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

李芳

月刊

1002-4107

hljjy-gj@126.com

0451-86608263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Journal Heilongjiang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以高教评估研究为重点,探索我国高教评估理论与方法,注重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校本研究,立足黑龙江,面向全国,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为老师专业化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分众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

    李莉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是信息化时代的基本教学模式,为大规模、全过程和高质量分众教学提供了可能。分众教学应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中,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精准思政""生活思政""理论思政"的有效手段。

    分众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

    "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及创新方法

    晋艺菡胡远珍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结合"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与教学思考,指出了教学目标要保证思政目标与课程目标相统一,教学范式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因材施教转变,设立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融合的评价机制。提出以"三贴近"为驱动,营造课程思政生态;以"两型课堂"为阵地,形成课程思政张力;以"双向动力机制"为杠杆,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路径。

    广告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创新方法

    建构主义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社会保障原理"课程为例

    吕永强司睿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建构主义理论的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方法,通过"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主动,更有"意义",更有"获得感"。同时,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融入,也是对照"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总体育人理念和目标,把握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抓手。

    建构主义理论课程思政课堂教学社会保障原理

    浅论体育课程思政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关系

    庄琰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课程思政在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育人目标,辅以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将其融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与实践中,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文章主要研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体育课程思政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组织在促进学风建设中的路径研究——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吴雷汪楷博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风建设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高校内良好的学风建设可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大学发展观,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但随着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的多样化从行为举止、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多维度地影响着高校学生发展,进而影响着学生组织的积极性、正规性和纯洁性,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一大支点,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会推动高校学风建设正向发展,文章从学生组织推动学风建设的角度出发基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学生组织促进学风建设的路径。

    高校教育学风建设学生组织班杜拉理论

    审计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融入大学生德育教育路径研究

    张成凤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计文化是与中华民族发展具有同步性的文化种类之一,隶属于职业文化,蕴含着"敬业奉献、担当干净、严谨务实、公正廉洁"等精神元素,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发挥着政治导向功能、凝集聚合功能与引领修正功能。文章积极探索审计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课程育人协同、校园文化建设协同、实践育人协同、网络育人协同相融合的教育途径,引导青年学生不断探求自身安身立命之责,自觉建立人生轨迹之范,对进一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文化育人功能德育教育路径

    新时代高等音乐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析

    陆铭张诗悦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文章分析了新时代高等音乐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以及思政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提出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辩证统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平衡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诸多影响因素的提质增效路径,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音乐艺术人才。

    新时代高等音乐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朋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歌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朋辈教育是一种在朋辈之间开展指导、咨询与分享活动的教育形式。将朋辈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中,是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的体现,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文章从朋辈教育的必要性、发展现状、创新与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朋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中,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高校朋辈教育探索实践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梁天歌
    8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伟大中国共产党精神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引领在校大学生成为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既是传承和发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所需,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所需。对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提质增效,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对建党精神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目的与意义加以探讨,对建党精神的教育价值作出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伟大建党精神纳入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对策建议。

    建党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强化路径探析

    李婷
    8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逐渐成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中坚力量,以民族复兴接棒人的身份在"时代大考"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高校作为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阵地,理应在突发公共事件下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为群防群治注入强大动力,为大学生理性爱国提供正确指引。就我国2012—2021年具有代表性的突发公共事件来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素在应急情境中呈现出不同于日常的特征,即教育环体复杂化、教育对象活跃化、教育者压力显化、教育介体特殊化。为发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大效用,高校应重构思维,适应教育环体转变;定位职责,引导教育者转变;应势创新,把握教育介体转变。

    突发公共事件爱国主义教育高校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