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外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于明达

双月刊

1007-8991

hnwkxzz@126.com

0371-63620587

450014

河南省郑州市经八路2号(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

河南外科学杂志/Journal Henan Journal of Surger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入路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任宗凯丁强郭锐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前外侧入路(OCM)与后外侧入路(PLA)股骨头置换术(F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11-2022-11 永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行FHA的 82 例老年FN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OCM入路施术41 例(OCM组),经PLA入路实施手术41 例(PLA组)。比较 2 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临床指标。术前、术后 72h检测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 1β(IL-1 β)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OCM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24h的VAS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时,OCM组患者的血清CRP、IL-1β水平低于PL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 个月时OCM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时,2 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FNF患者采用OCM入路行FHA,切口短、创伤小、患者疼痛程度轻,可早期下床活动、安全性较高,有利于促进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炎症因子疼痛程度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保护锁骨上皮神经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分析

    王培韩嵘灿朱俊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保护锁骨上皮神经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05-2023-05 郑州人民医院骨一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 56 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28 例术中解剖、保护锁骨上皮神经(观察组),28 例术中未解剖和保护锁骨上皮神经(对照组)。比较 2 组患者的手术和预后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6h、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术后 3 个月、6 个月的感觉障碍面积均低(小)于对照组;术后 6 个月时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不解剖保护锁骨上皮神经比较,保护锁骨上皮神经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小感觉障碍面积、改善肩关节功能,且并发症少。

    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保护锁骨上皮神经

    肾功能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

    韩克裴少新许少刚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肾功能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01-2022-12 郑州市骨科医院急诊外科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的 107 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女 78 例,男 29 例;年龄(63。5±9。4)岁(范围:51~84 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Ⅲ级。根据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63 例)和肾功能下降组(44 例)。比较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统计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骨折愈合的时间。记录不同年龄、性别、肾功能状态、ASA分级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GFR与愈合时间的关系。K-M曲线分析年龄、性别、肾功能状态、ASA分级对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 107 例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61。3±18。9)d(范围:41~93 d)。肾功能下降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肾功能正常组的患者。其中年龄≥60 岁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年龄<60 岁的患者。ASA分级Ⅰ级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Ⅱ~Ⅲ级患者。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FR水平与骨折愈合时间呈负相关(r=-0。380,P<0。01)。结论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与患者的肾功能水平、年龄和ASA分级密切相关,肾功能下降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延迟。

    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肾功能水平ASA分级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比较研究

    郭伟杰徐超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单侧与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安全性和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 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行PKP治疗的 60 例老年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单侧椎弓根穿刺(单侧组)和双侧椎弓根穿刺(双侧组),各 30 例。比较2 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及渗出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 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伤椎 Cobb角和前缘高度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情况和伤椎影像学改善效果。结果 2 组患者术后均随访 6 个月。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神经、脊髓损伤和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单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双侧组,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少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骨水泥渗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术后 6 个月时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伤椎 Cobb 角和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穿刺PKP治疗老年OVCFs的近期效果基本相近。其中单侧椎弓根穿刺PKP手术时间短,且在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等方面更具优势。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PKP单侧与双侧

    不同术中体温管理策略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腋下体温的影响

    虎曼秋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术中体温管理策略对早期肺癌患者术后拔管时间及腋下体温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 74 例,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术中常规体温管理组(对照组)和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术中冲洗液体加温管理组(观察组),各 37 例。比较2 组临床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围术期不同时间点检测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功能,以及免疫球蛋白A(IgA)、IgM、CD3+、CD4+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 60 min腋下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PT、TT、APTT呈上升趋势,且术毕、术后 60 min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PT、TT、APT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2 组患者IgA、IgM、CD3+、CD4+均低于术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冲洗液体加温能维持早期肺癌患者术后腋下体温及凝血功能稳定,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轻,有利于促进术后早期苏醒、拔管,并可降低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

    早期肺癌术中体温管理策略腋下体温凝血功能

    胆囊结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牛磺熊去氧胆酸与熊去氧胆酸预防结石复发效果比较研究

    马丽胡鹏飞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保胆取石术后熊去氧胆酸(UA)与牛磺熊去氧胆酸(TUA)预防结石复发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0-01-2021-12 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双镜保胆取石术治疗的68 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术后服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后随访2a期间,定期通过门诊复诊及超声检查,统计胆囊结石复发率及胆囊结石症状复发率。末次随访,采用超声检查结果评价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率等胆囊功能指标。结果 共纳入 68 例患者,每组34 例,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2a期间,观察组患者的胆囊结石复发率和胆石症状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 组患者的胆囊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熊去氧胆酸比较,对行双镜保胆取石术后的患者应用牛磺熊去氧胆酸治疗,可有效预防和降低结石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胆囊功能。但仍需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

    胆囊结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牛磺熊去氧胆酸胆囊功能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微课式健康教育联合目标管理式康复训练效果分析

    李正田媛张翠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微课式健康教育联合目标管理式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2020-01-2023-01 行TKA的7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方法分为2 组,每组 36 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微课式健康教育联合目标管理式康复训练。术后均获 6 个月随访,应用自我效能感量表(SER)、膝关节功能评分表(HS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比较术前,出院后3 个月、6 个月时2 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术后3 个月时、6 个月时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末次随访时患者对康复教育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术后3 个月、6 个月时2 组患者的SER评分、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较术前逐渐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个月和6 个月时的康复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患者及家属对康复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术后应用微课式健康教育联合目标管理式康复训练,可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和自我效能,促进膝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且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高。

    全膝关节置换术微课式健康教育康复锻炼依从性膝关节功能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与前列腺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徐培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03 许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 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HoLEP组和TURP组,各36 例。比较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比较2 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和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指标。结果 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E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TURP组,前列腺切除质量多于TURP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短(少)于TU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 2 组患者的Qmax、IPSS和RUV、QOL评分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时2 组患者的Qmax、IPSS和RUV、QOL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HoLEP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TURP相比,HoLEP治疗BPH手术创伤轻、术后并发症少,且在改善Qmax、IPSS和RUV、QOL评分方面更具有优势。

    良性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效果

    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分析

    郭岩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TLDG)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01-2023-06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LDG的60 例进展期胃癌(AG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分为EEN 组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组(EPN组),各30 例。检测术后第 1 天、第7 天2 组患者的营养和细胞免疫指标水平。记录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第 1 天2 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营养指标和CD3+、CD4+、CD4+/CD8+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 天时,2 组患者的上述指标水平均较术后第 1 天显著改善,其中EEN 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E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 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EPN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TLDG的AGC患者,术后开展EEN,能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进展期胃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术后早期营养支持

    血清IL-6、CRP、PCT水平检测对辅助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预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预后的价值

    刘玲玲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检测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清学检验指标对辅助急性阑尾炎(AA)诊断及预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02-2023-02 商丘市立医院行LA术的 145 例AA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单纯性AA组(A组,41 例)、化脓性AA组(B组,59 例)、穿孔坏疽性AA组(C组,45 例)。比较3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评价其与AA病理分型的关系。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27 例)和非并发症组(118 例)。比较2 组患者的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通过 ROC 分析评价检测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对预测 AA 患者 LA 术后并发症风险的价值。结果 术前A组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1 天和第 3 天时,并发症组患者的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LA术后第 1 天和第 3 天联合检测血清学检验指标水平预测术后有并发症的AUC分别为0。718、0。804,联合检测的预测敏感度均高于单独指标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L-6、CRP、PCT水平对AA的病理类型有较高的辅助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其中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预测LA后并发症风险的敏感度价值高。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IL-6CRPP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