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陈剑旄

季刊

2095-7300

hnhs@chinajournal.net.cn

0734-8591122

421005

湖南省衡阳市望城路165号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Ecological Science
查看更多>>湖南生态科学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湖南生态科学学报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湖南生态科学学报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湖南生态科学学报获中国优秀期刊奖,为RCCSE核心期刊(15-16),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湖南德夯地质公园菊科植物多样性特征

    赵蕊陈君王志成向晓媚...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湖南德夯地质公园菊科植物资源现状,为该区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和文献查阅等方法,对德夯地质公园菊科(Asteraceae)植物物种多样性、地理区系、生活习性、功能性状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德夯地质公园现有菊科植物 59 属 118 种,划分为14个族,其中以菊苣族(Cichorieae)、紫菀族(Astereae)、千里光族(Senecioneae)和春黄菊族(Anthemideae)为主;该区菊科植物以单种属最多(41属),寡种属次之(16属),多种属最少(2属);含3个德夯特有种,分别为吉首蒲儿根(Sinosenecio jishouensis)、吉首紫菀(Aster jishouensis)和紫背紫菀(Aster atropurpurea).(2)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2种,以温带分布区类型居多;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4 种,以中国特有分布和东亚分布及变型为主.(3)生活习性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共73种,占总种数的61.86%,其次为1~2年生草本,含42 种,占总种数的35.59%.(4)菊科植物的营养性状以中小型叶、单叶、互生、纸质、不裂、锯齿、双面无毛为主;繁殖性状以雌雄同株、顶生的伞房花序、瘦果、风力传播为主;花期主要集中在6-10月,果期集中在 7-10 月.[结论]湖南德夯地质公园菊科植物种类丰富,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特有现象明显,功能性状多样,应予以关注和保护.

    菊科植物地理成分植物资源功能性状多样性德夯湘西世界地质公园

    施氮对农用地膜表面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吉德昌吴传发李诗彤汪景宽...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农用地膜表面是塑料降解菌筛选、动植物病原菌定殖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富集的潜在热点区域,但地膜表面招募微生物的群落基本特征仍不明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对地膜表面微生物定殖过程的理解.[方法]本研究基于地膜覆盖和施氮长期定位试验,2021年秋季采集覆膜当季的地膜样品,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地膜表面的细菌与真菌群落特征.[结果]地膜表面细菌以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主,而真菌以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为主.地膜及土壤表面均产生肉眼可见的绿色絮状微生物菌落,这说明了覆膜对地表微气候的改善有利于地衣系统的发育.施氮间接提高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但不改变β多样性.同时,与对照相比,施氮增加了地膜表面细菌中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相对丰度约160%,并分别提高了真菌中银耳纲(Tremellomycetes)和囊担菌纲(Eurotiomycetes)的相对丰度4.8倍和3.9倍.此外,地膜表面的细菌群落比真菌群落对施氮的响应更敏感.[结论]地膜表面是微生物的一个独特生境,施氮可间接影响地膜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特征.

    地膜覆盖微生物定殖扩增子分析地衣施氮

    生物菌肥配施对樟子松母树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李晓光郭静邵壮陈铁石...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生物菌肥与不同玉米肥料的配施对樟子松母树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提高樟子松抗逆性及种子产量,并为樟子松的绿色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 25 a樟子松母树林为试验对象,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将生物菌肥、玉米专用肥和玉米追施肥配施共设置 10 个处理,对樟子松母树生长量及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生物菌肥配施对樟子松树高的增长有显著影响(P<0.05),尤其是沃普尔生物菌肥对树高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施用生物菌肥对樟子松叶绿素、营养物质积累、抗逆性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P<0.05).[结论]生物菌肥合理配施不仅可以改善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带来的一系列土壤问题,且能有效提高樟子松母树林的抗逆性.

