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新友

月刊

1004-3268

hnnykx@163.com

0371-65739041

450002

郑州市农业路1号

河南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等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还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相当多的文章被英国CAB、美国AGRIS收录。本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重点报道全省农业科技界的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深受农村干部、广大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朋友喜爱。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牧兽医,水产,特种种植与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新品种、新技术、产品等。本刊信息量大,发行范围广,已成为省内外农资企业、科研院所发布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体,广大读者获取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强化技术在农业废弃物堆肥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田婧婕崔二苹刘春成胡超...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堆肥化处理是实现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传统堆肥方式存在发酵周期长、转化效率低、养分损失大、二次污染控制难以及臭气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微生物因具促腐、除臭、减排及提升肥效等作用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针对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进行堆肥化处理的生物强化技术,从功能微生物种类与菌株筛选、复合菌剂构建、微生物功能及生物强化作用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探究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生物强化技术在农业废弃物堆肥化处理过程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对农业废弃物堆肥化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建议。

    农业废弃物堆肥微生物生物强化资源化利用

    基于机器视觉的生猪体质量估测研究进展

    王兴家魏清岗穆元杰盛清凯...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猪养殖中,体质量是最重要的指标参数之一,及时、准确地获取生猪的体质量信息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猪的非接触式体质量估测得到广泛关注。目前,非接触式体质量估测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由于真实养殖环境的复杂性,在养殖场实现生猪体质量的实时估测仍面临各种挑战。综述了近20 a国内外机器视觉技术在生猪体质量估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状况,分析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重点,旨在为我国现代畜牧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体质量估测机器视觉非接触式

    小麦γ-醇溶蛋白1基因克隆及其互作蛋白筛选

    王沙沙何宁黄超王刚...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研究γ-醇溶蛋白1基因调控小麦面粉品质的分子机制,以郑麦158(低蛋白质含量、高面团强度)为研究材料,克隆小麦γ-醇溶蛋白1基因,构建诱饵载体pGBKT7-γ-醇溶蛋白1,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郑麦158的cDNA文库中筛选γ-醇溶蛋白1的候选互作蛋白,并通过回转验证试验进一步验证其互作关系。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γ-醇溶蛋白1基因,其cDNA全长为1 020 bp。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共筛选到117个蓝色单克隆菌落,经菌液PCR检测、测序以及NCBI的BLAST比对分析,共获得10个与γ-醇溶蛋白1互作的候选蛋白,它们分别是富含半胱氨酸和跨膜结构域蛋白1(XM_044546254。1)、α-淀粉酶抑制剂(XM_044509330。1)、特异性内切-1,3:1,4-β-D-葡聚糖酶 2(XM_044550285。1、XM_044594213。1)、蔗糖果糖基转移酶(XM_044554537。1)、支链淀粉酶1(XM_044577151。1)和半胱氨酸蛋白酶B-like(XM_044577994。1),还有与植物生殖生长尤其是果实或者籽粒生长有关的细胞数目调控因子CNR8-like(XM_044483337。1、XM_044491902。1)、CNR2-like(XM_044468782。1)以及参与蛋白质修饰的泛素结构域蛋白 DSK2b-like(Dominant suppressor of KAR 2b like,XM_044546840。1)和 CIP73(CCa MK-interacting protein of 73 ku,XM_044554473。1)。候选互作蛋白的回转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富含半胱氨酸和跨膜结构域蛋白1、α-淀粉酶抑制剂、特异性内切-1,3:1,4-β-D-葡聚糖酶2和半胱氨酸蛋白酶B-like等4个蛋白质可能与γ-醇溶蛋白1存在互作关系。推测γ-醇溶蛋白1可能与这些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小麦种子中贮藏蛋白(如半胱氨酸)和淀粉的合成与降解等过程。

    小麦γ-醇溶蛋白1酵母双杂交互作蛋白回转验证

    145份玉米自交系茎秆抗倒伏能力的综合评价

    张凤启张君马智艳武晓攀...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内外的145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多个环境下调查株高、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节间长度和节间直径等茎秆抗倒伏相关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筛选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为玉米抗倒伏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节间直径和节间长度在不同自交系间差异极显著;株高遗传力最高,为0。99,其次为穗位高、茎秆穿刺强度,均为0。9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茎秆穿刺强度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 145份玉米自交系5个性状77。02%的信息,其贡献率分别为37。08%、21。94%、18。00%。玉米自交系抗倒伏能力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5份自交系划分为六大类群,筛选出S268、S112、S135、S270等13份抗倒伏能力强的自交系。

