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陈剑旄

季刊

2095-7300

hnhs@chinajournal.net.cn

0734-8591122

421005

湖南省衡阳市望城路165号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Ecological Science
查看更多>>湖南生态科学学报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湖南生态科学学报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湖南生态科学学报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湖南生态科学学报获中国优秀期刊奖,为RCCSE核心期刊(15-16),中国知网、维普、万方、超星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特征及其分析

    谢数清刘荣国朱睿张波...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的理化特性及空间异质性,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19 个土属,对土壤样本进行了详细的理化特性分析,包括土壤有机质、碳酸钙、全氮、全磷、全钾和pH等指标.同时,采用统计学方法评估了各指标的空间异质性,特别是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绝大部分地段的土壤类型为砂土、壤砂土和砂壤土,这些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普遍较低,呈现出土壤肥力贫瘠的状态.具体而言,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在所有指标中最为显著,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有机质的空间异质性逐渐增大.土壤碳酸钙的空间异质性也相对较大,特别是在20 cm土层处,其空间异质性最为显著.相比之下,全钾的空间异质性最小.这些空间异质性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保护区生态恢复的正效果.[结论]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以砂土、壤砂土和砂壤土为主,土壤肥力贫瘠.然而,土壤有机质、碳酸钙等指标的空间异质性较大,表明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性质正在发生积极变化.这些变化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提示我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土壤性质的监测和管理,以促进生态恢复的持续进行.

    干旱区土壤理化特性空间异质性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动沙丘移动与固定沙地风蚀的研究

    何沐原郝丽波刘超张素娟...
    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探究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动沙丘营建植被后土壤风蚀抑制效率的定量关系,以期为我国干旱区制定合理的防风固沙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 3 处流动沙丘各设置3 个观测点,采取插钎法观测流动沙丘的移动;同时在保护区3 处固定沙地采集栽植沙柳地段、栽植樟子松地段与栽植油蒿、花棒、柠条地段的原状土和各自对照的原状土开展室内风洞实验,风洞内观测在不同风速下的吹蚀变化.[结果]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流动沙丘一个风季平均前移 3.23 m.风洞内不同风速吹蚀下,栽植沙柳地段样地土样的风蚀模数与对照相比,在风速为15m/s时减少96.78%,在风速为20m/s时减少97.07%;在10、15、20 m/s的风速吹蚀下,栽植樟子松地段样地土样的风蚀模数分别比对照减少53.13%、99.61%、99.84%,栽植油蒿、花棒、柠条地段样地土样的风蚀模数分别比对照减少 50.00%、65.01%、3.65%.[结论]流动沙丘采用机械草方格固定后栽植人工植被能够促进地表生物结皮形成,进而土壤风蚀大为减弱.在干旱半干旱区进行植物固沙工作时要高度重视生物结皮的防治土壤风蚀的作用,以促进我国的生态恢复.

    固定沙地人工植被风洞实验宁夏沙坡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不同土壤质地稻田施用石灰的调酸降镉效果

    谢可军田发祥刘昭兵谢运河...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不同质地稻田土壤上施用石灰的调酸降镉效果.[方法]选择湖南省长株潭地区的砂土、壤土、黏土稻田开展石灰的调酸降镉效果试验,分析3 种土壤质地下施用石灰对土壤pH增量、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幅、稻米降镉效果的影响.[结果]施用石灰1500 kg/hm2 可显著提升土壤pH,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进而显著降低稻米对镉的吸收积累,调酸降镉效果表现为砂土>壤土>黏土、早稻季>晚稻季.早稻季施用石灰1500 kg/hm2的土壤pH 增加 0.29~0.63 个单位,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 13.91%~22.74%,稻米镉含量降低 26.48%~56.21%;晚稻季增施石灰 1500 kg/hm2 的土壤pH增加 0.51~1.34 个单位,土壤有效态镉含量降低 18.20%~28.66%,稻米镉含量降低32.30%~50.52%;土壤pH每增加1 个单位,砂土、壤土、黏土的早稻稻米镉含量降幅分别增加25.75%、44.93%和38.72%,晚稻则分别增加 44.60%、80.24%和 51.34%.[结论]不同土壤质地稻田施用石灰的调酸降镉效果不同,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土壤污染特征、土壤pH以及土壤质地选择合理的石灰用量,尤其是黏土上应增加石灰用量以提升调酸降镉的效果.

