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月刊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稀释液和植物提取物冷冻保护剂对湖羊精液冷冻效果的影响

    彭彩娥高慧张云超王争光...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湖羊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改善超低温冷冻后的湖羊精液品质,试验采用假阴道法采集6只纯种湖羊精液作为供试精液,用A、B、C 3种不同成分的基础稀释液(基础稀释液A中含0.3 g/L葡萄糖、0.3 g/L柠檬酸钠、20%卵黄、1%100x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液;基础稀释液B中含18.252 g/L柠檬酸、5.044 g/L葡萄糖、36.342 g/L Tris、20%卵黄、1%100x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液;基础稀释液C中含有13.75 g/L柠檬酸、9.6 g/L果糖、27 g/L Tris、20%卵黄、1%100x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液)稀释后冷冻,解冻后测定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和质膜完整率,筛选最优基础稀释液;然后在最优基础稀释液中添加0,0.05,0.10,0.20 mg/mL的具有抗氧化功能的植物提取物冷冻保护剂(黄芪提取物、针叶樱桃提取物和竹叶提取物按质量比2 ∶ 1 ∶ 1混合而成)进行精液冷冻,解冻后测定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及抗氧化指标[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筛选最优植物提取物添加量;最后选择96只发情母羊,分为鲜精组、植物提取物组、未添加植物提取物组,每组32只,鲜精组用新鲜精液输精,植物提取物组用筛选的最优植物提取物添加量下的冻精输精,未添加保护剂组用未添加植物提取物的最优基础稀释液下的冻精输精,统计每组母羊受胎率.结果表明:基础稀释液C的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均显著高于A、B基础稀释液(P<0.05),质膜完整率介于基础稀释液A和B之间,但与基础稀释液A和B均差异不显著(P>0.05).相较于0,0.05,0.20 mg/mL添加量,0.10 mg/mL植物提取物冷冻保护剂提高了精子活率、顶体完整率、质膜完整率以及SOD和GSH-Px(除低于0.20 mg/mL添加量外)活性,降低了 ROS和MDA含量.植物提取物组的母羊受胎率(51.9%)显著高于未添加植物提取物组(43.3%).说明选用基础冷冻稀释液C,同时加入0.10 mg/mL植物提取物冷冻保护剂可以改善湖羊冷冻后精液品质,提高输精后母羊的受胎率,可以达到生产实践要求的标准.

    湖羊精液基础稀释液植物提取物复合抗氧化剂人工授精受胎率

    浙东白鹅仔鹅羽毛脱换情况的观察分析

    黄炎坤徐思源李杨杨朋坤...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浙东白鹅仔鹅的羽毛生长发育规律,试验从新孵化出壳的浙东白鹅群中选择并标记10只雄性(根据翻肛鉴定雌雄)健康仔鹅,于42日 龄前每天15:00-16:00对试验鹅只进行1次观察,记录头部、颈部、胸部、翼部、肩部、背腰部、腹部、大腿部、小腿部、尾部羽毛脱换情况,43~77日龄期间每3 d进行1次观察.于0~11周龄期间的各周龄末对上述各部位羽毛长度进行1次测量,每次每个部位的测量位置相同,统计各周龄末试验白鹅羽毛长度平均值和羽毛长度增长值.结果表明:浙东白鹅仔鹅新羽在77日龄长齐,除翼部、肩部、尾部外其他部位羽毛均成熟;各部位第一新羽长出先后顺序为腹部、尾部、翼部、胸部、大腿部、小腿部、肩部、背腰部、颈部、头部;各部位新羽成熟的先后顺序为颈部、头部、腹部、胸部、腿部、背腰部、肩部、尾部、翼部.在整个试验期,翼部、肩部和背腰部羽毛长度均显著大于头部、颈部羽毛(P<0.05).头部和胸部羽毛最大长度增长值出现在1~2周龄,颈部、背腰部、腹部和小腿部出现在4~5周龄,肩部、翼部、大腿部和尾部在5~9周龄.说明浙东白鹅仔鹅身体不同部位的羽毛脱换速度不同,提示在生产中要根据新羽生长情况提供适宜的温度,且在新羽长齐并成熟时是合适的出栏期.

    浙东白鹅仔鹅羽毛脱换规律头部腹部颈部

    1株阿尔巴斯绒山羊源产气英膜梭菌的毒素型鉴定和 16S rRNA 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李琦白伟琴李杰李宏...
    68-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了解1例经诊断为产气荚膜梭菌病而死亡的阿尔巴斯种绒山羊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型和16S rRNA基因的遗传进化特性,试验设计5对特异性毒素引物,采用PCR方法进行毒素型的鉴定,对16S rRNA基因扩增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只有α毒素引物扩增出约475 bp长的目的条带,阿尔巴斯绒山羊梭菌性肠炎的致病菌毒素为α毒素,为A型产气荚膜梭菌,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天津地区产气荚膜梭菌(登录号为KP944160.1)位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性为98.53%.说明此次阿尔巴斯绒山羊感染的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型是A型,且鉴定菌株与天津地区产气荚膜梭菌(登录号为KP944160.1)起源于共同的祖先.

