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混凝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混凝土
混凝土

戴显明

月刊

1002-3550

hntbjb@vip.163.com

024-62123865

110006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

混凝土/Journal Concre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混凝土》杂志是国内唯一公开发行的混凝土行业专业期刊,其内容已涵盖了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的各个方面:一、政策信息、市场动态、发展现状及前景预测;二、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三、生产管理、工程实践、检验标准及性能测试、专利技术等。  --集指导性、信息性、技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在混凝土行业中起到了宣传政策、交流经验、传播知识、沟通信息、为行业科学发展服务的作用。《混凝土》杂志主要读者对象是混凝土行业内生产、施工、科研、设计单位的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混凝土设备、原材料生产企业产品研发及营销人员,建设单位和基建部门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乙醇胺对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体系水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朱鹏飞余熠石研然徐菲...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三乙醇胺对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体系水化特性的影响,采用了等温量热、X射线衍射、热重等测试方法探究了三乙醇胺作用下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进程和水化产物的演化;并采用相边界成核与生长模型探究了三乙醇胺作用下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三乙醇胺能够加速水泥-石灰石粉胶凝材料体系的水化,增加水化产物的生成,从而增加了其水化程度;另外,三乙醇胺能够增加水化产物早期的成核与生长速率,减小水化产物早期的相边界成核与生长面积.

    水泥基材料石灰石粉三乙醇胺水化特性

    凝灰岩粉-中热水泥复合胶凝材料水化动力学特性研究

    何定全李杨王世奎李家正...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火山灰质凝灰岩有作为混凝土掺合料应用于西部地区水电工程建设的前景.采用等温微量热技术和Krstulovic-Dabic模型,研究了凝灰岩粉-中热水泥复合胶凝体系的水化放热特性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凝灰岩粉能够减少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热,降低水化放热峰的峰值速率,并延缓水化放热峰的出现时间;Krstulovic-Dabic模型可较好的表征凝灰岩粉掺量不超过 30%、比表面积不超过 800 m2/kg的复合胶凝材料水化过程;复合胶凝材料水化过程包含 3个阶段(结晶成核(NG)、相边界反应(I)和扩散(D)).但各阶段的水化速率随凝灰岩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凝灰岩粉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同时,提高凝灰岩粉掺量、增大凝灰岩粉比表面积可使复合胶凝材料水化有从NG→I→D向NG→D转变的趋势.

    凝灰岩中热水泥水化动力学天然火山灰等温微量热

    煤矸石混凝土裂缝扩展机理研究

    潘铖郑志明杨逾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掺量煤矸石混凝土裂缝扩展机理,基于DIC法对不同掺量煤矸石混凝土进行三点弯曲断裂试验研究.结果:煤矸石掺量越多,破坏路径弯曲程度越小,裂缝扩展速度越快,煤矸石会被裂缝贯穿;煤矸石掺量越多,断裂性能各项指标均减小,水平位移和应变场也越小;达到极限荷载前裂尖两侧水平位移较小,极限荷载后出现跳跃式增大,并出现拐点,拐点后水平位移保持不变,水平位移场在达到极限荷载后,开始向上扩展,裂尖应变场逐渐增强;基于五参数模型,建立了不同掺量煤矸石混凝土微裂缝生成区边界面方程.

    混凝土煤矸石DIC法裂缝扩展微裂缝生成区

    高掺量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四点弯曲试验离散元模拟分析

    刘俊霞郑锦辉程学磊王亚佐...
    123-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下自密实混凝土四点弯曲试验的力学性能变化及破坏过程,在PFC2D中建立高掺量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离散元模型,并进行模拟加载,对比离散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分析其破坏形态与接触力变化.研究表明:使用离散元可以很好地模拟高掺量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四点弯曲试验,所得结果与实际试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拟试件破坏裂缝为一条由底部产生向上扩展的竖直裂缝,与试验室所得具有相似性,相较于试验室试验仅能肉眼观测的不足,离散元可以清晰地反映裂纹产生过程及内部应力变化.

    粉煤灰自密实混凝土四点弯曲破坏形态离散元

    戈壁料混凝土三轴受压力学性能研究

    廖浩宇李超陈宗平李建文...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产生的戈壁弃料为集料制备混凝土,可促进戈壁弃料的资源化利用.为研究复杂受力下戈壁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集料种类、戈壁细集料取代率、围压值、水灰比和戈壁粗集料粒径为变化参数开展戈壁料混凝土三轴受压试验.试验观察了戈壁料混凝土的破坏形态,分析了不同变化参数对其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侧向围压是影响混凝土破坏形态的主要参数,随围压值增大,混凝土破坏形式由张拉破坏向剪切破坏过渡;对于应力-应变曲线,戈壁料混凝土比天然混凝土更饱满,且随戈壁细集料取代率、围压值、水灰比和戈壁粗集料最大粒径增大而愈加饱满;对于三轴力学性能指标,随细集料取代率、水灰比增大或粗集料最大粒径、围压值减小,戈壁料混凝土的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减小而峰值应变增大,取代率不超过 50%时其力学性能与天然混凝土相当;戈壁细集料取代率和集料种类对戈壁料混凝土三轴力学性能的影响要显著于水灰比和粗集料粒径.提出戈壁料混凝土的三轴力学性能指标的计算式,结果吻合较好.

