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河南城建学院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河南城建学院

杨留栓

双月刊

1674-7046

pdsit@163.com;xuebao@hncj.edu.cn

0375-2089362

467036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Urban Construction
查看更多>>《河南城建学院学报》是1992年创刊,1998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河南城建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城建类学术理论刊物。 学报自创刊至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学术交流,繁荣学术研究,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城乡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A*算法的大型停车场停取车动态诱导方法

    焦帅阳孟伟哲裴琪正李爱增...
    8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型停车场停取车问题展开研究.首先,明确停取车场景,对不同场景下的停取车过程建立相应模型;其次,考虑到大型停车场内部存在既进又出等多种复杂情况,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型停车场的新型路阻函数;然后,通过A*算法求解最优停取车路径,并对提出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停取车动态诱导方法能够适应于不同的停取车场景,且模型结构简单、计算效率高,可以有效降低停取车成本,能够为当前大型停车场的智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A*算法动态诱导停车场停取车

    基于多模型耦合的永嘉县滑坡易发性评价

    杨冰颖缪海波马闯崔玉龙...
    91-99,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性滑坡易发性评价是制定滑坡防灾减灾方案和开展国土资源规划利用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省永嘉县为例,在分析滑坡孕灾条件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坡度、曲率、地形位置指数(TPI)、地形起伏度、坡向、地层岩性、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年均降雨量、年均风速、距道路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13 个评价因子,采用逻辑回归-信息量(LR-I)耦合模型和逻辑回归-证据权(LR-WOE)耦合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坡向、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曲率、坡度、距道路距离和地形位置指数(TPI)等7 个因子对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影响较大;利用LR-I模型得到的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中,滑坡数量占比86.67%,滑坡面积占比36.96%,利用LR-WOE模型得到的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中,滑坡数量占比 86.19%,滑坡面积占比 36.13%;两个耦合模型的准确率均在0.8以上,显示出较高的准确度和良好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对该区域的滑坡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滑坡易发性评价永嘉县评价因子多模型耦合

    库水位升降对桥区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刘飞飞汤华秦雨樵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水位升降对桥区岸坡稳定性的影响,以西南地区某桥区岸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采用geostudio软件系统分析了桥区岸坡在水位升降过程中渗流场、位移场与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桥基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位升降时,岸坡渗流场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初蓄水与高水位工况下,坡面监测点的水平位移在正常蓄水位以下先增大后减小,在正常蓄水位以上逐渐增大;水位骤降工况下,坡面监测点的水平位移迅速增大.初蓄水与水位骤降工况下,桥基水平位移迅速增加;高水位工况下,桥基水平位移在坡内浸润线以上时持续增加,在坡内浸润线以下时逐渐减小.较陡的桥区岸坡水平位移较大,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桥区岸坡的稳定性系数在水位骤降时迅速减小,且在水位骤降约21.32 m后桥区岸坡的稳定性已不满足工程要求.

    桥区岸坡稳定性渗流场位移场桥基位移

    基于双通道残差网络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分类

    肖根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传统残差网络在机载LiDAR点云数据分类中信息流通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通道残差网络的机载LiDAR点云数据分类模型(DP-ResNet).DP-ResNet采用编码-解码结构.编码阶段主要采用两种不同形式的双通道残差结构和无参的聚合算子相结合,不仅能加强网络信息的流通,还能减少网络参数.解码阶段采用传统的逆距离加权和1×1 卷积完成.为了验证DP-ResNet模型的分类性能,在GML DataSetA数据集上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基准网络Closerlook相比,DP-ResNet模型的OA和AvgF1分别提高6.25%和15.45%,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与其他模型相比,DP-ResNet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残差网络DP-ResNet模型

    郏县红牛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及结构特征分析

    陈艳艳郭婧郭银龙艾付镇...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郏县红牛是我国八大优良黄牛品种之一,是当地一个役肉兼用的优良品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郏县红牛全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郏县红牛全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 339 bp,共注释到37 个基因(包含13 个蛋白编码基因、22 个tRNA、2 个rRNA)和一个控制区域(D-loop),无内含子区域,但有重叠基因,A+T含量为60.6%,存在明显的AT偏向性.基因组序列中共存在 13 个基因间隔区域,最长为16 bp,位于NADH5 与NADH6 之间;同时存在4 个基因重叠,最长为33 bp,位于tRNA-Gln与tRNA-Met之间.其中9 个基因位于轻链,26 个基因位于重链.郏县红牛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解析有助于丰富其线粒体基因组资源,同时为郏县红牛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遗传育种提供重要的基础.

    郏县红牛全线粒体DNA高通量测序基因

    传统村落居民资源保护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

    何君洁晋秀龙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原真性感知与地方依恋对传统村落居民资源保护意向的影响,构建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模型,以安徽省巢湖北岸的4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调研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原真性感知是传统村落居民资源保护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影响路径为"原真性感知→资源保护意向";间接影响路径为"原真性感知→地方依赖→地方认同→资源保护意向".居民对所在村落原真性的感知会促进地方依赖的产生,可引发深层次的情感依恋,有助于促进居民产生积极的资源保护意向.

    原真性感知地方依恋传统村落资源保护居民意向

    河南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鲁春阳张传系文枫胡涛...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路径.通过构建人口发展质量指数、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公共服务质量指数、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社会治理绩效的五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对2012-2021 年河南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显示:(1)河南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2)河南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经历了准备、起步、初步实现及基本实现四个阶段,但仍未达到完全实现的高水平阶段.(3)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生态环境等4 项质量指数均呈现增长态势,但增幅各异,社会治理绩效略有下降.为促进高质量发展,河南需强化城市间协同效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河南省评价体系

    仙女织梦·丝旅兴村——特色产业驱动下的张沟村村庄规划(2023-2035)

    郝来原李国旭郝顺顺叶自康...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