    阿尔巴斯绒山羊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16SrRNA基因遗传进化

    吉林市周边猪场猪源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分离株基因型初步鉴定

    周玉婷郝芳俞佳钰孙梦鑫...
    72-7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吉林市周边猪场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及其基因型分型,试验于2019年10月份—2020年9月份在吉林市周边9个养猪场采集326份血清样本,利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中弓形虫抗体检测,计算猪场弓形虫阳性率.利用动物试验进行阳性虫株的分离并进行细胞培养,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在SAG3、GRA6和L358 3个位点进行分离虫株的基因型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吉林市周边猪场血清学检测弓形虫平均阳性率为28.31%;分离得到1株虫株,命名为JLpig1株.临床分离株JLpig1在位点GRA6处表现为基因Ⅰ型和基因Ⅱ型;在位点SAG3处表现为基因Ⅰ型和基因Ⅱ型;在位点L358处表现为基因Ⅱ型和China1型(Toxo DB#9株).初步判断吉林分离株JLpig1是强毒株或中毒株可能性较大,以基因Ⅱ型为主.说明吉林市周边猪场弓形虫病感染较为普遍,且感染率较高,应提高猪场人员对猪弓形虫病的认识,加强对猪场猪弓形虫病的防控.

    弓形虫基因分型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离株

    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王超
    77-8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病毒性腹泻(BVD)的防控和净化对于养牛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解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本研究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学术期刊数据库,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01-2020年我国BVDV研究的期刊文献的发文情况(发文量、高被引频次文献、发文期刊、发文作者、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现性)进行计量统计,并对其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20年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研究发文量整体呈现升高趋势,2018年发文量达到高峰;高被引频次文献的被引频次在29~51次之间,大多数高被引频次文献的发表年份在2008年以后;发文量最多的期刊为《动物医学进展》,为38篇;发文作者间合作较为密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钟发刚;BVDV的检测、分离鉴定及其两个重要的基因(E0和E2)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2001-2020年我国BVDV研究高强度突现词不断出现,2005-2009 年,主要突现词是"克隆"和"表达",2010年主要突现词是"检测",2013-2016年主要突现词是"E2基因""免疫原性"和"真核表达".2017-2020年主要突现词是"犊牛腹泻""抗病毒""大肠杆菌""分型"和"混合感染".其中强度最高的是"克隆",突现强度为3.19,然后依次是"真核表达""检测""E2基因""免疫原性",突现强度分别为2.44,2.43,2.24,2.13..鉴于此,笔者推测BVDV检测方法的建立、抗BVDV中草药的研制及BVDV疫苗的研发将是未来BVDV研究的重点内容.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E2基因检测CiteSpace软件中国知网数据库

    洛阳地区宠物犬隐孢子虫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程亚辉郭力伟
    82-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河南省洛阳市宠物犬感染隐孢子虫情况,试验采集宠物医院、宠物养殖场和宠物店的犬只粪便样品362份,其中<3月龄犬只粪便样品93份,4~6月龄犬只粪便样品103份,6月龄~1岁犬只粪便样品71份,>1岁犬只粪便样品95份.对采集的粪便样品提取DNA,设计隐孢子虫SSU rRNA基因引物,对DNA样品进行巢氏PCR扩增.PCR扩增得到的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分析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宠物犬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42%,其中宠物店犬的感染率最高,为8.16%,宠物医院、宠物犬养殖场和宠物店间隐孢子虫感染率差异不显著(x2=1.88,P>0.05);<3月龄犬的感染率为9.68%,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群(1.05%~3.88%,x2=9.14,P<0.05);16份样品SSU rRNA序列与国内分离于动物及人体的犬隐孢子虫核苷酸相似性为97.4%~100%,其中与河南省犬源分离株(登录号EU754832)、广东省人源分离株(登录号KC734571)和犬源分离株(登录号MN696800)的核苷酸相似性达100%;16份样品SSU rRNA序列与犬隐孢子虫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进一步鉴定所分离的虫种为犬隐孢子虫.说明洛阳市宠物犬感染犬隐孢子虫较为普遍,鉴于我国犬只数量大且与人接触密切,应注意防控.