    石灰土壤质地调酸降镉重金属

    不同镉浓度对镉低吸收晚稻品种产量形成及其糙米镉含量的影响

    罗双圆向军郑华斌唐启源...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明确镉低吸收晚稻品种的产量形成及米镉含量变化.[方法]2022 年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泥江口镇(全Cd浓度7.28 mg/kg)、赫山区兰溪镇(全Cd浓度0.43 mg/kg)开展镉低吸收晚稻品种对比试验.观测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和米镉含量变化.[结果]两个镉低吸收品种较对照品种五优 308,镉胁迫导致产量下降,但安两优2 号产量仅在高镉田块下降2.8%,其具有更高的有效穗数,在生育前期具有更高的干物质积累和群体生长速率;在两个地点均表现出明显的降镉效果,在Cd浓度 0.43 mg/kg,安两优 2 号和清莲丝苗的糙米镉含量分别为0.010 mg/kg和0.013 mg/kg,较对照品种分别降低96.15%和95.00%.在Cd浓度 7.28 mg/kg,安两优2 号的糙米镉含量为0.21 mg/kg,较对照品种降低87.5%;清莲丝苗的糙米镉含量为0.19 mg/kg,较对照品种降低88.69%.[结论]两个镉低吸收品种均有很好的降镉能力,在中度镉污染的稻田中可安全种植,但在高镉污染田块直接种植存在糙米镉超标风险,应当配合其他降镉栽培措施实现安全种植,安两优 2 号在高镉污染地区产量表现更稳定,两个镉低吸收晚稻品种在高镉污染地区种植可配合栽培措施提高结实率,从而实现高产,可在中度及以下镉污染区域进行推广.

    镉低吸收水稻品种产量干物质积累米镉含量

    不同浓度芸薹素内酯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生长的影响

    李小勇夏祥华黄春梅于善祥...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芸薹素内酯(BR)对蔓性千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幼苗的调控效应,以期为蔓性千斤拔规范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蔓性千斤拔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 4 种不同浓度的芸薹素内酯处理(CK:0 mg/L、T1:0.025 mg/L、T2:0.033 mg/L、T3:0.05 mg/L)的蔓性千斤拔幼苗的农艺性状、生物量、根冠比、叶面积与比叶重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喷施芸薹素内酯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分枝数、主茎直径、主根长和直径、单株生物量和叶面积均表现出较显著的正向调控作用,但对根冠比和比叶重(幼苗生长前中期)有显著负向调控作用,且低浓度处理(T1)的效果明显优于T2 和T1 处理;与CK相比较,喷施后35 d,T1 处理的株高和分枝数分别增加 33.40%和 48.8%,其主根直径和主茎直径分别增宽 22.55%和22.45%;单株叶面积和生物量分别显著提高了 79.45%和 82.40%;其主根长增加了 12.27%;但在叶片数上不同浓度芸薹素内酯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在幼苗生长后期不同芸薹素内酯处理的比叶重与CK间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喷施芸薹素内酯对蔓性千斤拔幼苗的个体生长性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BR质量浓度为 0.025 mg/L的处理效果较好.

    芸薹素内酯蔓性千斤拔幼苗生长

    施硒对灰毡毛忍冬硒含量、产量及药用成分的影响

    蒋龙王湘莹王晓明秦平书...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施硒对灰毡毛忍冬硒含量、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灰毡毛忍冬优良品种'金翠蕾'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方法,设计喷施硒浓度0、50、100、150、200、250 mg/L及喷施次数0 次、1次、2 次、3 次,测定不同喷施硒浓度和喷施次数的干花硒含量、鲜花产量、干花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结果]施硒后灰毡毛忍冬的干花硒含量、鲜花产量、干花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显著增加,喷施硒浓度150~200 mg/L比不施硒分别显著提高了192.42%~231.82%、53.14%~70.29%、16.32%~19.51%、14.61%~21.35%,喷施硒2 次比不施硒显著提高了226.23%、63.41%、21.45%和22.31%.鲜花产量、干花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均随着喷施硒浓度和喷施硒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干花硒含量与喷施硒浓度之间也表现出类似的趋势,但随着施硒次数的增加干花硒含量呈现递增的趋势.[结论]施硒能显著提高灰毡毛忍冬硒含量和产量,改善干花的品质,最适喷施硒浓度为150~200 mg/L,最适喷施硒次数为2 次,即在花芽分化前期和花蕾初现期各喷施硒1 次.