    玉米自交系抗倒伏茎秆穿刺强度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减氮增密对寒地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焦峰张宇涵董文军唐傲...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7年开始的秸秆还田下寒地水稻减氮增密长期定位试验[CK:常规密度(30 cm× 13。3 cm),不施氮肥;T1:常规密度(30 cm×13。3 cm),常规施氮量(180 kg/hm2);T2:增加密度32%(30 cm× 10 cm),常规施氮量(180 kg/hm2);T3:增加密度32%(30 cm×10 cm),穗肥减少常规施氮总量的20%(总施氮量144 kg/hm2);T4:增加密度32%(30cm×10cm),基肥减少常规施氮总量的20%(总施氮量144 kg/hm2)],利用2023年监测的试验数据,研究减氮增密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T4处理产量最高,显著高于CK、T1、T2处理,增幅分别为39。6%、9。8%、13。3%;T3处理次之,与T4处理差异不显著。二者产量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数的提高,其中T4处理有效穗数分别较CK、T1处理显著提高64。0%、18。5%。T3、T4处理收获指数较高,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T4处理分别较CK、T1、T2处理提高30。4%、53。3%、15。6%。拔节期—成熟期,总体上以T4处理叶片SPAD值最高,SPAD衰减率最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较高。T1—T4处理植株总吸氮量较CK显著增加53。6%~94。2%,以T4处理增幅最大。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氮素吸收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36。1%、30。1%、82。4%、37。3%,而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和氮素盈余率则分别显著降低87。5%和103。8%;T3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显著降低22。5%,而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显著提高71。2%、34。9%。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氮素盈余率和土壤氮素表观盈亏量与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在减少基肥中氮肥施用量的同时增加移栽密度可提高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率,适合寒地水稻生长。

    水稻寒地减氮增密产量氮素吸收利用

    播期和增香肥对优质香稻产量、品质和香味的影响

    韦巧林娇罗冬玉乔风生...
    5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播期[常规播期(S1)和推迟播期(S2)]和增香肥[不施增香肥(常规施肥,F1)和施增香肥(F2)]对湖北省主要香稻品种[野香优油丝(V1)、19香(V2)、华夏香丝(V3)]产量、品质和香味的影响,为优质香稻保优增香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后,始穗期推迟至8月中下旬,可以避免或减轻高温热害,香稻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有所改善,同时总体上显著增加糙米中香气物质2-AP含量,增加幅度为12。14%~162。84%;施增香肥也可改善香稻加工品质,但略微影响外观品质,同时也能增加糙米中香气物质2-AP含量,增加幅度为6。19%~40。60%;日最高气温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显著负相关,总降雨量与产量和糙米中香气物质2-A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最高气温≥35 ℃天数与糙米中香气物质2-AP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推迟播期和施用增香肥均有利于改善香稻加工品质,增加香味,但增香肥还需根据香稻品种特性及播期进行合理配施,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香稻播期增香肥产量香味品质

    苦荞PAL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王清海贾燕华罗嫣然王安虎...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苦荞PAL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家族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家族的基本特征和基因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苦荞PAL基因家族共包含5个成员,分布于4条染色体上,其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介于688~722 aa;所有蛋白质理化性质相似,分子质量介于74 453。74~78 377。58 u,等电点介于5。64~6。28,均为稳定性蛋白和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显示,所有蛋白质均定位于细胞质中;苦荞PAL基因家族与大豆有6对共线性基因,与紫花苜蓿有3对共线性基因;苦荞PAL家族蛋白质序列同源性较高,二级结构及保守基序的保守性较强,所有蛋白质均含有一个由Ala-Ser-Gly构成的MIO(亚甲基咪唑酮)活性基团;不同物种类群的PAL蛋白在进化上相对独立且保守;苦荞PAL基因家族成员启动子含有大量光响应、激素响应、胁迫响应和发育相关顺式作用元件。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5个PAL基因在苦荞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FtPAL2基因在苦荞花器官中特异性高表达。

    苦荞PAL基因家族鉴定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烟草NtTCHQD1的生物信息学及非生物胁迫响应分析

