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南金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南金融
海南金融

肖毅

月刊

1003-9031

hnfinance@163.com

0898-68562931 68562935

570105

海南省海口市滨海大道83号琼泰大厦28层

海南金融/Journal Hainan Financ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海南省金融学会主办的,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直接管理的、海南省唯一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金融理论月刊。《海南金融》以立足海南、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广大作者、读者的服务为办刊宗旨,为各类金融机构、企业和广大读者透析金融热点、探索金融改革、传播金融政策、促进信息交流。我们将努力使《海南金融》成为海南金融机构对外宣传的窗口、国内外金融行业间沟通的桥梁、企业融资的顾问和广大作者、读者朋友学习金融知识的园地和理财的帮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转型、产业链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

    陈彦君郭根龙
    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转型作用下,企业整体产业链显示出不同于传统技术的优势,驱动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本文使用 2011-2021 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运用文本分析法构建相应指标来剖析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对企业TFP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在内生性、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稳健.机制分析可知,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与供应链整合实现对产业链整合效率的提升,从而实现企业TFP的提升.异质性检验可知,数字化转型对企业TFP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水平低地区与非国有企业与中更显著.

    数字化转型全要素生产率专业化分工供应链整合产业链整合

    突破"藩篱":少子老龄化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刘康
    1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子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短期内劳动力充沛,但长期需充分考虑基本国情、治理体制、发展路径等因素,明确少子老龄化关乎长期社会经济发展,需在长期角度制定应对策略.本文分析少子老龄化问题成因,从不同层面探讨影响,厘清应对的关键因素,在全局和中长期视角探索适合发展规律的应对策略.以劳动力质量和效率提高,资本要素投入以及对劳动力的替代为切入点,促进技术进步,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短期内应从降低抚育成本、建立完善的养老体系等方面延缓少子老龄化趋势;中长期应关注要素替代、技术进步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等方面,保证社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

    少子老龄化人才战略全要素生产率要素替代

    自贸港园区金融的发展逻辑与路径选择

    曾学文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发挥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海南自贸港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对于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优势,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本文总结归纳了国际成熟自贸港建设经验,发现强大的产业园区支撑是成熟自贸港的共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海南自贸港未来建设的着力点是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以产业园区推动生产要素集聚,重点发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康养医疗、数字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反向夯实海南自贸港的产业基础,以特色化的产业集群推动海南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

    海南自贸港产业园区金融创新双循环战略五篇大文章

    环境规制调节下数字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重污染行业为例

    林炳华曾艳
    4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背景下,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对重污染企业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 2011-2021 年沪深上市A股重污染行业面板数据,使用SBM-GML模型测算重污染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重污染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重污染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在本文主效应中起着负向调节的作用;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来提升重污染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数字金融对国有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显著;相较于中部,数字金融对西部和东部的影响更大.基于此,本文建议加快金融智能化和数字资产化,并制定差异性环境政策帮助重污染行业绿色转型,助力高质量发展.

    "双碳"高质量发展SBM-GML固定效应

    "机器代人"还是"创新聚人"?——数字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业就业的影响

    王华马晓芳
    5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断发展的数字金融深刻改变着我国现有的金融格局,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数字金融"机器代人"效应,将会缩减传统金融业的就业规模;另一方面,数字金融的"创新聚人"效应却会对传统金融业就业规模起到促进作用.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行业就业规模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本文通过城市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业就业规模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总体的就业影响更多是"机器代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数字金融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失业的风险,应该理性看待数字金融带来的金融智能化发展模式,并积极适应金融智能化转型.

    数字金融就业规模机器代人创新聚人

    《海南金融》版权及投稿声明

    75,85页

    "分级分类"与"契约"风险治理并行的人工智能监管制度构建——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为分析对象

    黄静怡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人工智能增长引擎,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向法律提出挑战的同时,创新人工智能产业也不容忽视.2023 年 8 月《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落地,我国已基本形成人工智能监管框架.统筹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平衡人工智能"监管与创新"便成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为分析对象,"分级分类"与"契约"风险治理并行的人工智能监管思路是其主要特征.一方面,分级分类的人工智能风险治理作为数字经济中一种监管理念能够更好地实现科学监管、高效规制、精准治理;另一方面,强调监管机构、科创企业、消费者三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形成共治局面的人工智能监管沙盒实现了"契约"治理.因此,立足我国人工智能立法和发展现状,应构建"分级分类"与"契约"风险治理并行的人工智能监管制度.一是明确分级分类标准,对接相应的数据、算法、平台的治理规则体系,与现有的人工智能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实现衔接.二是以国家数据局作为主要牵头机关,程序执行以"场景化"为特征,明确人工智能监管沙盒的五步程序和测试合格标准,坚持个人数据的处理是监管沙盒制度的关键,最终形成政府、社会、企业三方互相合作协同治理的局面.

    人工智能分级分类风险治理监管沙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