    戈壁料混凝土三轴受压集料类型应力-应变曲线力学性能

    复掺碳酸钙晶须增强轻质ECC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王博丁庆军王君邓建平...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由于其拉伸应变硬化行为和紧密多裂缝的独特特性能够满足混凝土基础设施韧性和耐久性的严格要求.使用粉煤灰漂珠代替细石英砂作为轻质细集料,使用国内高强高模量PVA和PE纤维,并复掺碳酸钙晶须对ECC进行多尺度增强,对轻质ECC的强度、单轴拉伸性能、薄板四点弯曲性能和孔隙率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碳酸钙晶须掺量为体积的1%时最佳,PVA-ECC抗压强度为57 MPa,极限拉伸强度为 4.31 MPa,拉伸应变为 3.44%;而PE-ECC抗压强度为 60.4 MPa,极限拉伸强度为 4.77 MPa,拉伸应变为 8.16%.适量的晶须掺入,能够优化孔隙结构,提升强度,晶须微观桥接作用可延缓了微观裂纹发展,同时晶须可以增加界面粗糙度,提高摩擦结合强度,从而提高ECC拉伸应变能力.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碳酸钙晶须力学性能

    骨料碱活性矿物组成和含量对碱-硅酸反应的影响

    王浩伟何忠茂巴恒静
    138-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岩相法确定某东南沿海地区常用骨料具有碱活性,岩石类型为蚀变岩和安山岩,活性矿物主要为硅质蛋白石、玉髓、隐晶玻璃和绿帘石.蚀变岩碱活性矿物含量远高于安山岩,骨料以蚀变岩为主的试块快速砂浆棒法膨胀率大于以安山岩为主的试块.通过SEM和EDS对快速砂浆棒法试样自然断面进行形貌观察和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蚀变岩碱活性矿物以铝硅酸盐为主,蚀变过程中Al3+部分取代Si4+,Na+吸附能力增强,碱活性增加.

    岩相分析碱-硅酸反应Na+吸附碱活性矿物

    硅藻土改性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离子侵蚀性能

    赵亚婉张鸿儒张宝明何炳坚...
    141-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硅藻土部分取代水泥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RAC),研究硅藻土内掺法对RAC抗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侵蚀性能的改善效果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可在水泥水化进程中发挥成核效应和火山灰效应,促进水泥水化,并改善界面过渡区水化产物结构,使界面过渡区更致密、厚度减小,使新砂浆水泥基体孔结构细化、大孔减少,从而减少RAC中离子侵蚀通道,减缓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在RAC中的浓度积累.内掺硅藻土还提升了RAC细观尺度上各材料相(新、老砂浆及新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减缓各材料相在硫酸根离子侵蚀下的性能劣化,从而使宏观尺度上RAC在硫酸盐侵蚀下力学性能劣化速度和程度显著降低.

    再生骨料混凝土硅藻土离子侵蚀界面过渡区

    基于响应面法设计与制备磷石膏矿渣基复合胶凝材料

    李悦谢东林辉
    149-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促进磷石膏等固废材料的资源化利用,优化设计和制备了力学强度满足P·O 42.5级水泥规范要求的胶凝材料,基于响应面法对磷石膏-矿渣-石灰-锂渣-钢渣五元体系进行试验设计,分别以3 d、7 d和28 d抗压强度为响应值,探究磷石膏矿渣基复合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磷石膏矿渣基复合胶凝材料力学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最优配合比为磷石膏 33.86%,矿渣39.13%,石灰2.28%,锂渣20.1%,钢渣4.65%,胶凝材料的3 d、7 d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达到18.8 MPa、32.3 MPa、50.3 MPa,满足P·O 42.5 级水泥规范要求,并且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 5%,说明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设计磷石膏矿渣基复合胶凝材料具有可行性.

    磷石膏复合胶凝材料响应面法力学强度

    不同细度石粉对胶砂性能的影响及碳排放分析

    苏维维任龙芳夏京亮赫海平...
    153-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平凉地区石灰石粉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探明不同细度石灰石粉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平凉地区的机制砂石粉进行粉磨得到不同细度的石灰石粉,将不同细度的石粉以不同比例等质量取代水泥,对比研究石粉粒径、石粉掺量等对胶砂性能的影响,并基于碳排放计算标准计算分析了利用石粉制备混凝土带来的碳减排效益.结果表明:石灰石粉替代水泥可缩短胶砂凝结时间;随石粉掺量增加,胶砂流动度逐渐下降,抗压强度逐渐减小;石粉比表面积是水泥比表面积的 1.5倍时,胶砂的流动性较好,石粉细度变细有利于胶砂抗压强度的增加;石灰石粉替代水泥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碳排放,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碳减排百分比与其掺量大致相等.

    石灰石粉胶砂细度流动度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