    樟子松生物菌肥生长指标生理特性

    丝瓜新品种'衡亮1号'的选育

    旷碧峰余席茂胡国平刘阳华...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介绍'衡亮 1 号'丝瓜,一种经过精心培育的优良自交系品种,具有耐热、耐湿和高产特性,适合在长江流域广泛种植.[方法]通过株内定向培育和多代单株选育,从株洲白丝瓜的变异单株中获得了'衡亮 1 号'丝瓜.对该品种的生长特性、产量、品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评估.[结果]'衡亮 1号'丝瓜为早熟品种,单瓜重量控制在0.48~0.61 kg,果实纵径为26.0~27.2 cm,呈现出短棒圆筒形的优美形态.果皮白绿油亮,果肉洁白如玉.全期产量高达2 781.3 kg/667 m2,口感清香,品质卓越.[结论]'衡亮1号'丝瓜是一种具有优良特性的瓜类蔬菜品种,适合在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进行大面积种植.其高产、优质的特点将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满足市场需求.

    白丝瓜新品种'衡亮1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铁磷共沉淀去除水中磷酸根的效果及机制

    柳开颜卢磊彭唐鑫彦熊羽彤...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环境条件改变对铁盐除磷的影响及潜在机理,为污水除磷方法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宏观除磷试验探明不同 pH、铁磷摩尔比对水体磷酸根去除的影响;结合 X-射线衍射(XRD)及热力学模型,探究化学沉淀和吸附过程中磷的去除机制.[结果]随着 pH 升高,磷去除率先上升后下降;随铁磷摩尔比升高,磷的去除率呈现上升趋势;当反应条件为pH=5、铁磷摩尔比3∶1时,磷的去除率最高,为89.42%.XRD和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磷主要通过形成铁-磷沉淀,如FePO4,或被铁氧化物吸附,达到从水体中去除的目的.[结论]在铁盐除磷的过程中,共沉淀和吸附两种机制并存.pH对这两种机制均有影响,而铁磷摩尔比则主要通过调控磷的吸附过程来改变磷的去除效率.

    铁盐除磷共沉淀吸附热力学模型污水除磷铁磷摩尔比

    烟-稻轮作典型烟田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作物产量的关系

    郝汉驰肖子曼肖艳松李小慧...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结合烟-稻两季定位调查与采样分析,研究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作物产量的关系.[方法]选取同一母质正常烟田和障碍烟田各10个,进行定位调查和采样分析,采集0~20 cm表层土样,分析土壤团聚体、土壤养分与土壤生物学特征,研究烟-稻轮作土壤团聚体分布与土壤的关系.[结果]正常烟田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速效钾以及土壤微生物基础呼吸、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氨基乙酰葡糖苷酶、β-D-吡喃木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显著高于障碍烟田(P<0.05);正常烟田烟草季、水稻季土壤大团聚体(2~8 mm)显著高于障碍烟田,分别为35.09%、31.75%,且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高.正常烟田烟叶农艺性状与作物产量均显著高于障碍烟田.烟草季水稻季土壤大团聚体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正常烟田土壤大团聚体(2~8 mm)比障碍烟田高,土壤养分和团聚体分布差异明显,长期的烟-稻轮作促进了土壤团聚体形成,是土壤肥力提高和土壤结构改良的重要途径.

