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符晓华

季刊

1673-016X

hnnms@126.com

0731-88912508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编辑部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IL-18、ZO-1探讨针刺及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影响

    何永嘉赖碧玉洪梦颖陈瑶...
    1-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针刺、艾灸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predominant diarrhea,IBS-D)大鼠肠道组织中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从58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对照组.剩余48只采用乙酸灌肠联合束缚夹尾应激方法制备IBS-D模型.造模成功的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每组各10只.针刺组于"足三里"行针刺干预,每次15 min,每5 min平补平泻捻转行针20 s;艾灸组于"足三里"行悬灸干预,每次施灸15 min;西药组予以匹维溴铵片灌胃,连续干预14 d.于造模及干预结束后对大鼠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进行观察,于干预结束后对大鼠血清IL-18水平、结肠组织中ZO-1表达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造模后,与对照组相比,其他4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均有升高.经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均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粪便性状评分、腹泻指数均降低,艾灸组粪便性状评分低于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针刺组、艾灸组、西药组(匹维溴铵)大鼠结肠组织中ZO-1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对照组血清IL-18浓度值均低于模型组,艾灸组、西药组IL-18浓度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针刺、艾灸均可改善IBS-D模型大鼠腹泻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18水平,提高ZO-1蛋白表达,重塑紧密连接结构,降低其组织细胞间渗透性,修复受损的肠道屏障来实现的.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艾灸胞质紧密连接蛋白1血清白细胞介素-18

    小檗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NEK7/NLRP3通路的影响

    谭慧琦杨丽萍谢丽婷高菊华...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中NIMA相关蛋白激酶(NIMA-related Kinase,NEK7)/NLR家族Pxrin域蛋白3(nucleotide-blinding and leucinr-rich repeat proteins 3,NLRP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模型组、低剂量小檗碱组(25 mg/kg)、中剂量小檗碱组(50 mg/kg)、高剂量小檗碱组(100 mg/kg),通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和IL-18,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NEK7、NLRP3、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小檗碱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减少,且中、高剂量小檗碱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MCAO组.HE染色显示小檗碱组脑细胞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与MCAO组比较,小檗碱组大鼠血清中IL-1β和IL-18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小檗碱组脑组织NEK7、NLRP3、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结论:小檗碱能显著减少脑梗死体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CIRI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机制可能与NEK7/NLRP3通路有关.

    小檗碱脑缺血再灌注NIMA相关蛋白激酶7NLRP3炎性小体

    一种双重功能生物膜的制备及其在肌腱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曾飞李松建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肌腱粘连和再发断裂是肌腱损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本文旨在研究出一种能够同时预防肌腱粘连和促进肌腱愈合的生物膜材料,减少肌腱损伤术后的并发症.方法:本研究制备一种壳聚糖/丝素蛋白(chitosan/silk fibroin,CS/SF)-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复合生物膜,该生物膜由壳聚糖/丝素层和海藻酸盐层组装而成.我们检测了该膜的机械性能、亲水性、生物降解性等,并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初步验证了该双层膜的生物学特性.结果:CS/SF膜具有较强的韧性和强度,其中CS/SF 8∶2膜断裂伸长率最大(48.65%),CS/SF 7∶3膜拉伸强度最大(21.19 MPa);CS/SF共混膜的接触角在70o左右,证明其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体外降解实验显示:降解4周后,CS/SF共混膜的残余质量为82%~85%,SA膜的降解残余量为55%,提示该膜能在4周内保持大体的结构完整性.体外细胞学实验显示:腱细胞能在CS/SF膜上快速增殖,提示其对腱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成纤维细胞在 SA膜上的增殖较慢,提示其能抑制纤维细胞的生长.结论:该生物膜具有足够强的机械性能,较好的亲水性,适宜的生物降解性.具有促进肌腱再生和抑制纤维粘连形成的双重功能,在肌腱损伤修复的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双层生物膜肌腱粘连肌腱修复

    布巾钳尺骨鹰嘴牵引联合不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创伤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研究

