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河南农业科学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张新友

月刊

1004-3268

hnnykx@163.com

0371-65739041

450002

郑州市农业路1号

河南农业科学/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等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权威性农业科技期刊。全国农业核心期刊,河南省优秀期刊,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具有重要影响。目前还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形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相当多的文章被英国CAB、美国AGRIS收录。本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立足河南、面向农村经济主战场,重点报道全省农业科技界的新成果、新品种、新技术,已形成了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深受农村干部、广大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和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农民朋友喜爱。主要栏目有:作物栽培、育种,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牧兽医,水产,特种种植与养殖,农副产品加工,新品种、新技术、产品等。本刊信息量大,发行范围广,已成为省内外农资企业、科研院所发布广告信息的重要媒体,广大读者获取技术信息、经济信息的主要渠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对王族海棠光合作用、ASA-GSH循环以及激素变化的影响

    杨艳肖斌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干旱胁迫下外源褪黑素(MT)对王族海棠(Malus'Royalty')生长状况、光合作用、激素代谢以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生理的影响,盆栽条件下设置正常水分(CK)、干旱胁迫(DS)以及干旱胁迫下叶片喷施6个质量分数(50、100、150、200、250、300 mg/kg,分别记为MT1、MT2、MT3、MT4、MT5、MT6)的褪黑素,共8个处理,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质量分数褪黑素处理对王族海棠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激素代谢以及ASA-GSH循环中相关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S处理相比,DS+MT3处理下的株高、基径、总干质量、根系总体积以及根系平均直径分别增加54。7%、20。0%、143。2%、33。5%、6。9%;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增加20。5%、115。7%和83。0%;光合参数中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增加51。8%、110。9%、55。5%和96。6%,且Pn恢复至CK水平,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限制值(Ls)则分别下降43。3%和57。0%;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Ⅱ)以及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分别增加5。4%、61。8%、171。6%和168。7%。王族海棠AsA-GSH循环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别增加168。3%、90。4%、167。2%和126。0%;抗坏血酸(AS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ASA/DHA)、还原型/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分别增加102。5%、67。5%、129。8%和342。1%;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含量分别增加26。2%、24。6%和89。3%,脱落酸(ABA)含量降低49。0%。干旱胁迫下,王族海棠的生长参数、光合作用以及ASA-GSH循环过程受到抑制,激素平衡遭到破坏。叶片喷施不同质量分数的褪黑素能够调节内源激素的代谢水平,提高光合作用,增强ASA-GSH循环中相关酶活性以及抗氧化物质含量,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和积累,改善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而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增强王族海棠的抗旱能力,其中以叶片喷施150 mg/kg的褪黑素提高王族海棠的抗旱性效果最好。

    王族海棠褪黑素干旱胁迫ASA-GSH光合叶绿素激素

    色季拉山杜鹃花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与抗逆性评价

    郭文文卓么草韩嘉华方江平...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杜鹃花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种间差异及其环境响应策略,能够为该属植物的适应性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以色季拉山5种杜鹃花属植物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物种间各解剖结构的差异性和抗逆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杜鹃花属植物叶片均为典型的异面叶,由叶脉、表皮和叶肉三部分组成;叶片厚度(LLT)、上角质层厚度(LUCT)、上表皮厚度(LUET)、栅栏组织厚度(LPMT)、海绵组织厚度(LSMT)与组织结构紧密度(LPMT/LT)种间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下表皮厚度(LLET)、LSMT、LPMT/LT、栅海比(LPMT/SMT)和主脉突起度(LMPD)可作为5种杜鹃花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抗逆性评价的关键指标;5种杜鹃花属植物的抗逆性排序依次为:雪层杜鹃(RNH)>黄杯杜鹃(RWW)>散鳞杜鹃(RBH)>林芝杜鹃(RNR)>雪山杜鹃(RAB)。综上所述,RNH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可在杜鹃花品种选育方面加以利用。