    烟-稻轮作正常烟田障碍烟田土壤团聚体养分特征

    外源褪黑素对辣椒果实采后生理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刘微唐帅李佳薇王娜...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探究外源褪黑素对辣椒果实采后生理特性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利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和250 μmol/L)褪黑素对辣椒果实进行浸泡处理2 h,确定辣椒果实采后保鲜的最佳褪黑素浓度,并分析最佳褪黑素浓度处理后,贮藏过程中辣椒果实色泽、衰老、营养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适宜浓度(100~200 μmol/L)褪黑素处理能降低果实(贮藏第 12 天)的失重率和丙二醛含量,维持果实硬度、亮度及风味品质,当褪黑素浓度为 150 μmol/L 时,辣椒果实的色泽、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为最大值,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8.70%(以L*表示)、27.73%、23.22%、24.64%,然而丙二醛的含量相比对照组下降了32.48%.进一步的动态分析发现贮藏早期150 μmol/L(最佳浓度)外源褪黑素对辣椒果实生理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贮藏第8天后,外源褪黑素可显著提高辣椒果实中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果实的失重率、丙二醛含量及可溶性果胶含量,维持果实亮度及硬度.此外,外源褪黑素处理还可改善贮藏过程中辣椒果实的风味品质.贮藏第8天后,外源褪黑素组辣椒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总酚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增长幅度分别在11.71%~21.0%、5.55%~12.93%、15.21%~25.32%、11.05%~24.03%.[结论]外源褪黑素可诱导辣椒果实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降低丙二醛及可溶性果胶的积累,进而抑制果实衰老,维持或改善贮藏过程中辣椒果实的品质.

    辣椒(CapsicumannuumL.)果实品质褪黑素保鲜

    中药渣在废水处理及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阮晓玲李翔邹青王紫嫣...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中草药的普及和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中药渣.这些中药渣主要来源于药用动植物.传统的中药渣处置方法有焚烧法、堆放法和埋填法.这些方法不仅造成中药渣的极大浪费,而且污染环境.因此,中药渣的有效处理成为我国制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药渣在废水处理、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中药渣在去除废水中重金属、抗生素、亚甲蓝及其他离子,及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对中药渣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进行探讨,为中药渣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新的方向.

    中药渣环境保护再利用污水处理土壤污染修复

    河南省夏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风险分析

    张朔豪邱美娟杜武兵李学涛...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夏玉米各生长阶段的抗干旱风险,为预防夏玉米受干旱影响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降低干旱造成的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利用河南省 16 个气象站 1981-2019 年的逐日气象数据,以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为评判指标,根据《北方夏玉米干旱等级》(QX/T 260-2015)对该地区玉米 5 个生长发育时期进行了干旱等级划分,分析各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干旱风险指数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河南省夏玉米各生长阶段干旱发生总频率在豫北地区最高,其次是豫中和豫东.干旱发生总频率均在夏玉米抽雄—乳熟期最大,高达96%以上,且以中旱和特旱为主.不同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具有差异性,但豫南地区各生长阶段各等级干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在夏玉米播种—出苗、出苗—拔节期,河南省各地区干旱风险指数呈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期,该指数基本在30 以上.[结论]各地区夏玉米在拔节—抽雄、抽雄—乳熟和乳熟—成熟期干旱发生的风险均较高.夏玉米各个生长阶段干旱发生的风险均为豫北地区最高,豫南地区最低.应重点关注豫北地区的防旱减灾工作.

    夏玉米生长阶段干旱风险作物水分亏缺指数

    饲料类芽孢杆菌对杉木促生机制的比较转录组学分析

    王湘莹杨琦潘子曦王晓明...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分子水平解析杉木内生饲料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abuli)被激活后对宿主转录水平的影响,探究饲料类芽孢杆菌对杉木促生的分子机制,为饲料类芽孢杆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杉木组培苗为试验材料,设计激活的内生饲料类芽孢杆菌SY0317共培养的杉木组培苗为实验组,未激活内生饲料类芽孢杆菌的杉木组培苗为对照组,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转录组数据中共得到2 358个差异基因,其中有 1 580 个基因上调,778 个基因下调.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甘油酯代谢(Glycerolipid metabolism),核黄素代谢(Riboflavin metabolism),色氨酸生物合成(Tryptophan biosynthesis),甘油磷酸酯代谢(Glycerophospholipid metabolism),嘌呤代谢(Purine metabolism)等通路中.[结论]与植物促生有关的关键基因为AGAL2、ASE1、ALDH3F1、IGPS、APS3、UGP3、NPC6、At5g35170、NPC2、ASP2、NMT3、PAP3,其中ASP2基因下调,其余11个基因上调,这些基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并起着重要作用.

    饲料类芽孢杆菌杉木转录组差异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