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民族丛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民族丛刊
黑龙江民族丛刊

沃岭生

双月刊

1004-4922

nationalityy@yahoo.com.cn

0451-82605044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文昌街41号

黑龙江民族丛刊/Journal 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民族学专业学术类期刊。旨在交流民族工作经济,促进民族学研究。发表有关民族工作、民族理论、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历史、民族学、民族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开展民族文学、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研究。读者对象为民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有英文目次及文摘。黑龙江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个纳入"与新时代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

    黄兴忠周竞红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两个纳入"。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状态是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因素。随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评审机制的不断完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建设普遍受到重视,不同地区积极改进民族工作,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示范单位评审,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两个纳入"从思想理论、组织机制、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助力民族工作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组织保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两个纳入"民族工作干部建设

    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维视野

    邢亮刘乾承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互嵌式社区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建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内在要求,是推进全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聚焦用力,在抓住"关键"环节、建设"互嵌"环境、打造"交融"文化、推进"共同"富裕、坚持"公平"治理和强化"认同"心理的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互嵌式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百年哲思: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

    何涛刘晓东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演进中自然生成的,但"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却是在近代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与文化危机中惕然惊醒的。中国近代学人在"谋公益而御他族"的应对中,提出"中华民族"概念,并逐渐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本认知与认同。但西方"民族"与"民族国家"理念自身所具有的狭隘性,束缚了中华民族理论建构的深入发展。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使"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的建构核心,极大地摆脱了"民族"这一西方历史经验的理论窠臼,转向更具有未来指向意义的"命运共同体",更注重从中国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路径与未来走向。从"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演变,从更深层面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学人与中国共产党人探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心路历程。

    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民族国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全方位嵌入视角下城市民族互嵌社区治理的多重实践与创新

    陈云雷旭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方位嵌入"作为民族互嵌格局发展的更高要求,为分析城市民族互嵌社区治理提供了分析框架。成长型、传统型、安置型、突生型四类民族互嵌社区因其互嵌程度和条件的差异而探索了各具特色的治理方式,呈现了治理实践的多重面相。贯穿于城市民族互嵌社区治理的创新路径包括:突显党的全面领导,融人民族政策要义;强调中华文化共性,消弭民族文化壁垒;强化社区共同体,构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紧密关联。

    民族互嵌社区社区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十年我国民族互嵌社区研究热点及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王艳李晓亚
    3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互嵌社区是多民族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超越民族差异的人们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微观社会基础,是新形势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域。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民族互嵌社区研究领域核心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从民族互嵌社区的理论研究、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相结合、实践进路三个领域回顾国内有关民族互嵌社区的研究状况。考察民族互嵌社区在不同时期的研究重点与趋势;认为未来民族互嵌社区研究需要在类型学视角下,加强田野调查的多案例对比研究,挖掘互嵌社区历史上的共性因素,在实践中探索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互嵌社区理论体系。

    民族互嵌社区研究热点CiteSpace研究展望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协同推进逻辑

    豆勇超
    4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均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作的重大战略规划,两者为协同推进的关系,可以从逻辑机理、现实基础与实践进路三个维度来把握这一关系。从逻辑机理来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理论魂脉、文化根脉、行动主体和战略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从现实基础来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均需要聚焦注重文化建设、文化自信自强、精神文化需求和维护意识形态风险安全的需求;从两者协同的逻辑性与现实的关联性出发,坚持"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人民至上和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两者协同推进的实践进路。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话语生成与发展进路

    邱开玉彭兵
    57-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是作为一个政策话语在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中被提出的。就话语结构而言,它是一个复合型话语,包括"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三个要素,其中,"中华民族"体现了话语的主体性,"现代"明确了话语的方向性,文明界定了话语的本质性,具有原创性、系统性与发展性的整体特点。话语生成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理论支撑,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思想滋养,西方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借鉴对象。在新的起点,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要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民族"主体性要求,走自信自强之路;秉持开放包容,把握"现代"方向性要求,走交流互鉴之路;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文明"本质性要求,走内在跃升之路。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马克思现代性思想

    民族地区规模性返贫风险评价与防范机制研究——基于对吉林省Y自治州的调查

    沈权平
    68-7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除规模性返贫风险、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有效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规模性返贫风险评价体系,基于吉林省Y自治州的调查数据,对规模性返贫风险进行测算。结果发现,人力资本风险和政策制度风险是形成规模性返贫风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并兼有社会资本风险、自然资本风险的密切复合形态。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防范规模性返贫机制的总体思路为:加强乡村人力资本建设、确保扶贫政策的稳定性是政策实施的核心内容,完善规模性返贫风险监测机制、激活乡村经济和产业是政策实施的技术支撑和经济基础。

    民族地区规模性返贫风险评价防范机制

    西辽河文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贡献

    闫子奇高洁黎岩
    7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辽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孕育出来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从兴隆洼文化时期开始,西辽河文明就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中华文明之中,生活于此的山戎、东胡、乌桓、鲜卑、契丹、蒙古等民族与中原汉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奉献了各个民族的一份力量。因而研究和阐述西辽河文明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西辽河流域各历史时期各民族融入中华民族的历史过程,可以更为清晰地掌握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演进路径及其内在机理。

    西辽河文明中华文明交往交流交融

    民国初期黑龙江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探析

    吴天喜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初期,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十分频繁。各民族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在文化上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为促进各民族经济文化交融作出了贡献。

    民国初期黑龙江省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