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技术创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创新

旬刊

1673-1328

kjxx@vip.sina.com

0451-82613440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信街15号(省政府综合楼526室)

科学技术创新/Jour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form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刊登实用信息技术转让科研成果为主要内容,侧重于科研成果转让,同时为广大科技、经济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平台,以弘扬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办刊宗旨,读者对象为广大科技、经济教育工作者和中小企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工艺研究

    张振闫萌萌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混凝土叠合楼板因其施工效率高、性能优良成为关键构件,为了进一步探索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施工工艺,文章主要研究了叠合楼板的受力特性、构造及选型、施工技术细节,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首先通过分析一阶段和二阶段受力叠合楼板的特点、对比预应力与非预应力叠合楼板的性能,然后结合具体实例,详细分析了叠合楼板的材料选择、模具设计、钢筋加工以及混凝土浇筑和吊装技术等施工工艺,旨在有效提升楼板的施工质量和结构性能.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市政污水管道长距离顶管施工关键技术

    赵运福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政污水管道多应用顶管施工技术,却受到距离长短、自然条件等制约,容易出现后背破坏、阻力较大等情况,缺乏可借鉴经验,需结合工程情况对其仔细研究.基于此,本文简要阐述顶管施工技术概述,以沙河涌流域白云段清污分流工程为例,对井施工、吊装顶管机、工艺流程、施工参数、顶管机予以分析,并检验其施工效果,结果表明施工技术造价可控性高,能够保证施工安全.

    市政污水管道长距离顶管施工关键技术

    应力吸收层加铺罩面在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王金晶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S301线通车运营后,由于重载车辆增加,昼夜温差较大,加之沥青老化,出现温度应力疲劳等原因,路面出现了纵向及横向裂缝、盐胀裂缝、车辙、拥包等病害,大幅降低了行车舒适度.为解决该问题,在进行路面技术状况调查后,实施了应力吸收层加铺罩面措施,施工完成后,路面病害得到大幅改善.

    加铺罩面路面技术状况路面病害裂缝

    彩色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路用性能研究

    张金超李体翰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彩色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路用性能,文章以环氧树脂胶结料和玄武岩碎石为试验对象,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玄武岩不同撒布量对彩色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和抗滑性能等路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玄武岩撒布量的增加,彩色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路用性能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玄武岩撒布量达到70%时,彩色抗滑磨耗层的路用性能表现最优.

    彩色抗滑磨耗层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

    高拱坝坝基扬压力异常问题分析

    张明毕生邓树森张峰...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渗流特性是反映水利工程运行性态的重要内容,某高拱坝在蓄水运行3年后,渗流特性表现出了一定的异常现象.本文基于该工程渗流渗压监测数据,通过环境量数据进行统计模型建模分析,定量分析和评价了水压、降雨、温度和时效等分量对坝基扬压力的影响,并以2019年为典型年,计算了效应量的各分量变幅占比,得出由于降雨影响,水通过微细裂隙入渗至坝基导致扬压力异常,同时本文的分析思路可为同类工程监测资料分析提供借鉴.

    高拱坝安全监测渗流渗压坝基扬压力统计模型

    超长地下室刚性自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

    吴中会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超长地下室刚性自防水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是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不低于主体结构设计工作年限的关键.本文结合武汉市某新建刚性自防水超长地下室项目,介绍了一系列实现超长地下室刚性自防水设计的结构设计措施,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YJK对超长地下室温度应力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种配置温度钢筋以控制混凝土楼板温度裂缝的结构设计方法,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超长地下室刚性自防水裂缝控制温度应力

    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设计研究

    李庆祥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设计中,计算立交匝道平面线位曲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精确计算,可以确定匝道的线形设计,以满足不同交通流量的需求.此外,为了提高匝道的行车安全性,还需要设置附加路拱,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视距和行车空间.这些优化设计有助于提升整个立交系统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根据测试结果,设计的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在不同时间段内,小汽车和卡车的平均速度和平均延误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且整体通畅性评分均较高,说明该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路线

    河道基坑两岸不同地质情况下的降水研究

    李志强周克伟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河道工程中降水井施工是不可避免的,在建设过程中,需进行基坑的挖掘作业,当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时,将会直接影响到基坑的开挖和后续施工,因此需要采用管井降水技术来降低水位,为后续的施工创造一个方便的环境,同时通过人工措施,使基坑内或基坑外的水位降低至基坑开挖面以下,以方便放置地下水产生渗透破坏,提高坑壁及围护稳定性,方便施工,提高施工质量,避免水下作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需对井孔间距和井的的深度进行控制.

    河道管井降水基坑地下水

    关于附建式人防地下室给排水设计的探讨

    方静雅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防地下室是城市建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用于增强战争时期和应急情况下城市的自我保护能力.其功能形式多样,防护能力和效果也各不相同.本文将以附建式人防地下室给排水设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用相关规范条文和设计实例,深入研究人防地下室给排水设计的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

    给排水设计附建式人防地下室设计实例规范引用

    盾构隧道穿越区的溶洞预处理技术

    阳进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地域辽阔,道路交通网遍布各种地域,这其中不可避免的会在地下进行隧道钻挖,这使得盾构隧道技术已成为构建城市地下工程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技术之一.随着隧道工程的不断扩展,我国的盾构隧道技术也已经相对成熟,但由于其工程受到地质影响较大,当穿越如岩溶发育强烈等地质复杂环境时,仍然会面临施工风险和阻碍.因此,本文从盾构隧道穿越溶洞区域的预处理技术的重要意义入手,深入探讨地质勘探、溶洞处理、及稳定性评估等预处理技术的具体施工步骤.通过实施综合的地质勘探、精确的溶洞填充、以及严格的质量监控,以为盾构隧道工程提供一套完善的溶洞预处理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也为隧道工程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展望.

    盾构隧道溶洞预处理地质勘探稳固填充工程安全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