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外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于明达

双月刊

1007-8991

hnwkxzz@126.com

0371-63620587

450014

河南省郑州市经八路2号(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

河南外科学杂志/Journal Henan Journal of Surger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李丹阳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10 于濮阳市中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8 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于检查后7d内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以及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显示,88 例肺癌患者中Ⅰ期 34 例(38。64%),Ⅱ期44例(50。00%),Ⅲa期 10 例(11。36%)。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诊断的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0。645、0。748,一致性一般。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为 0。882,一致性好。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以及两者联合诊断肺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79。55%(70/88)、85。23%(75/88)、93。18%(8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动态CT增强扫描30s时CT强化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 CT 灌注成像血容量(BV)、血流量(BF)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 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通过时间(MTT)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 60s时、120 s时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术前临床肺癌分期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肺癌分期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时间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孟斌斌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间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12-2023-06 新密市中医院急诊科行PCI术治疗的 245 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球囊扩张(SO-to-B)时间不同分为A组(≤6 h,119 例)和B组(>6 h,126 例)。收集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婚姻状况、居住地、职业、受教育水平、住院史、疾病史(高血压史、慢性肾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急性心肌梗死Killips分级、就诊时间、服药史、就诊方式、是否首次急诊、家属疾病认知程度、支付方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CI术时间管理现状、影响因素,以及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结果 2 组患者的居住地、糖尿病史、支付方式、家属疾病认知程度、是否首次急诊、就诊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支付方式、家属疾病认知程度、首次急诊、就诊方式、糖尿病史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时间管理现状的影响因素(P<0。05);PCI术时间管理与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风险呈正相关(r=0。808,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治疗的时间受就诊方式、合并病史、家属疾病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可针对以上风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避免延误诊治时机,减低MACE发生风险。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时间管理

    血清ODF、IGF-1水平与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相关因素分析

    梁波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股骨干骨折(FSF)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4-2022-04 河南西峡县人民医院行内固定术的 133 例FS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术后随访 1a期间是否发生骨不连,分为发生组(22 例)与未发生组(111 例)。分析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相关因素。结果 133 例患者中发生骨不连22 例(16。54%)。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ODF过表达、IGF-1 低表达与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有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ODF、IGF-1 水平单独与联合评估内固定术后发生骨不连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3、0。870、0。910,均有一定评估价值。结论 术前血清ODF过表达、IGF-1 低表达与FSF患者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相关,血清ODF、IGF-1 水平可预测术后骨不连的发生风险。

    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中鼻甲成形术与部分切除术近期效果对比研究

    汪鸣明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鼻内镜中鼻甲成形术和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wNP)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1-2022-12 固始县中医院耳鼻喉科行鼻内镜手术的 80 例CRwN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中鼻甲成形术组(观察组)和中鼻甲部分切除术组(对照组),各40 例。比较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术前和术后3 个月患者的嗅觉功能、通气功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以及末次随访时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 3 个月的嗅觉功能、通气功能、临床症状、生活质量,以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鼻内镜中鼻甲部分切除术比较,采用鼻内镜中鼻甲成形术治疗CRwNP,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通气功能,以及临床症状,并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中鼻甲成形术嗅觉通气功能

    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王平王彦彬高兰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3-2023-03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血肿清除术的 210 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154 例,女 56 例;平均年龄 54。25 岁(范围 41~74岁)。将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发生组,将术后未发生继发脑梗死的患者作为未发生组。收集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时间、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围术期血压、手术时间、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肿厚度等信息,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210 例患者中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20 例(9。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 组患者的术前时间、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围术期血压、GCS 评分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时间>6h、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10 mm、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60 mL、围术期血压、GCS评分是术后发生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前时间>6h、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位移≥10 mm、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60 mL、围术期血压、GCS评分均是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需结合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急性硬膜下血肿继发脑梗死危险因素

    脑室出血后脑积水改良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近期效果对比研究

    范雪君柴清喜李建军霍晓锋...
    99-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VPS)治疗脑室出血(IVH)后脑积水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01-2023-02 许昌市人民医院行VPS治疗的 82 例IVH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VPS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各41 例。比较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术后第3 天检测患者的血清白细胞-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术前及术后3 个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改良Rankin 量表(MR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预后。统计随访3 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天时,改良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血清IL-10 水平高于常规组;术后 3 个月时,改良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低于常规组,GOS评分高于常规组;术后随访 3 个月期间,改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VPS比较,采用改良VPS治疗IVH后脑积水,有助于减轻机体的炎性应激反应,提升患者的神经功能和预后效果,并可降低并发症风险。

    脑室出血脑积水改良脑室-腹腔分流术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并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研究

    薛天朗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和开腹阑尾切除术(OA)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急性阑尾炎(A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7-2020-07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行阑尾切除术的72 例HIV/AIDS合并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LA组和OA组,每组36 例。比较2 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围术期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第7 天检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炎症反应指标,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A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 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7 天,2 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均降低,但LA组患者的CD3+、CD4+水平高于O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未出现职业暴露。结论 与OA比较,采用LA治疗 HIV/AIDS合并AA患者,可优化围术期指标,并具有创伤小,炎症反应轻、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的可行性与疗效分析

    李昕宇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BHID)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CH)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01-2023-06 西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 例HC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微创BHID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个月,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的预后;参照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统计术后随访 3 个月期间的颅内感染、电解质代谢紊乱、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果 本研究的手术时间为(45。12±2。68)min、术中出血量为(42。46±3。67)mL,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为(4。35±1。12)d、住院时间为(14。48±3。32)d。32 例患者中,仅发生颅内感染 1 例(3。13%),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发生电解质代谢紊乱、肾功能衰竭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3 个月时,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BI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BHID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HCH的手术方式,有利于减轻对神经功能造成的损害,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和提升其生活能力。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术神经功能

    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手术和颈前入路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王旭张中超赵晓许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ET)和颈前入路开放甲状腺手术(OT)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9 许昌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行甲状腺手术的92 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无充气锁骨下入路ET术46 例(ET组),行颈前入路OT术46 例(OT)组。比较2 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白介素-17(IL-17)、IL-10、IL-6 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同时统计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ET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OT组,术后第 1 天的VAS评分(分)和术后第3 天的引流量低于OT组,住院时间短于OT组,术后第 1 天、3 天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O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Ⅵ区淋巴清扫数和术后随访 1 个月期间2 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ET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于O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充气经锁骨下入路ET与颈前入路OT治疗PCT的近期效果和安全性相当,但前者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和机体的炎性反应,患者满意度高。

    甲状腺乳头状癌无充气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肝癌患者情绪调节方式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分析

    万青梅陈朋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情绪调节方式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2-05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治疗的 107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出院后3 个月至门诊复查时,采用情绪调节问卷评估其情绪调节方式,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其创伤后成长水平,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肝癌患者情绪调节方式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结果 出院后3 个月,107 例患者情绪调节问卷中的认知重评维度得分为(18。75±3。21)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表达抑制维度得分为(16。33±2。4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PTGI总分为(38。52±6。38)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认知重评与PTGI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r>0,P<0。05),情绪调节方式中的表达抑制与PTGI各维度及总分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肝癌患者情绪调节方式与创伤后成长水平密切相关,倾向于采取认知重评情绪调节方式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倾向于表达抑制情绪调节方式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较低。

    肝癌情绪调节方式创伤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