    杜鹃花属解剖结构抗逆性评价色季拉山

    番茄磷酸盐转运蛋白SlPT2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功能分析

    王佳音张云逸薛婷婷闫品月...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番茄磷酸盐转运蛋白SlPT2基因启动子的功能及活性,以番茄Micro-Tom为材料,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lPT2基因表达模式,利用PCR技术克隆SlPT2启动子(p SlPT2)序列,通过启动子在线分析网站Plant Care和New Place分析p SlPT2内部所含有的顺式作用元件,利用同源重组法构建p1300GN-p SlPT2重组载体,转化拟南芥,通过GUS组织化学染色研究SlPT2启动子表达模式及表达活性。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SlPT2主要在番茄根部表达。通过Plant Care和New Place分析发现,启动子(1 801 bp)内部除含有CAAT-Box与TATA-Box等核心启动子元件外,还包含与根特异性表达有关的元件(ROOTMOTIFTAPOX1、RAV1AAT、OSE1ROOTNODULE),以及参与光响应(Box 4、G-Box、TCT-motif)、茉莉酸甲酯反应(CGTCA-motif)、脱落酸反应(ABRE)、玉米醇溶蛋白代谢调控(O2-site)的顺式作用元件等。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lPT2启动子驱动GUS基因在拟南芥根部特异表达,将其初步鉴定为根特异性表达启动子。

    番茄磷酸盐转运蛋白组织特异型启动子GUS组织化学染色顺式作用元件

    艾草固态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对PRRSV抑制作用研究

    李鹏王俊茹冯丽丽王华健...
    128-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艾草作为饲料添加剂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抑制作用,首先筛选适合艾草固态发酵的益生菌菌株,优化其发酵工艺后,研究其有效成分的变化及抗病毒作用。以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为检测指标,筛选出适合艾草固态发酵的益生菌菌株为乳酸片球菌。以乳酸片球菌活菌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优化艾草固态发酵工艺,并对艾草固态发酵产物进行成分测定及细胞毒性分析。结果显示,艾草最佳固态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95、接种量7%、发酵时间41 h、温度28。6℃;固态发酵后艾草总黄酮含量提高15。3%,总多酚含量提高22。4%,总多糖含量降低38。1%,粗纤维含量下降1。69百分点,对细胞毒性降低50%。将固态发酵前后的艾草提取物加入到感染PRRSV的Marc145细胞中,72 h后利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RRSV增殖情况,当艾草质量浓度为0。625~1。25 mg/mL时,固态发酵组对PRRSV的抑制作用高于未发酵组,病毒载量从9。24×106拷贝/μL下降至7。90×103 拷贝/μL。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艾草固态发酵后有效成分得到充分释放,抗病毒作用增强。

    艾草发酵工艺乳酸片球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病毒作用

    不同性别织金白鹅胸肌和腿肌的肉质测定及对比分析

    赵中龙何长青杨红杨远青...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性别对织金白鹅胸肌和腿肌肉品质的影响,随机挑选40只10周龄健康、体质量相近的织金白鹅(公鹅25只,母鹅15只)进行屠宰,对胸肌和腿肌肉色、pH值、剪切力、失水率进行测定及差异分析,并对胸肌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铁、铜、锌等指标进行测定及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公、母鹅胸肌和腿肌pH值、失水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母鹅腿肌剪切力均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公鹅腿肌黄度值和红度值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腿肌亮度值显著高于胸肌(P<0。05),而母鹅腿肌黄度值极显著高于胸肌(P<0。01)。公鹅胸肌维生素A的含量显著高于母鹅(P<0。05),母鹅胸肌中镁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鹅(P<0。01),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性别对10周龄织金白鹅胸肌及腿肌的肌肉品质具有影响,公鹅胸肌中富含维生素A及各类脂肪酸,而母鹅胸肌中含有更多的矿物质元素。

    织金白鹅性别肌肉品质胸肌腿肌

    不同样本集划分策略对农作物遥感分类精度的影响

    刘洋李强子杜鑫王红岩...
    144-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作物分布的提取精度对于后续的农田参数反演和作物单产估算等均具有深刻的影响,而农作物分类识别过程中,训练样本的准确性和数量对其最终分类结果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针对样本较少且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通过实地标识和目视解译2种方式构建农作物分类样本数据集,设计5种样本数据集构建方案:方案①全部采用实测样点(70%训练、30%验证);方案②全部采用目视解译样点(70%训练、30%验证);方案③实测样点与目视样点分别选取相同比例的训练样本与验证样本,再结合构建训练样本集与验证样本集(70%训练、30%验证);方案④目视解译样点作为训练样本,实测样点作为验证样本;方案⑤目视样点与实测样点选取相同数量的样本进行结合构建样本集(70%训练、30%验证)。研究不同方案下的农作物遥感分类精度。结果表明,除方案④外,①②③⑤4种样本数据集划分方案的整体精度均在95%以上,分类结果较好,表明采用目视解译补充样本点,可以有效解决样本点较少和分布不均匀的情况。方案③作为研究区作物识别提取的最佳分类方案,总体精度达到97。6%,Kappa系数达到0。970,且玉米、水稻、大豆单类精度均超过97%,表明目视解译样点与实测样点分别选取训练样本与验证样本再结合构建训练样本集与验证样本集,不仅可以提升分类结果的精度,而且可以提高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

