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新友

月刊

1004-3268

hnnykx@163.com

0371-65739041

450002

郑州市农业路1号

河南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等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还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相当多的文章被英国CAB、美国AGRIS收录。本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重点报道全省农业科技界的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深受农村干部、广大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朋友喜爱。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牧兽医,水产,特种种植与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新品种、新技术、产品等。本刊信息量大,发行范围广,已成为省内外农资企业、科研院所发布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体,广大读者获取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研究

    陈静张振华魏久锋赵清...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点,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的6-9月在该地区开展蝽类昆虫多样性调查和垂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2022年和2023年6-9月共采集到蝽类昆虫6 103头,隶属于25科41亚科110属共计189种。不同海拔梯度下的蝽类昆虫优势类群不同,海拔段Ⅱ(770~1 140 m)、海拔段Ⅲ(1 140~1 510 m)、海拔段Ⅴ(1 880~2 250 m)的优势类群均为盲蝽科,海拔段Ⅰ(400~770 m)的优势类群是蝽科,海拔段Ⅳ(1 510~1 880 m)的优势类群是龟蝽科;海拔对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物种个体数、物种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影响,对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无显著影响;不同海拔间蝽类昆虫物种组成相似性较低,相似性系数为0。040 8~0。147 5,以海拔段Ⅱ和海拔段Ⅲ蝽类昆虫较为相似;对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物种数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采集地最热季度的降水量(BIO18),相关系数为0。238(P<0。05),对山西太行山蝽类昆虫个体数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为采集地的年降水量(BIO12),相关系数为0。263(P<0。05)。综上,山西太行山地区生态环境多样,蝽类昆虫资源丰富,低海拔和高海拔区间蝽类昆虫物种丰富度较低,中海拔区间的蝽类昆虫物种丰富,垂直分布格局为单峰格局。

    蝽类昆虫生物多样性海拔垂直分布格局相似性

    基于ISSR标记的南瓜遗传多样性与DNA指纹图谱研究

    王加龙马坤周静朱金芳...
    11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31份南瓜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筛选得到的7条多态性丰富的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SSR)引物,分析31份南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并建立DNA指纹图谱,为南瓜品种鉴定、种质资源保护及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3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72个,多态性条带占比为98。63%;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分别为1。986 3、1。570 4、0。329 9、0。494 4;种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12~0。89,平均值为0。46。非加权组平均法聚类分析显示,31份南瓜材料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46处被分为中国南瓜、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3类。利用引物UBC811和引物UBC843扩增的14个多态性位点构建31份南瓜材料的DNA指纹图谱,图谱中31份南瓜材料均具有唯一性,可用于南瓜的分子鉴定。综上,31份南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中国南瓜与美洲南瓜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印度南瓜亲缘关系较远,可为南瓜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基于I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的南瓜DNA指纹图谱,可为南瓜品种鉴定提供新的途径。

    南瓜ISSR遗传多样性DNA指纹图谱品种鉴定

    2种海藻发酵液对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庞晓雯谢钦铭
    131-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不同质量分数海带、浒苔发酵液对甘蓝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海藻资源在农作物生产中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圣地斯103甘蓝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2种海藻发酵液的3个不同质量分数(1%、5%和20%)进行甘蓝种子萌发试验和幼苗叶面喷施试验,通过测定甘蓝种子的发芽指标以及甘蓝幼苗的生长、生理指标,分析发酵液对甘蓝作物的生理调控效应。结果表明,2种海藻发酵液的不同质量分数处理甘蓝种子萌发指标有着显著差异:5%浒苔发酵液组的甘蓝种子发芽势最高,较空白对照组提高9。32%;20%浒苔发酵液组的甘蓝种子发芽率最高,为94。67%,较空白对照组提高10。94%;20%海带发酵液促进胚发育效果最佳,胚根长度、胚芽长度分别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22。03%、28。10%。2种海藻发酵液的不同质量分数处理甘蓝幼苗生长指标有着显著差异:1%海带发酵液对甘蓝幼苗的生长促进作用最大,茎长较空白对照组增加17。46%,鲜质量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34。85%。2种海藻发酵液的不同质量分数处理甘蓝幼苗生理抗逆性指标有着显著差异。随着海藻发酵液质量分数的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呈升高趋势,1%处理组最低,小于空白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呈下降趋势,1%处理组最高,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综上,适宜浓度的2种海藻发酵液既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也可降低MDA的积累,提高SOD、CAT含量,有效增强植物的抗逆水平,以1%质量分数海带发酵液综合效果最佳。

    海带浒苔发酵液甘蓝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不同质量浓度外源ZnONPs对金鱼草耐热性的影响