    洛阳流行病学隐孢子虫犬隐孢子虫SSUrRNA

    牛冠状病毒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高辉李晓成刘莹袁野...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牛冠状病毒(BCo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试验利用GenBank中BCoV参考毒株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及小沟结合物(MGB)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进行检验.利用建立的方法对采集自7个省份31个发病牛场的925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并用基于BCoV N基因的普通RT-PCR结合测序的方法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扩增体系为上下游引物(10 μmol/L)各 1 μL,探针(10 μmol/L)0.8 μL,2xOne Step RT-PCR Buffer Ⅲ 10 μL,Ex Taq HS(5 U/μL)0.4 μL,Prime Script RT Enzyme Mix Ⅱ 0.4 μL,总 RNA 2 μL,ddH2O 4.4 μL;扩增程序为,42℃5 min;95℃10 s;95℃5 s,55℃35 s,40个循环.标准曲线方程为 y=40.979-3.512x,可信度(R2)为0.999,扩增效率(E)为92.6%,最低检测限为48 copies/pL,重复性变异系数(CV)不超过0.82%.31个发病牛场BCoV阳性场占比为64.52%(20/31),其中腹泻症状阳性场占比为54.55%(12/22),呼吸道症状阳性场占比为65.22%(15/23);阳性样品经基于BCoV N基因的普通RT-PCR方法验证,测序正确.说明建立的BCoV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能检测出临床样本中的BCoV核酸,可应用于BCoV感染的诊断、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

    牛冠状病毒小沟结合物(MGB)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流行病学调查

    1例猪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猪圆环病毒2型和3型混合感染的诊断

    刘海莹张启龙栗云鹏齐雅洁...
    92-9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6月份,北京某猪场断奶仔猪消瘦、腹泻、皮肤发绀,继而病死,为分析该猪场仔猪死亡原因,对送检仔猪进行了临床剖检,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分析鉴定,并进行了分离菌株的药敏试验;同时对采集的病料进行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3型5种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4头病死仔猪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3型均为阳性,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均为阴性;病变组织分离到的菌株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金黄色、圆形、湿润的菌落,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呈灰白色、大而凸起、圆形、不透明、表面光滑且周围有溶血圈的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分离菌呈蓝紫色短链状球菌,生化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置信度为99%;菌株16S rRNA测序结果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核苷酸相似性为100%;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敏感,对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噻肟中度敏感.说明病死仔猪混合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3型,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该猪场进行用药方案的制订.

    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3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

    3例猫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病例报告

    胡那娜夏兆飞张海霞吕艳丽...
    9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猫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iatrogenic hyperadrenocorticism,IHAC)在兽医临床中少有报道.为了加深临床兽医对该疾病的认识,笔者对3例经病史调查、临床症状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试验确诊为IHAC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3例患猫均存在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史,并出现符合IHAC的临床症状;血常规及血液生化指标无特异性变化;B型超声波检查肾上腺未见明显异常;ACTH刺激后皮质醇浓度均小于50 ng/mL.说明猫虽然对糖皮质激素相关毒副作用具有高度抵抗力,但仍可能发生IHAC,因此在猫身上应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糖皮质激素毒副作用皮质醇

    肉桂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活性及抑菌效果研究

    闫红秀马晓冉陆培演王昊宸...
    99-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肉桂精油中主要的活性成分,试验分析了肉桂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对肉桂精油及其主要成分(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乙酸桂酯、苯甲醛)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抗脂质过氧化活性[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和脂质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抑菌效果[对志贺氏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肉桂精油中共鉴定出34种成分,占精油总含量的98.02%.其中烯类化合物最多,有16种;醛类化合物有7种,醇类化合物有6种,酮类化合物有3种,腈类化合物和酸类化合物各有1种.肉桂精油、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苯甲醛对羟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羟自由基清除率均随浓度增加而升高,当浓度一致时,羟自由基清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肉桂醛、肉桂精油、苯甲醛、邻甲氧基肉桂醛,均小于抗坏血酸(对照);肉桂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羟自由基半数清除浓度(IC50)从小到大依次为肉桂醛(18.01 mg/mL)、肉桂精油(35.76 mg/mL)、苯甲醛(45.52 mg/mL)和邻甲氧基肉桂醛(73.73 mg/mL).肉桂精油及其主要成分均有一定的抗脂质体过氧化活性,当样品浓度为5 mg/mL时,肉桂精油、肉桂醛、邻甲氧基肉桂醛、乙酸桂酯和苯甲醛的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分别为71.67%、69.81%、55.44%、10.46%和31.48%,其中肉桂精油和肉桂醛的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大于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对照,67.84%);肉桂精油及其主要成分的脂质过氧化抑制浓度(IC50)从小到大依次为肉桂精油(2.15 mg/mL)、肉桂醛(2.54 mg/mL)、邻甲氧基肉桂醛(5.71 mg/mL)、苯甲醛(10.33 mg/mL)、乙酸桂酯(26.08 mg/mL).肉桂精油、肉桂醛、乙酸桂酯、邻甲氧基肉桂醛、苯甲醛对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其中肉桂醛对革兰氏阴性菌(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20 mm(等级划分均属极度敏感);同时肉桂醛的MIC和MBC在肉桂精油主要成分中均最低.说明肉桂醛为肉桂精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且肉桂精油的抑菌效果是肉桂醛与多种抑菌活性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肉桂精油成分分析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活性抑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