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吴家庆

双月刊

1000-2529

scasci@126.com

0731-88872209 88872471

410081

湖南师范大学期刊社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明代杜诗学中的学杜与变杜——以杨慎评点张含诗歌为中心

    雷磊臧洁
    102-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复古思潮兴盛,其中杜诗学是明代诗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和诗歌发展的重要推力.前后七子派专宗杜诗,颇有模拟之习.反思宗杜之思潮渐起,杨慎、张含即为代表.张含前期受前七子派影响,专力学杜,至有杜甫后身之誉.后期同杨慎密切交往,两人互相影响,发生由学杜至变杜之演进.杨慎的张含诗歌批评核心是探讨学杜问题,由此而主张不仅应以杜学杜,更应以古变杜,提出"翻用杜语,新若己出"等说,强调充分吸收古代诗歌资源,特别是吸收历来被忽视的六朝诗歌艺术,以此为阶梯,上溯至《诗经》,领会精神,表现真情,批判现实,成就当代真我之风诗.杨慎围绕张含诗歌批评提出的一系列文学观点是对《升庵诗话》的发展.

    杨慎张含《张愈光诗文选》杜甫

    唐前七言诗体的演进——兼论七古艺术形式的革新

    韩达
    112-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诵读节奏与审美追求的双重主导下,七言句式由四三结构统摄了其他的节奏类型,促进了早期七言体整饬的齐言形制和句句押韵格式的应用.但其"单""瘦"的审美特征也限制了其表现维度和抒情能力.魏晋诗人通过重新引入乐府杂言句式,以转韵手法解决了诗节分层问题,部分突破了句句押韵的限制,丰富了句式构型,对七古篇制的新变亦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南朝后期诗人"复古"理想与乐府新声的影响下,七言诗体还突破了旧有的"俗小"观念的限制,梁陈诗人在古体与新体间相互转换搭配的试验,实现了七言诗体的古近转型,促进了七古艺术形式的革新.

    唐前七言体句式节奏诗歌观念艺术革新

    大模型时代的信任重塑:小模型实现超级对齐的机制与模式

    喻国明卞中明
    121-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模型运行中的内容信任危机、价值信任危机和模型信任危机,"对齐"被视为解决危机的可行路径,但以人类反馈为主的"对齐"工作难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人类智力范畴之外的"超人模型","以小督大""以弱应强"式的"超级对齐"则有助于增加"超人模型"的无害性与可信任度.在"超级对齐"中,小模型成为重塑信任的关键角色.具体而言,场景小模型作为"有能力"的小模型,对齐垂直领域而缓解内容信任危机;私域小模型打造"可信赖的"小模型形象,实现实时对齐;"可依靠的"边缘小模型对齐边缘价值并维稳对齐环境;"可连接的"大小模型联动,在辩论中达到模型间对齐.未来小模型重塑信任的进路将从个性化、透明性与可赋权入手,情感信任、技术信任与权力信任齐发力.

    大模型超级对齐小模型信任危机信任重塑

    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下的网络粉丝社群集体行为研究

    刘佳炜
    130-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时代,粉丝应援虽能为艺人增加曝光度与热度,但极端的粉丝集体行为却会对艺人事业发展、网络及社会秩序稳定产生消极影响.在社群传播中,认知与情感投入对行为应答产生直接影响,而群体(如网络粉丝社群)归属、认同则在其中起到催化作用.在认知传播学视域下,结合社会认同理论这一理论框架,通过对879名新浪超话粉丝社群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个体情感投入度、对粉丝社区的认知与认同感与粉丝集体行为意向间呈正相关性.个体差异性对认知投入、情感投入以及行为应答存在显著影响.研究认为,在呼吁"理性追星",倡导建立网络粉丝社群传播规范的外部背景下,加强粉丝社群的内部规劝也十分重要.尤其对群体认同程度较高的粉丝而言,相较于外部干预,内部规劝的效果更佳.

    网络粉丝社群互联网群体行动情境认知情感投入社会认同理论

    后政治时代解放政治的重构——兼论齐泽克的行动哲学

    史凤阁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泽克将当代资本主义诊断为政治终结的"后政治时代",这是一个象征建制效力瓦解、宏大叙事终结、政治蜕化为日常治安逻辑的时代.在后政治时代,多元文化主义取代意识形态冲突,以一种政治进步之姿呈现在世人眼前.然而,齐泽克将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进步指斥为一种幻象,并将其指认为一种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理想意识形态.在对多元文化主义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齐泽克着眼于解放政治的重构,在融合拉康式驱力主体观、列宁革命观的基础上,建构了自身的行动哲学思想.这种行动哲学以死亡驱力重塑了后政治时代的革命主体,以巴特尔比政治拒斥了西方大多数左翼的伪行动策略,为革命暴力降临开辟了空间,以列宁式决断行动重新勾勒了后政治时代的解放政治轮廓.齐泽克的行动哲学是在后政治时代对解放政治重构的一次大胆尝试,对当代左翼冲出后政治时代的政治终结困境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借鉴.

    后政治多元文化主义齐泽克行动哲学

    潜规则文化批判

    李彬李中涵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潜规则由来已久,至今还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作用.潜规则之所以如此顽固、影响深远、危害广泛,在于其背后有一套由圈子文化、游民文化、厚黑文化和权力文化构筑的文化体系,可以称之为潜规则文化,它们构成了潜规则的行为基础和价值支撑.潜规则文化具有深厚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内涵丰厚的生活价值期待.潜规则文化具有时用性、边缘性、综合性、历史性的特征.潜规则文化作为糟粕文化的最集中表现,具有强烈的恶之属性,在弘扬正气、力行明规则的同时,清除潜规则的文化土壤,是消除潜规则应遵循的根本路径.

    潜规则圈子文化游民文化厚黑文化权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