    灰毡毛忍冬施硒产量药用成分硒含量

    基于地空激光雷达的池杉人工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

    周细斌周鸣惊唐志强林虎...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池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融合地空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评估林分空间结构特征,为池杉人工林质量提升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方法]以仙女林场2 块30 m×30 m池杉样地的无人机激光雷达、地基激光雷达和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为数据源,融合点云数据后进行单木分割和单木参数提取,选择角尺度、大小比数、空间密度指数、开敞度、生长空间指数、生长空间竞争指数、简单竞争指数等7 个参数构建综合评价模型.通过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模拟采伐,选取最优采伐强度,对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策略进行评估.[结果]与实测数据对比,地空激光雷达的胸径和树高的提取精度R2 均值分别为0.9883、0.9853,均方根误差均值分别为0.4939 cm、0.1255 m;A、B样方的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为0.526、0.349,通过模拟采伐选取的A、B两个样方的最优采伐强度分别为总蓄积6%、8%,该采伐强度能够在不过量采伐基础上,使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分别上升0.067、0.132,有效地改善林分内树木的生长环境和降低资源竞争压力.[结论]利用地空激光雷达融合可高效实现林分结构信息的数字化、精细化,克服单一激光雷达和传统人工存在的局限性,对于人工林资源调查与监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池杉人工林的空间结构进行综合评估和模拟采伐可以指导林分空间结构优化,为林分改造与森林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

    池杉人工林激光雷达林分空间结构模拟采伐

    天山北坡前山带蒙古沙棘不同集水造林技术的效果评价

    张鹏程平玛纳甫·赛依提王鹿洋...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天山北坡前山带蒙古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subsp.mongolica)不同集水造林技术对土壤含水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及株高的影响,结合造林成本进行效果评价,筛选出最佳的蒙古沙棘造林技术,为该地区的人工造林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蒙古沙棘优良品种'新棘1 号'(H.rhamnoides'xinji1')为研究对象,通过双因素试验设计,设4 个水平沟深度:H0(0 cm)、H1(20 cm)、H2(40 cm)、H3(60 cm)和4 个保水措施:W0(裸地)、W1(膨润土)、W2(防草布)、W3(膨润土+防草布).[结果]水平沟深度、保水措施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土壤含水率、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及株高有显著影响;在同一保水措施下,随着水平沟深度增加,各指标越优,但造林成本随之增加;在同一水平沟深度下,整体以W3 处理最佳,但造林成本也最高;结合造林成本,通过隶属函数评价法综合评价各集水造林技术的效果,H2W3 处理得分最高,H0W0 得分最低.[结论]本研究筛选出最佳的蒙古沙棘的造林技术为H2W3(40 cm深度+膨润土+覆防草布)处理.

    天山北坡蒙古沙棘集水造林技术水平沟深度保水措施

    双酚A对光滑双脐螺生存和代谢活动的影响

    胡楠楠殷旭仁曲国立乔树苗...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滑双脐螺在双酚A污染水体中的生存状态,以探究在类似污染条件下该物种的定殖潜力.[方法]采用"静水式呼吸室"法,分别测定了0、0.05、0.10、0.20 和0.40 mg/L五个浓度双酚A条件下,不同个体大小光滑双脐螺的死亡率、耗氧率和排氨率.此外,还深入分析了光滑双脐螺在双酚A暴露下的软体干质量与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关系.[结果]光滑双脐螺的软体干质量与耗氧率和排氨率呈负相关.软体干质量小的螺,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大于软体干质量大的螺.对照组中,小螺(壳宽<8 mm)的耗氧率为1.368、排氨率为83.372,大螺(壳宽≥8 mm)的耗氧率为0.743、排氨率为33.701,随着双酚A浓度升高,不同个体大小光滑双脐螺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呈下降趋势,且小螺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双酚A的浓度越高,光滑双脐螺的死亡率越高.双酚A浓度为0.40 mg/L时,小螺的死亡率达到 31.3%,大螺的死亡率达到 25.6%,且小螺和大螺的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含有双酚A的水体能显著抑制光滑双脐螺的生存和代谢活动,且这种抑制效果与个体大小密切相关.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小螺的生理机能受到更为严重的抑制,导致更高的死亡率.这些结果对于评估污染环境中光滑双脐螺的入侵潜力和制定相关管理策略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光滑双脐螺双酚A死亡率耗氧率排氨率

    基于DPSIRM与障碍度模型的南山国家公园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障碍因子研究

    申明智郑群明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实现南山国家公园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利用DPSIRM(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权重进行确定,利用线性加权法计算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值和综合值,并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南山国家公园旅游生态安全的障碍因子.[结果]南山国家公园的旅游生态安全处于Ⅳ级的比较安全的层次和状态,其综合值为 6.3552;综合值、权重和评价值分数较高(0.5~0.6)的主要集中在人口、景观质量、旅游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分数较低(0~0.2)的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景观性质等方面;人口自然增长率、旅游地在全部的面积中的占比、地区生产总值、旅游收入、环境治理占GDP比重和人均耕地面积等指标(他们的累积障碍度大于 50%)是障碍度较大的影响因素,对南山国家公园的旅游生态安全影响较大.[结论]南山国家公园旅游生态安全水平呈整体比较安全态势,需要更多关注长时间序列的旅游生态安全发展,助力构建南山国家公园旅游生态安全屏障.

    南山国家公园旅游生态安全评价DPSIRM模型障碍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