附素相关基因(mat、K99)、耶尔森强毒力岛(irp2)、温度敏感性血细胞凝集素(TSH)等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对氨基糖苷类(aadA1)、喹诺酮类(parC)、四环素类(sul1)、磺胺类(sul2)、氯霉素类(floR、gyrA)、β-内酰胺类(tetA、tetB)等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为致病性羊大肠杆菌,分离株携带fimH、ompA、papC、mat四种毒力基因和aadA1、gyrA、parC、sul1、floR 5种耐药基因.研究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羊大肠杆菌病奠定了基础.

    大肠杆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致病性PCR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GapC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抗原表位预测

    刘慧婷刘学静宋成祺陈晶...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奶牛乳腺炎是主要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奶牛常见疾病,新型疫苗研发是防控奶牛乳腺炎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包括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它们都存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C(GapC),且均能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抗感染免疫保护作用.但对链球菌和葡萄球菌GapC的交叉免疫原性分析和研究缺乏报道.研究从GenBank获取链球菌和葡萄球菌GapC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理化性质、同源性、T细胞和B细胞表位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GapC均由 336 个氨基酸组成的亲水性蛋白,且无规则卷曲占比较高,表明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三种链球菌与两种葡萄球菌之间GapC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67.8%~69.9%,存在 4 个共同线性B细胞表位、9个共同CD4+T细胞表位和 9个共同CD8+T细胞表位,表明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原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GapC交叉免疫原性提供重要参考.

    奶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C生物信息学分析交叉免疫原性

    A25Δ43K OMP基因缺失株和亲本株对坏死杆菌生物被膜和耐药性影响的比较与分析

    蒋凯赵鹏宇贺显晶郭东华...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坏死杆菌(Fusobacterium necrophorum,F.necrophorum)是一种严格厌氧的革兰阴性菌,感染动物可引起反刍动物腐蹄病、肝脓肿、犊牛白喉、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生物被膜的存在是造成细菌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细菌黏附素在生物被膜形成初期的不可逆附着阶段起重要作用.43K OMP是坏死杆菌重要的外膜蛋白之一,具有介导坏死杆菌黏附的功能,43K OMP对生物被膜形成是否产生影响尚未有人报道.通过对坏死杆菌亲本株A25 和缺失株A25Δ43K OMP的生物被膜初期不可逆附着阶段细菌数、生物被膜成熟时间、生物被膜形态和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坏死杆菌缺失43K OMP基因对生物被膜成熟时间无显著影响,会导致成熟生物被膜含量显著增多,接种 24h不可逆附着阶段细菌含量显著减少,生物被膜形态更早出现聚集性菌落和沟壑状结构,对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和磺胺嘧啶的耐药性减弱.43K OMP基因缺失促进坏死杆菌形成生物被膜,抑制坏死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为坏死杆菌43K OMP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坏死杆菌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坏死杆菌43KOMP基因缺失生物被膜耐药性

    三种牛虻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刘明月孙健鞠皓常巧呈...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鉴定采自黑龙江省大庆市的三种牛虻,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种方法进行鉴定.形态学方法主要依据形态特征,如头部基胛和触角的形状;背板和翅膀的花纹等.分子生物学方法依据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序列(COX 1),首次扩增这三种牛虻的COX 1 序列并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鉴定结果三种牛虻分别为雁虻(Tabanus pleskei)、广斑虻(Chrysops vanderwulpi)和土耳其麻虻(Haematopota turkestanica).分子生物学结果显示,三种牛虻COX 1 序列的长度分别为 1 506 bp、1 500 bp和 1 506 bp.序列比对结果分别与分与Tabanus chrysurus(NC 062705.1)的同源性最高为 96.5%、与Chrysops niger(NC 067608.1)的同源性最高为 90.1%、与Haematopota pluvialis(MT 584146.1)的同源性最高为91.1%.进化分析显示分别与相应的种属在同一个进化分子上.说明三种牛虻分别为雁虻、广斑虻和土耳其麻虻,为进一步虻携带病原的研究奠定基础.

    序列分析进化分析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

    对苯二酚和1,4-萘醌对鲁氏酵母工程菌呋喃酮产量及菌体的影响

    彭辉潘百玲李忍邓景致...
    55-6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鲁氏酵母菌QOR(Quinone oxidoreductase)过表达工程菌为对象,探讨了对苯二酚和 1,4-萘醌对酵母菌合成呋喃酮产量、QOR基因表达量及菌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苯二酚和 1,4-萘醌的添加浓度分别为 10 μg·mL-1 和 10 mg·L-1、培养时间为3和5d时,酵母菌的呋喃酮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种外源添加物显著提高了酵母菌QOR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添加1,4-萘醌的酵母菌细胞数高于对苯二酚组,对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影响较小.因此,添加对苯二酚和 1,4-萘醌有助于酵母菌的生长,可显著促进鲁氏酵母工程菌代谢合成呋喃酮.

    鲁氏酵母工程菌过表达醌氧化还原酶基因外源添加物呋喃酮

    搬运手孔对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影响

    刘伟王洪江张东杰曹龙奎...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搬运手孔是影响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以同一规格的瓦楞纸箱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了搬运手孔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参数,探讨不同搬运手孔形状、大小、位置对瓦楞纸箱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瓦楞纸箱强度的影响次序为搬运手孔位置>搬运手孔形状>搬运手孔大小,瓦楞纸箱搬运手孔最佳条件为:开孔位置位于箱宽度侧面几何中心(0.0)处,开孔大小为 96 mm×40 mm,开孔形状为半圆形(半径为 48 mm),此时瓦楞纸箱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 1 842.7 N.可为瓦楞纸箱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瓦楞纸箱搬运手孔正交试验抗压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