    李承飞李晓明王慧玲单伟强...
    20-2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创伤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在采用布巾钳尺骨鹰嘴牵引进行骨折块复位的基础上结合克氏针不同布局内固定法的临床应用,并通过影像学指标分析不同方案的实用性.方法: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纳入本院创伤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儿童患者83例进行研究,按采用的复位及内固定方法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借助布巾钳进行尺骨鹰嘴牵引复位,并采用不同克氏针[扇形固定组(牵引+克氏针扇形固定,n=39)、交叉固定组(牵引+克氏针交叉固定,n=44)]进行内固定治疗,观察愈合情况、屈伸度与提携角丢失情况、超声血流参数、神经功能恢复和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扇形固定组术后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交叉固定组;扇形固定组与交叉固定组在屈伸度、提携角丢失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术后4、8周点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有差异,扇形固定组与交叉固定组比较,RI较低,且扇形固定组与交叉固定组的RI降低趋势有差异;扇形固定组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优于交叉固定组;两组在疼痛、稳定性、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及关节功能总分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扇形固定组与交叉固定组再移位、肘内翻、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发生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创伤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采用布巾钳尺骨鹰嘴牵引联合克氏针扇形与交叉内固定均可有效维持骨折复位和恢复关节功能,但是扇形固定在促进愈合和血管神经恢复方面可能相对较优.

    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尺骨鹰嘴牵引克氏针影像学

    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法分析糖尿病对前列腺癌症的影响

    王晋邹志刘棒宁双成...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因果效应.通过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可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以明确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因果效应,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提供依据.方法:1型、2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综合数据基于欧洲人群数据.1型糖尿病的数据涵盖了3,428名糖尿病患者和3,428名健康对照个体.2型糖尿病的数据涵盖了148,726名糖尿病患者和965,732名健康对照个体.前列腺癌的数据包括30,945名前列腺疾病患者和368,725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本研究采用1、2型糖尿病作为研究的暴露,并筛选出与之显著关联且独立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作为工具变量.使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two-sample Mendelian randomization,2SMR)方法来评估1、2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因果效应.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逆方差加权法(IVW)、孟德尔随机化回归法(MR-Egger)、加权中值法(weighted median)、加权众数法(weighted mode)以及简单模式法(simple mode)五种方法,其中IVW为主要分析方法,并使用Cochran'Q检测异质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1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不存在因果效应(IVW:OR=0.99,95%CI:0.99~1.001,P=0.18);2型糖尿病的存在能提高前列腺癌的发病率(IVW:OR=7.88,95%CI:6.95~8.93,P<0.05).结论:2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存在因果联系,2型糖尿病的存在会提高病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而1型糖尿病与前列腺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联系.

    孟德尔随机化糖尿病前列腺癌

    外周血CXCL10-mRNA、QSOX1-mRNA表达水平联合AFP检测对HBV相关早期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李曾李海莎龙丽媛谢雅...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趋化因子配体10(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mRNA、巯基氧化酶 1(quiescin sulfhydryl oxidase 1,QSOX1)-mRNA的检测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5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及体检中心健康人群共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0例乙肝相关早期HCC患者(肝细胞癌组)、40例肝硬化组以及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外周血CXCL10-mRNA、QSOX1-mRNA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AFP水平;比较3 组血清CXCL10-mRNA、QSOX1-mRNA、AFP水平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CXCL10-mRNA、QSOX1-mRNA、AFP 指标检测在HBV相关HCC早期诊断效能.结果:肝细胞癌组患者外周血中检测到AFP的阳性率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细胞癌组患者CXCL10-mRNA、QSOX1-mRNA、AFP表达水平均高于肝硬化组及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血清CXCL10-mRNA、QSOX1-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CXCL10-mRNA、QSOX1-mRNA、AFP指标检测诊断早期HBV-HCC的AUC 分别为0.881,0.790、0.814;三个指标联合检测AUC为0.957,诊断H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0.860和0.971,高于3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诊断效能高于单一检测.结论:CXCL10-mRNA、QSOX1-mRNA水平在HBV相关HCC及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两者与AFP联合检测能够提升乙肝相关性HCC的早期诊断效率.