    刘丹毛凤玲白金鑫
    139-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金鱼草幼苗为试材,探究昼/夜温度25℃/20℃、35℃/30℃、40℃/35℃胁迫下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50、100、200 mg/L)氧化锌纳米颗粒(ZnONPs)对金鱼草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及AsA-GSH循环中酶活性及相关物质的影响,以探明ZnONPs缓解金鱼草热胁迫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金鱼草株高、茎粗、叶长、叶宽以及生物量显著下降,施用不同质量浓度ZnONPs可以缓解金鱼草受到的生长抑制。40℃/35℃胁迫下,与喷施0 mg/L ZnONPs处理相比,喷施50~200 mg/L ZnONPs处理的金鱼草总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3。8%~7。7%和4。9%~11。7%,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12。7%~44。8%和18。2%~32。9%。40℃/35℃胁迫下,金鱼草AsA-GSH循环过程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不断降低,喷施不同浓度ZnONPs后金鱼草APX、DHAR、MDHAR以及GR活性分别增加35。3%~86。3%、13。5%~24。6%、58。5%~81。5%和8。6%~19。7%,抗坏血酸(As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AsA/DHA)及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GSH/GSSG)提高5。9%~11。7%、9。9%~16。5%、14。4%~31。1%和19。5%~37。7%,金鱼草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含量则不断下降。综上,不同ZnONPs处理均能够提高金鱼草耐热性,其中喷施100 mg/L ZnONPs处理提高金鱼草幼苗耐热性的效果最好。

    金鱼草高温胁迫ZnONPsAsA-GSH叶绿素活性氧

    莫海威芽孢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李海利张婉琪徐引弟王治方...
    14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效果较好的药用植物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丹毒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有拮抗作用的迷迭香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迷迭香根、茎、叶等不同组织中分离得到7株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菌试验,从7株内生菌中获得一株抗菌效果较好的革兰氏阳性内生菌HNYJJ2211C,经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GCF000245335。1),该菌能有效抑制丹毒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对HNYJJ2211C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组大小为4 147 805 bp,G+C含量为43。8%,预测编码基因4 075个。分别有3 311、1 453、2 503、440、158个基因被COG、GO、KEGG、VFDB、CAZy数据库注释;通过antiSMASH软件预测到6个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主要次级代谢产物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杆菌烯(Bacillaene)、脂肽类丰霉素(Fengycin)、多肽类细菌素儿茶酚型杆菌巴汀/嗜铁素类(Bacillibactin)、细菌素(Subtilosin A)及抗真菌化合物的二肽化合物芽孢菌溶素(Bacilysin)等。在HNYJJ2211C基因组中发现含有TasA基因,位于2 480 714-2 481 499 bp,基因全长786 bp(gene2481),编码261个氨基酸。从其基因组中含有的抗菌活性物质相关的基因簇可以预测出,该菌株具有开发新药和作为可饲用微生物的潜力。

    莫海威芽孢杆菌迷迭香内生菌抑菌效果丹毒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抗菌次级代谢产物

    添加不同比例黔金荞散对育肥猪饲喂效果的影响

    张涛唐远江陶小艳卢昱希...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饲粮中添加黔中金荞麦块根提取物(黔金荞散)对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血液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在育肥猪上的应用效果。选取24头体质量相近的外三元育肥猪(杜×长×大),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对照组R1饲喂猪场基础饲粮,试验组R2、R3、R4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0。6%、1。2%黔金荞散,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与R1组相比,R2、R3、R4各组育肥后期猪平均日增质量(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R1组相比,各试验组肌肉中呈味氨基酸、饱和脂肪酸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R3组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比例黔金荞散对屠宰率、背膘厚、pH1 h、pH24 h、眼肌面积、熟肉率及肌内脂肪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R1组相比,R2组尿素氮(BUN)显著降低(P<0。05);R3、R4组血清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R2、R3、R4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提高8。04%、2。66%和9。91%(P>0。05)。与R1组相比,R3、R4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干扰素-γ(IFN-γ)均高于R1组,其中R2组最大,显著提高37。43%(P<0。05)。综上,在育肥后期猪饲粮中添加0。3%~1。2%的黔金荞散对其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无显著影响,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血清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

    育肥猪黔金荞散生长性能肉品质免疫指标功能性饲料添加剂

    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王瑞宁王勋李鸽李青梅...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开发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免疫诊断试剂,使用HEK293F细胞表达的gE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方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以期获得对PRV反应性良好的抗gE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结果显示,获得2株(2B5和8F7)稳定分泌抗PRV gE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腹水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均为1∶1 000 000;单克隆抗体亚型鉴定结果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均为IgG1亚型,轻链均为Kappa链。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测定结果显示,2株单克隆抗体仅与PRV反应,不与其他常见病毒发生反应;SDS-PAGE结果显示,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均在约50 ku和25 ku处有纯度较高的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结果表明,制备的2株单克隆抗体与转染gE质粒的293T细胞发生特异性反应。根据Western blot结果,筛选获得的2株单克隆抗体均在120 ku附近出现特异条带,表明这2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性识别PRV。综上,成功制备了2株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gE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后期PRV诊断试剂盒的制备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

    猪伪狂犬病病毒gE蛋白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软枝大红火龙果果实发育动态及其模型的建立

    宋亮徐婷婷卢学鹤张海东...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三角地区设施火龙果为试验对象,测定软枝大红火龙果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横径、纵径、鲜质量和干质量4种生长指标的动态变化。选择Logistic、Gompertz、Richards以及三次多项式4种生长方程,以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建立果实生长发育模型,根据拟合结果确定每种指标最合适的数学模型,并用独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软枝大红果实横径和纵径的变化适合选择三次多项式方程,鲜质量和干质量的变化适合选择Logistic方程,最终得到的拟合模型R2均大于0。98。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横径、纵径、鲜质量和干质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小于15%,模拟效果较好。以上模型对软枝大红火龙果果实生长指标的预测精度较高,可为长三角地区该品种火龙果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火龙果软枝大红生长指标模拟模型生理发育时间

    2024年《河南农业科学》总目录

    181-2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