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学临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学临床研究
医学临床研究

詹道友

月刊

1671-7171

jcr_cs.hn@vip.163.com

0731-84824007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省卫生厅内)

医学临床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湖南省卫生厅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分会主办的现代医学综合性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高、中、初三档俱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题材新颖,栏目丰富,信息量大。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临床药理与用药,诊疗教训、理学诊断、急症抢救、流行病学调查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护人员与家庭成员协同护理联合童趣化干预对肺炎患儿症状缓解及配合度的影响

    闫玉萍雷吴丽屈邵坤
    1703-1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与家庭成员协同护理联合童趣化干预对肺炎患儿症状缓解及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医护人员与家庭成员协同护理联合童趣化干预),每组51例.比较两组症状缓解情况、肺功能指标、医疗恐惧感评分、配合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一秒率(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P<0.05),儿童医疗恐惧调查量表(CMFS)各维度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人员与家庭成员协同护理联合童趣化干预可促进肺炎患儿症状缓解,改善肺功能指标,提高配合度,降低医疗恐惧感和并发症总发生率.

    肺炎/护理症状和体征治疗依从性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Bi-PAP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李彦斌杨梦鸿王粉利武卫东...
    1707-1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两院收治的80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Bi-PAP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每组40例.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第1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免疫功能指标[抗原分化簇4受体(CD4+)、抗原分化簇8受体(CD8+)、CD4+/CD8+]、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COPD患者自我评估问卷(CAT)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PaO2高于对照组(P<0.05),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MRC、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Bi-PAP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呼吸困难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还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氧化应激指标,且安全性较好.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并发症呼吸功能不全/并发症乙酰半胱氨酸/药理学正压呼吸

    微信平台干预联合同伴支持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周换丁晓丽徐改萍王少英...
    1711-1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干预联合同伴支持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9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以奇偶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微信平台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同伴支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负性情绪、应激状态及社会支持程度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症筛查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分离症状、再历症状、回避症状、激惹症状、社会功能损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干预联合同伴支持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和应激状态,提高社会支持程度,值得临床借鉴.

    听力丧失,突发性/护理社会支持健康教育

    舒洛地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吴昌昊
    1715-17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舒洛地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诊治的95例T2DM合并DPN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接受依帕司他治疗,n=46)与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洛地特治疗,n=49).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评分、神经传导速度、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感觉异常、灼烧感、麻木评分及血清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疼痛、感觉异常、灼烧感、麻木评分及血清MDA、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CV)、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SNCV、MNCV及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bA1c、FPG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HbA1c、FPG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联合依帕司他治疗T2DM合并DPN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临床症状、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可靠.

    糖尿病,2型/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并发症抗凝药/治疗应用治疗结果

    比较MRI不同序列在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差异

    詹晓飞李小娟
    1719-1721,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序列在早期膝关节软骨分级诊断中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5例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分别行MRI三维序列和二维序列检查,以膝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分析并比较不同序列在早期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的效能.[结果]85例患者中共存在130个膝关节软骨损伤,关节镜检查分级显示,0级51个、1级19个、2级26个、3级18个、4级16个;MRI二维序列扫描显示,0级57个、1级16个、2级25个、3级17个、4级15个;MRI三维序列扫描显示,0级52个、1级22个、2级24个、3级17个、4级15个.MRI二维序列与关节镜一致性的结果显示,0~4级Kappa值分别为0.715、0.175、0.341、0.504、0.670.MRI三维序列与关节镜一致性分析显示,0~4级Kappa值分别为0.887、0.566、0.653、0.702、0.817.MRI三维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0级、2级、3级、4级的敏感度高于二维序列的敏感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序列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1级的敏感度高于二维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三维序列与二维序列均是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有效检查方法,但MRI三维序列分级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1级的敏感度高于MRI二维序列.

    软骨,关节/损伤磁共振成像/方法软骨疾病/诊断膝关节

    3D CUBE T1序列与SWI序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张英杨创勃任岳宝
    1722-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D3D CUBE T1序列与SWI序列信号征象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西安凤城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3个月后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AIS患者的一般资料、HR-MRI不同序列图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3D CUBET1序列与SWI序列信号征象对AIS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病变部位3D CUBE T1序列呈高信号征象,SWI序列呈低信号征象及NIHSS评分>15分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病变部位3D CUBET1序列高信号征象、SWI序列低信号征象及NIHSS评分>15分是AI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3D CUBE T1序列呈现高信号征象、SWI序列呈现低信号征象评估AIS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8、0.778,二者联合预测的AUC值为0.885.[结论]HR-MRI 3D CUBE T1序列呈现高信号征象与SWI序列呈现低信号征象对于评估AIS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价值,二者联合对于AIS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更高.

    脑缺血/影像诊断卒中/影像诊断急性病磁共振成像/方法预后

    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手术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张冰马航
    1726-1728,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手术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本院行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手术的164例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A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常规开放手术的97例患者(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腰腿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12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12个月的ODI评分均低于B组.术后12个月,A组疗效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开放手术,经皮脊柱内镜经椎板入路治疗腰椎不稳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腰椎康复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腰椎/外科学椎间盘移位/并发症椎间盘移位/外科学椎间盘切除术,经皮治疗结果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足部手术患者下肢血流循环的影响

    王兴华杨彩平
    1729-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足部手术患者下肢血流循环的影响.[方法]在两院行足部手术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运动、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排尿恢复时间、下肢运动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1时的HR、MAP及T2时的MAP均低于同组T0时(P<0.05);观察组T1时HR、MAP及T2时MAP均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两组患者术后TT、PT、APTT均长于同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术后TT、PT、APT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术后(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25.64%)(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足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足/外科学超声检查神经传导阻滞/方法坐骨神经血液循环

    肠内营养支持对早期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靳婷宋彦霞
    1733-1735,1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治疗对早期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两院收治的100例早期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营养状态指标及患者出院后1年内的随访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及血清脑利钠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内心力衰竭复发率、病死率及疾病恶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早期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营养状态及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心力衰竭/治疗急性病肠道营养营养支持心脏功能试验预后

    共同养育理念下家庭协同护理对初产妇喂养行为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周雅阁杨曼曼范文君邓辉...
    1736-1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共同养育理念下家庭协同护理对初产妇喂养行为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206例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n=103)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共同养育理念下家庭协同护理,n=103).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自我效能[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自评量表(BSES-SF)评分]、母乳喂养依从性率、共同养育质量[中文版简易共同养育量表(Brief-CRS)评分]及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产后3个月,两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BSES-SF评分、Brief-CRS评分、CD-RISC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3个月,观察组母乳喂养依从率为94.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83%(P<0.05).[结论]实施共同养育理念下家庭协同护理可有效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及自我效能,明显改善共同养育质量,提高母乳喂养依从率,且可提升初产妇心理弹性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孕妇产次母婴护理母乳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