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包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包装
湖南包装

文稀枝

季刊

1671-4997

hnpack911@sohu.com

0731-85532907,85117671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北路356号

湖南包装/Journal HuNan BaoZhu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文化因子的江南文人园林代表植物提取与应用

    马笑天孙俊桥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取江南文人园林代表性植物并进行设计实践,依据江南文人园林植物的应用频度、文化内涵和用户问卷调研,初步筛选出5种江南文人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提取其显性文化因子与隐性文化因子;基于AHP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子的权重,二次筛选代表性植物.得出1-2种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文人园林植物,选择其文化因子进行家具设计.结果表明,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筛选江南文人园林中的代表性植物,提取其设计因子,并以家具设计为载体进行设计实践,可以有效地加强产品的文化内涵,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江南文人园林植物文化因子层次分析法家具设计

    桃源刺绣瑞兽纹的研究与再设计

    杨津林军
    180-183,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被誉为"湘绣之魂"的桃源刺绣是洞庭湖西部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历史悠久,最早可溯源至夏商时期.桃源刺绣题材丰富,以历史或戏曲人物、花鸟瑞兽等为主.瑞兽纹作为桃源刺绣的代表性纹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映照着对应时期下民众的精神诉求.而作为湖南省新晋省级非遗项目,桃源刺绣的传承现状与影响力有待改善与加强.文章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对桃源刺绣瑞兽纹样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分别对麒麟纹、貔貅纹、狻猊纹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对极具代表性的桃源刺绣瑞兽纹样进行色彩、造型、构图三要素的提取与分析,再基于CGM模型进行研究与再设计,以此探索桃源刺绣新的传承保护与再设计形式.

    桃源刺绣瑞兽纹再设计

    上班族通勤行为与服饰着装要素探析——以厦门地区为例

    陈帅燃刘洋刘冠彬
    184-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疫情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安全、健康及舒适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着装考虑的重要因子.探究疫情影响下的上班族通勤行为和着装因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以厦门地区上班族通勤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获取上班族在通勤路径中的行为,得到上班族通勤路径的典型行为画像.并以4F功能服饰设计模型为基础,进而探析上班族通勤服饰着装要素与设计要点,为上班族通勤着装服饰的设计做好铺垫.

    通勤服饰着装要素服装设计

    基于多层次语意特征的自动体外除颤器设计

    郑建建罗嘉希尹建国
    189-193,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自动体外除颤器存在的操作门槛,依据产品语意理论对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语意研究,以提高产品的自明性能,降低产品的操作难度.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影响自动体外除颤器的语意表达因素:语境、符码和用户语意认知,构建了形式——意义——行为的良好用户语意模型以及各影响因素制约下产品语意认知转换框架,依据产品语意认知转换框架将用户的认知和行为与产品语意进行关联映射,最后在获取了自动体外除颤器图标、指示、象征3个层面的语意特征后通过组合、变异等方法结合情境需求进行了设计创新实践.

    产品语意用户语意认知语意特征产品语意认知转换框架自动体外除颤器

    扎染工艺下铜鼓纹样方巾盲盒设计

    李嘉彪刘爽
    194-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今盲盒设计形式乏味单一等问题,文章基于扎染工艺,将广西铜鼓纹样融合在盲盒设计中,先分别从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两个方面具体分析铜鼓纹样在方巾盲盒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然后通过对铜鼓纹样提取、解构及重组的方式对铜鼓纹样方巾进行多样化图案设计,最终采用扎染工艺进行铜鼓方巾的盲盒设计,以增强盲盒设计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为盲盒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

    扎染方巾铜鼓纹样盲盒

    基于CGM模型的清代织绣蝴蝶纹样再生设计与应用

    舒蕾卜庆媛李本建
    198-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清代织绣蝴蝶纹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出发,探索其在当代语境下的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促进中国优秀的传统吉祥纹样在当代焕发新生机.通过文献查阅等方式对清代织绣蝴蝶纹进行归纳整理;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蝴蝶纹作为研究实例,对其色彩、造型、构图要素分别进行提取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引用CGM模型对蝴蝶纹进行创新转化,从而再生设计出富有深刻传统基因的创新蝴蝶纹样;最后,将创新蝴蝶纹样融合应用于现代设计.将CGM模型引入清代织绣蝴蝶纹的造型转化中,在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探究新方向的同时,也为其他传统吉祥纹样的再生设计扩展了思路,拓宽了传统吉祥纹样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可能性及可行性.

    清代织绣蝴蝶纹样CGM模型再生设计

    基于新媒体短视频平台的艺术设计微课教学模式探析

    曾敏靳超
    204-206,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多样化为信息传递增添了多元途径,已然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使碎片化学习成为新型灵活高效的学习方式.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在此碎片化学习时代较其他学科专业更具学科优势,能适应碎片化微课教学,可建立"一体两翼三支撑广辐射"新媒体短视频艺术设计微课教学模式.以短视频APP等为传播媒介,充分发挥学科知识可碎片化优势,同时利用线下加强系统性和逻辑性,弥补微课教学的不足,其不限于课堂教学,而是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引导推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微课教学艺术设计短视频碎片化学习

    高校艺术设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以设计素描课程为例

    褚小丽刘青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艺术设计类课程依托其独特的思政教育优势和美育价值,以设计素描课程为例,采用"四向四行"教学创新思维训练法,即融入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融入主题项目,树立人文素养;融入现实题材,树立家国情怀;融入校园文化,树立文化审美,展开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的教学机制,达到全员全程全方位协同育人,真正实现艺术设计类课程向美而行、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协同育人设计素描课程思政美育文化

    新时期高校设计专业中课程思政的施策应用

    莫敷建江波
    21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日常专业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迫切需求和重要任务.作为新时代高等院校针对专业与学生的特性,应注重在课程教学中融合思政内容,同时在日常的课余活动中注重学生观念品德、行为举止上的引导.文章通过课程案例实践,提出营造课堂、课余沉浸式课程思政教育新模式,使学校全方位育人功能常态化,为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主义事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有效参考.

    专业教学课程思政红色基因设计专业

    高校教学介入乡村美育的实践路径

    姜蕾歌易敏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和国家对美育高度重视的背景下,乡村美育建设既是国家的教育重策,也是乡村振兴的时代呼唤.文章从美育对象、美育场地、美育内容以及美育形式对高校参与乡村美育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乡村美育与高校教学实践,从基于交叉关系的介入、基于时效关系介入以及基于多元文化目的的介入探索高校参与乡村美育的实现路径.

    美育乡村美育互动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