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孙振球

双月刊

1008-8229

0731-84805023 88830141

410083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8号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内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跨文化交际多维空间文化差异模式研究

    孙妮
    124-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上较为认可的几种跨文化维度框架,对比分析了这几种文化维度的特点与异同,探讨了某些文化维度的局限之处.

    四维文化维度高/低背景文化维度其他文化维度框架

    浅析陶艺与时尚元素的融合

    肖小英
    126-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艺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物,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新潮的艺术,它借助泥与火为媒体,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审美情趣.陶艺与时尚的结合,是人类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必然产物,是既富创意又充满情调的生活享受,是一种既原始又高雅的大众化艺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彩陶文化到现代陶艺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社会时尚始终是决定生活、风俗文化的重要因素,对陶艺的制作理念有着很大的影响."返朴归真"的审美心理使质朴自然的生活陶艺渐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陶艺时尚家居娱乐服饰配件

    浅析福州三坊七巷宅第园林的营构特点

    张斌
    128-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保存较好的明清坊巷式建筑群,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其私家宅第园林的营构更是具有人文、地域等鲜明文化的特点,是研究明清私家园林不可多得的活教材.笔者通过对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宅第园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分析总结出三坊七巷的诗情画意、小中见大、柳暗花明、善于借景、巧用植物等五个营构特点.

    三坊七巷宅第园林营构特点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水墨画的语言转换

    张刚
    130-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审美品格.在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从工具材料、笔墨趣味、技法理论以及其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传统的水墨画如何适应当下的文化环境,如何实现自身的新的艺术语言建构,以表达当代的文化诉求,从而实现其现代性的转换.

    水墨画水墨画语言转换

    借鉴CS管理策略建构读者满意的高校图书馆

    王文丽
    133-1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CS"是一种新型的综合衡量企业产品和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是近年来广泛流行的一种新型管理思想,借鉴这种管理思想,建构读者满意的图书馆,是建设现代高校图书馆的最佳途径.

    "CS"策略读者满意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简论宋代"三苏"的论说性散文

    周红才
    135-13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宋八大家"的"三苏"作品中,论说性散文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论说性散文主要包括史论和时论两个方面."三苏"作品的论题和题材有不少共同点,史论多借历史大事件,论朝代的存亡兴废或人物的是非优劣;时论多联系当时现实,论时政的利弊得失和当代人物的臧否褒贬.这些散文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三苏"论说性散文史论时论

    民国时期散文诗汉译综观

    欧阳凤林娟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散文诗概念及文体被输入至中国文学体系,本文描述了民国时期这一自西徂东的过程.论文根据不同时期的特征,主要分成三个阶段进行论述,将散文诗译介的发生、繁盛以及低迷等不同阶段的表现以及特色囊括进来.通过对翻译过程以及译者的翻译活动进行描述,可表现文学体系中的局部变化以及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联.

    散文诗民国时期描述翻译学

    <高兴>的城乡冲突意识管窥

    宁衡山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篇小说<高兴>叙述了以刘高兴、五富为代表的农村人进城的悲剧,他们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包括自身的原因与社会的原因,所以,进城后不久便沦落为城市的底层社会群体,而且受到了城市的冷遇和排斥.

    乡村城市文化冲突

    仇虎与"原野"的对立对悲剧效果的破坏

    李宗辉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悲剧性和悲剧效果角度探讨<原野>中主人公仇虎与原野应具有的关系.从悲剧性看,<原野>中仇虎和原野的关系,应具有和谐的一面;而在原创中仇虎和原野的关系被扭曲,对<原野>的悲剧效果形成了破坏.

    崇高性和谐悲剧效果

    从译者风格看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张娅
    14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文化意象丰富,要求译者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文章从译者不同的翻译风格入手,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大卫·霍克斯的两个英译本对文化意象的不同处理.杨宪益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尽量保留原语中的文化意象;霍克斯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可读性强,但影响了文化意象的传递.

    译者风格文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