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包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包装
湖南包装

文稀枝

季刊

1671-4997

hnpack911@sohu.com

0731-85532907,85117671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356号

湖南包装/Journal HuNan BaoZhu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老幼共享家具设计研究

    喻不悔刘雪晖唐立华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探究老幼共享家具设计要素间的相对重要性程度,以期探索老幼共享家具设计原则.通过文献分析法从功能共享、造型共享、色彩共享、材料共享4个层次提取适老化家具和儿童家具设计特征属性,通过比较分析得出老幼共享家具设计要素,利用层析分析法构建老幼共享家具设计评价模型,确定各要素权重值.依据老幼共享家具设计的14个特征属性权重值排序结果分析,提出了安全性和易用性、可调节性和灵活性、互动性和创意性、多功能设计、可个性化定制的设计原则.老幼共享家具设计可实现社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老幼友好生活环境的建设,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老幼共享层次分析法家具设计设计评价

    蜘蛛纹与侗族民族形象建构研究

    李莉毛子晗谭珍珍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足新时代国家形象战略,探索文化认同视域下侗族民族形象的构建策略.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实证分析和归纳演绎,挖掘侗族纹样的精神内涵,探析侗族形象建构的底层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策略.以增强文化认同为基点、深化民族形象为宗旨,从自塑、他塑与共塑深入剖析蜘蛛纹之侗族形象建构的路径和方法,归纳侗族形象建构策略,洞察侗族形象之未来发展方向.以蜘蛛纹为据,提炼新时代侗族民族形象建构策略,推进侗族民族文化本真性传承,发挥侗族纹样符号的形象功能,打造广泛认同的文化标识,凸显侗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侗族民族形象进行民族化、重复化、现时化的展示与传播,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

    侗族蜘蛛纹民族形象形象建构

    清代乾隆时期宫廷玉器的探究

    邹婧白煜冉郑建榕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器是展现一个朝代社会背景、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艺术的重要器物.清乾隆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泰民安的朝代,也是中国玉器发展最快的时期.乾隆朝代玉器特点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大量优质材料工艺精美的仿古玉器的出现;第二,乾隆朝时满族特色的玉器较多,统治者对此还加以等级规范;第三,人们对外来玉器持包容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从另一方面来说,了解玉器的风格和纹饰也是我们了解中国文化审美的一部分.文章主要从乾隆时期的玉器入手,从特色玉器中探讨其材料、工艺、纹样等方面的视觉解析,以此作为切入点并结合乾隆时期审美形成的原因,来论述乾隆时期玉器所具有的风格特点.旨在传播乾隆玉器之美,弘扬传统文化.

    玉器乾隆朝装饰

    黎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可行性分析——以东方市美孚方言织锦为例

    杨丽刘先觉潘乙宁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黎族没有文字,黎族先民用独特的审美将对大自然的认知、生产生活、人生中的重大事件都记录在黎锦上,对研究黎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依托由东方市文旅局、东方市东河镇政府、江苏江南大学(ITDS研究室)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共同合作设立的东方黎族传统工艺工作站,在重点研究美孚方言织锦的过程中,对其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也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在全面领会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推进产业融合,更好地实施"文化+""旅游+"战略,助力乡村振兴.

    美孚方言织锦传承保护黎族织锦产业化发展

    文化科技融合视域下福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路径探析

    高博何辰月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是福建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福建建设高素质文化强省,需要研究文化科技融合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趋势,思考文化科技融合视域下设计参与及学科融合的路径,加快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速度.在发展对策上,重点是从创新科技应用、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加速传统文化与智慧旅游相结合、强化科技支撑文创设计产业、融合科技与教育培训等方面下功夫,全方位高质量增强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新动能.

    文化科技福建数字化

    传承与再造——地域文化符号的视觉设计转换

    刘芸芸张大鲁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以地域文化为研究基础,引申出"地域文化符号"这一特殊概念,并阐释其内涵及应用价值.根据视觉设计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将地域文化符号内涵及具体表现进行梳理和拆解,依托视觉设计的特殊性,总体将地域文化符号分为显性视觉符号与隐性精神符号两大类,并分别提出针对两种类型符号的视觉设计原则、方法与理念.以创新的视觉设计方式使地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进一步促进大众对地域文化的关注与理解,从而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地域文化符号视觉设计转换

    传承·发展·创新:非遗视域下福州软木画技艺研究

    胡奕斌邓良桢王婧高博...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州软木画于2008年正式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福州特色工艺品的代表之一.软木画在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出现高度繁荣,但于20世纪末走向衰落.近些年在政策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助推下,逐渐重返人们视野.通过简述软木画概况,分析非遗视域下软木画的传承、发展与创新,通过软木画的创新,重振软木画技艺,挖掘软木画的艺术特色、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推动软木画与中外文化、现代社会的融合,让更多的人认识软木画,共同"活"性保护、开发和传承软木画,再现软木画的灿烂辉煌.

    非遗视域软木画传承发展创新

    中共延安时期美术字设计探究

    卢垠光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中共在延安时期的美术字进行分析研究,以探明其设计成因及对当下设计艺术的启示.采用归纳演绎法,将延安时期美术字的设计完整阐述;采用比较研究法,找出延安时期美术字设计的独特表征;采用推理猜想法,提出影响延安时期美术字设计的内在动因;采用个案研究法,将设问逐一论证.延安时期的美术字结体严谨、形式简洁、表现务实,是20世纪初传统美术字设计的重大转型.延安时期为服务革命需要,美术字改变传统设计理念同革命实际相契合.延安文艺思想的传播使美术字的设计贴合大众审美.工农兵的认知需求决定了美术字设计的底线.新型艺术团体的产生在设计普及中起到了推广作用.在当下,延安时期美术字的设计依旧影响深远,它在精神传承、路径创新、功能取舍与文献史料4个方面启发了设计艺术领域.

    延安美术字传统美术字设计呈现设计转向

    生活美学视域下学前儿童玩具设计探索

    荣维翰肖梦云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生活美学视域下学前儿童玩具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促进学前儿童的创造性表达和美感体验.以生活美学的深层内涵为基础,运用文献法与案例分析法,对生活美学在学前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满足儿童心理需求、坚持安全性与适用性原则、坚持情感体验和美学原则、坚持自然元素和环境友好原则等方面总结出生活美学视域下玩具设计的策略.这一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将有助于为学前儿童玩具设计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促进儿童的审美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为生活美学视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美学生活学前儿童儿童玩具美感体验设计策略

    透过穆夏探讨当今插画设计的发展

    牛利艳向靓王冠
    9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插画已经从传统的壁画、纸媒向数字插画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进行创作的中国古风插画也逐步兴起,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艺术语言.文章透过阿尔丰斯·穆夏的插画设计,从他早期的代表性作品探索其独特的插画风格,分析其风格特色形成原因,并探讨了插画设计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试图寻找一条中国古风插画设计在弘扬传统文化与创新设计方面行之有效的道路.

    穆夏传统文化中国古风插画创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