    谢敏张静瑶吴贵芝陈刚...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其亚家族成员四氯对苯二酚脱卤素酶(Tetrachlorohydroquinone dehalogenase,TCHQD)基因NtTCHQD1在烟草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以期为烟草抗逆种质资源创制和品种选育提供新的基因资源。试验对NtTCHQD1的生物学信息进行分析,并以烟草品种K326为材料,对六叶一心烟苗进行水分、温度、激素等9种逆境胁迫处理,通过测定不同处理NtTCHQD1的表达量,分析该基因对不同逆境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NtTCHQD1蛋白的不稳定系数为40。52,不含信号肽,属于不稳定的非分泌型亲水蛋白;NtTCHQD1蛋白主要含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等磷酸化位点,可能被这些蛋白激酶磷酸化,进而参与烟草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NtTCHQD1含有激素、厌氧、干旱、光等响应元件,可能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温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以及非生物胁迫响应等生理过程。NtTCHQD1在不同胁迫处理下均被诱导表达,尤其对干旱、高温、低温的响应最为显著。烟株对不同逆境胁迫的响应表现出组织特异性,其中根对水杨酸(SA)、赤霉素(GA3)胁迫的响应最为敏感,叶片对除SA、GA3胁迫外其余胁迫处理的响应最为强烈。可见,NtTCHQD1可能调控烟草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激素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可作为烟草及其他作物培育抗干旱和极端温度优良品种的新基因资源。

    烟草谷胱甘肽S-转移酶生物信息学非生物胁迫

    连续施用城镇达标生活污泥对苹果和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的影响

    白家云许俊香孙钦平姚海...
    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连续施用生活污泥对苹果和果园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T1)、中量施用污泥(T2)、高量施用污泥(T3)和低量施用污泥(T4)4个处理,分析污泥不同用量、不同施用年限苹果和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苹果中的Cd、Cr、Pb、Hg和As含量均未超过限量标准。施用污泥3 a,土壤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低于警戒线71。98%~75。98%、66。57%~69。90%、92。32%~94。01%、78。59%~90。40%、17。22%~23。29%;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低于警戒线9。51%~16。08%、82。50%~86。75%。施用污泥3 a,Hg和As含量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比背景值增长29。52倍、83。14%。T2—T4处理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与背景值相比升高78。38%、95。69%、48。18%,Hg的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从11。00%~17。02%增长至19。32%~33。70%,As从21。55%~24。61%增长至31。54%~39。17%。基于Cd和Hg计算的污泥安全施用年限较短,为32。30~116。31、36。07~129。91 a。综上,连续施用生活污泥3 a,苹果果实和土壤均处于无污染状态;随施污泥年限增加,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Hg和As)、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均升高,其中Hg和As是主要贡献因子。基于施肥量计算的污泥安全施用年限,Cd和Hg是最主要的限制性元素。污泥合理利用不会引起土壤重金属污染。

    苹果果园土壤城镇达标生活污泥重金属污染风险

    光伏板下滇黄精节肢动物多样性及主要害虫的种群动态

    孙淦琳蔡浩升肖关丽何凤春...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光伏板下种植的滇黄精上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多样性,为光伏板下滇黄精害虫的综合治理及光伏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2023年,采用 目测调查和蓝板诱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光伏板下和露天种植的滇黄精上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采用群落多样性指数对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进行评估,并对主要害虫的种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伏板下种植的滇黄精上节肢动物有2纲10目25科27属27种,露天种植滇黄精上有2纲10目28科30属30种。整个调查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2种种植模式滇黄精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整体上表现为光伏板下种植高于露天种植,且均呈"降低-升高"变化,优势度指数呈"上升-降低"变化。光伏板下种植的滇黄精上节肢动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动态变化,而露天种植处理丰富度指数呈"升高-降低-保持"的变化。2种种植模式下滇黄精节肢动物群落相似度较高,达0。84,优势种均为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其种群数量呈单峰型变化,但光伏板下的神泽氏叶螨种群数量显著低于露天种植,光伏板下5月达数量高峰(6。77头/株),而露天种植于7月达数量高峰(14。75头/株)。综上,光伏板下种植的滇黄精上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高于露天种植,且有利于控制优势害虫神泽氏叶螨的种群数量。

    滇黄精节肢动物光伏板群落结构害虫神泽氏叶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