    趋化因子配体10巯基氧化酶1甲胎蛋白HBV相关肝细胞癌

    miR-133、CRP、TIM-4与肺部感染病情分级及生存结局之间关联性

    姜深圳吴成昊王然张彩虹...
    36-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微小RNA-133(microRNA133,miR-13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域蛋白4(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4,TIM-4)与肺部感染病情分级及生存结局之间关联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宁夏宝石花医院收治的200例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感染分级[肺炎严重程度指数(PSI)评分Ⅰ~Ⅲ级组(85例)、PSI评分Ⅳ级(81例)、PSI评分Ⅴ级组(34例)],分析各组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并根据28 d生存状况将肺部感染患者分为存活亚组及病亡亚组,比较每组内两个亚组外周血各指标表达,并分析外周血miR-133、CRP、TIM-4与肺部感染病情分级及生存结局的关系.结果:①不同时间点间的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均有差别.②存活组与病亡组的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有差别,存活组与病亡组相比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水平较低.③存活组与病亡组的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水平变化趋势有差别;入院后3 d外周血miR-133水平(OR=1.445,95%CI:1.037-2.014)、CRP水平(OR=1.534,95%CI:1.082-2.174)、TIM-4水平(OR=1.516,95%CI:1.086-2.116)、入院后7 d外周血miR-133水平(OR=1.550,95%CI:1.125-2.136)、CRP水平(OR=1.649,95%CI:1.213-2.241)和TIM-4水平(OR=1.609,95%CI:1.175-2.202)均为肺部感染患者病亡的危险因素(P<0.05).入院当日外周血miR-133水平(rs=0.645,P<0.001)、CRP(rs=0.726,P<0.001)、TIM-4(rs=0.671,P<0.001)与肺部感染病情分级均呈正相关.入院后3 d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41,敏感度为92.59%,特异度为87.86%;入院后7 d各指标联合预测的AUC为0.952,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95.38%.结论:外周血miR-133、CRP、TIM-4表达水平与肺部感染病情分级呈正相关,三者联合预测肺部感染患者生存状况有较高效能,高水平miR-133、CRP、TIM-4的肺部感染患者病亡风险较高,监测miR-133、CRP、TIM-4可为临床诊疗与预后评估提供指导.

    肺部感染微小RNA-133C反应蛋白T细胞免疫球蛋白与黏蛋白域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温和灸联合握球训练对PICC置管结肠癌患者舒适度、凝血功能和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张秘张大华张杰何清...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温和灸联合握球训练对PICC置管结肠癌患者舒适度、凝血功能和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进行PICC置管的结肠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A组(单一握球训练,n=40例)和B组(在A组的基础上行温和灸,n=40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舒适度[线性标尺视觉模拟法(VAS)]、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全血黏度(HBV)、低切全血黏度(LBV)、血浆粘度(PV)、红细胞积压(HCT)]和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VAS、SF-36评分及PLT、PT、FIB、D-D、HBV、LBV、PV、HC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的VAS、SF-36评分及PT、HBV、LBV、PV、HCT水平均升高,且B组均高于A组,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PLT、FIB、D-D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A组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50%,高于B组的2.50%.结论:将温和灸联合握球训练应用于PICC置管结肠癌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还能改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性,降低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温和灸握球训练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肠癌舒适度

    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吸入及SLIPA喉罩麻醉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张学琴王东宇邢源莘志钏...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运用咽气道流线型(streamlined liner of pharynx airway,SLIPA)喉罩对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麻醉镇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我院进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116例患者纳入研究.使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两组各58例.常规组接受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复合七氟烷吸入SLIPA喉罩麻醉.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反应[模拟视觉评分量表(VAS)]、镇静程度[警觉/镇静清醒指数(OAAS)]以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的HR水平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的MAP水平均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BIS水平无显著差异;联合组术后12 h、24 h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术后12 h、24 h的OAA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运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运用SLIPA喉罩麻醉能有效稳定手术期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缓解术后躁动,增强镇痛效果.

    舒芬太尼七氟烷咽气道流线型喉罩麻醉镇痛血流动力学

    风险预控结合关键环节干预在急性脑梗死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慕楠张瑶郝婉婷党双双...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预控结合关键环节干预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8例在本院行血管介入术的ACI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风险预控结合关键环节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况[SAS量表及SDS量表]、血压控制情况[收缩压、舒张压]、神经功能[NHISS量表]、认知功能[MoCA量表]、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3d,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再通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脑出血、皮下血肿、脑栓塞、深静脉血栓、高灌溉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风险预控结合关键环节干预可有效改善ACI血管介入术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和血压波动,提高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恢复.

    急性脑梗死血管介入术风险预控结合关键环节干预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