    遥感农作物分类目视解译样本集划分

    基于光合有效吸收的水稻穗生物量遥感估测

    张朝冉彭漪杨凯丽袁宁鸽...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水稻抽穗后冠层几何和光谱特征复杂性的影响,基于传统植被指数的遥感方法难以对水稻稻穗的生物量进行精确估算。基于无人机平台获取的光合有效辐射区域吸收系数,通过分析水稻抽穗后对不同波段光合有效辐射吸收能力的变化,建立基于光合有效吸收的穗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蓝红吸收差值指数建立的模型相较于传统的植被指数经验模型对穗生物量有更优的估算精度,对于2018年海南试验田获取的数据,该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3,均方根误差(RMSE)为147。50 g/m2,变异系数(CV)为10。19%,跨年跨地测试的R2为0。72,证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迁移能力。因此,基于光合有效吸收的穗生物量估测模型实现了稻穗生物量的遥感准确估测,有助于提升农作物大面积估产精度与估产效率。

    水稻穗生物量无人机遥感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

    箱式烘烤烟叶化学成分变化与温湿度耦合分析

    宋宗昊蒋宸光吴岳轩吴中心...
    162-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箱式烘烤过程中烤烟质量形成和温湿度场的时空耦合关系,采用传感器实时监测烤房不同位点的温湿度,构建温、湿度场云图,分析主要化学成分变化,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对烤后烟叶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揭示箱式烘烤过程中温、湿度场与箱体内烤烟质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箱体内不同层面的温度分布呈现下层温度最高,中层次之,上层最低。随着烘烤进程的推进,箱体内部各层面高温区的分布模式呈现从四周向中心聚集的趋势;箱体内不同层面湿空气由箱体中层向箱体上层移动,从定色前期至干筋期,在箱体内上层面逐渐形成相对高湿环境,箱体内同一层面湿空气的分布遵循中心高四周低的规律。箱式烘烤过程中,箱体下层较中、上层温度高且湿度偏低,淀粉降解量大,烘烤结束时烟叶淀粉含量降为3。88%;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层面;蛋白质降解速率快;总氮含量总体变化平缓;香气物质积累量大,为1 308 μg/g。箱式烘烤箱体内不同层面烟叶烤后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下层烤烟综合评分为0。817,中层烤烟为0。765,上层烤烟为0。721,箱体下层的烤后烟叶质量最优。以上结果表明,位于箱体下层烟叶环境温度高、相对湿度低,其淀粉降解量大,香气物质及总糖和还原糖转化积累量高,烤后烟品质优。

    烤烟箱式烘烤温度湿度化学成分

    乙基香兰素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鼠源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赵银丽陈盼盼王金荣段二珍...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检测乙基香兰素(EV)的免疫学方法,采用活性酯(AE)和混合酸酐(MA)2种方法,将乙基香草酸(EV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乙基香兰素人工免疫抗原BSA-EV(AE)和BSA-EV(MA),并采用紫外扫描(UV)和凝胶电泳(SDS-PAGE)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将BSA-EV(AE)和BSA-EV(MA)分别免疫BALB/c小鼠,3免后10d断尾采血并分离血清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效价,间接竞争ELISA法测定血清抗体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显示,乙基香兰素人工抗原制备成功,BSA-EV(AE)和BSA-EV(MA)的偶联比分别为1∶2。92和1∶37。95。BSA-EV(AE)免疫组3号血清效价最高为1∶51 200,对EV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73。78 μg/L,线性范围为14。79~2 041。74 μg/L。BSA-EV(MA)免疫组 1 号血清效价最高为1∶102 400,对EV的IC50 为617。00 μg/L,线性范围为42。66~8 709。64 μg/L。2个免疫组的血清抗体与香兰素、甲基香兰素、麦芽酚、乙基麦芽酚、BSA、鸡卵清蛋白(OVA)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综上,人工抗原BSA-EV合成成功,并成功制备了对EV灵敏特异的鼠源多克隆抗体。

    乙基香兰素人工抗原活性酯法混合酸酐法多克隆抗体间接竞争E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