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杨朝宽

双月刊

1008-9276

hnzyxb@163.com hnzyxb@371.net

0371-65585453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8号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nan Medical College for Staff and Workers
查看更多>>本刊自1999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为公开发行刊物以来,一直执行既定的办刊宗旨:严格遵守出版物发行管理规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遵循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的方针政策,以“双百”方针为基础,提倡创新、务实、精品意识和普及相结合,推动学术交流,为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和教师提供一个时效性强的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miR-425-5p与miR-155表达水平

    后爽张欣萍董蕾杨长香...
    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血清中微小 RNA(micro RNA,miR)-425-5p 与 miR-155表达意义及对近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 100 例 EC 患者,设为疾病组.另选取 98 例健康女性,设为健康组.比较 2 组研究参与者血清 miR-425-5p、miR-155 水平;根据疗效将疾病组分为有效组(28 例)、无效组(72例),比较 2 组血清miR-425-5p、miR-155 及可能影响因素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疾病组近期疗效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425-5p、miR-155 对EC近期疗效预测价值.结果 疾病组血清 miR-425-5p、miR-155 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血清 miR-425-5p、miR-155 相对表达量均大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 miR-425-5p、miR-155是 EC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 miR-425-5p、miR-155 单独及联合预测疾病组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15、0.792、0.846.结论 miR-425-5p与 miR-155 在 EC血清中异常高表达,两者联合可作为预测该病近期疗效的有效参考依据.

    子宫内膜癌微小RNA-425-5p微小RNA-155近期疗效

    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CT影像特征分析

    谢晓丽陈丹丹田丽娟
    202-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 120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CT影像特点.方法 选择 120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观察组,另抽取同期 120 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所有研究参与者均行头颅 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扫描,测量、计算相关数据及指标,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头颅 CT 差异,总结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 CT影像特征表现,分析 CT 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萎缩、透明隔腔的检出率分别为 31.67%、20.83%、32.50%、25.00%,高于对照组的 4.17%、3.33%、2.50%、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额叶 CT值为(33.21±2.03)HU,低于对照组的(35.17±2.58)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用于诊断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kappa 值分别为 87.50%、80.00%、83.75%、0.675,MRI分别为 70.83%、87.50%、79.17%、0.583,PET分别为 92.50%、68.33%、80.42%、0.608.CT诊断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灵敏度高于MRI(χ2 =10.105,P=0.001),特异度高于PET(χ2 =4.262,P=0.039).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其中以阴性、阳性症状为主型者分别占 35.83%(43/120)、64.17%(77/120),阴性组脑室扩大、脑沟增宽的检出率更高,检出率分别为 46.51%、32.56%,高于阳性组的23.38%、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按病程长短分为<1 年病程组(A 组)69 例和≥1 年病程组(B组)51 例,与 A组比较,B组患者脑室扩大、脑沟增宽、脑萎缩的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结构明显异于健康体检者,主要表现为脑沟增宽、脑萎缩、脑实质异常、有透明隔腔,并且与患者精神症状、病程密切相关;CT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效能高,优势明显,在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准确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首发精神分裂症CT影像学表现

    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参数变化

    张智亮
    207-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AECG)参数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80 例疑似 CHD 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 AECG、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根据 AECG监测结果分为心肌缺血发作组(50 例)和心肌缺血未发作组(30 例),比较 2 组 AECG参数变化;以 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用 Kappa一致性检验法评估 AECG对 CHD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CAG结果显示有 50 例心肌缺血发作(62.50%),30 例心肌缺血未发作(37.50%).2 组基线心电图参数(PR、P 波、ST段、心率、Q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段降低时,2 组 PR、P 波、ST 段、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发作组 QTc长于心肌缺血未发作组,ST-T 改变患者比例高于心肌缺血未发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段改变联合QTc诊断CHD患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 98.00%、96.67%、97.50%,高于 ST-T段改变诊断的 70.00%、63.33%、67.50%和 QTc诊断的 82.00%、53.33%、71.25%(P均<0.05),且联合诊断的 Kappa值为 0.806,高于单独诊断的 0.574、0.543.结论 CHD 心肌缺血患者 ST-T改变占比较高,QTc延长,ST-T 改变联合 QTc 诊断 CHD 患者心肌缺血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较高.

    冠心病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参数诊断价值

    不同剂量左甲状腺激素治疗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临床观察

    张翼
    210-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左甲状腺激素对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血脂、甲状腺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 80 例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低剂量左甲状腺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剂量左甲状腺激素治疗,比较 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血脂指标、心室收缩功能及下肢动脉血液流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5.00%,高于对照组的 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血脂各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TC、TG、LDL-C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HDL-C 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2 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FT3、FT4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心室收缩功能及下肢动脉血液流速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左甲状腺激素治疗老年亚临床甲减患者治疗中效果较好,但同时大剂量用药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用药方式.

    老年亚临床甲减左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功能不良反应血脂水平

    血清CEA、AFP与FOLR1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的意义

    朱春凯欧阳立博
    214-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与叶酸受体 1(FOLR1)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97 例卵巢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 97 例卵巢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 2 组研究参与者入院时血清 CEA、AFP、FOLR1 水平,分析血清 CEA、AFP、FOLR1 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 CEA、AFP、FOLR1 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入院时,观察组血清 CEA、AFP、FOLR1 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学参数卵巢癌患者血清 CEA、AFP、FOLR1 水平比较:中高分化低于低分化,Ⅰ~Ⅱ期低于Ⅲ~Ⅳ期,肌层浸润程度<1/2 低于肌层浸润程度≥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CEA、AFP、FOLR1 水平与卵巢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 FIGO 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CEA、AFP、FOLR1 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15,最佳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94.85%、68.01%.结论 血清 CEA、AFP 与 FOLR1 联合检测在卵巢癌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可进一步提高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参考价值.

    卵巢癌诊断CEAAFPFOLR1

    2018-2022年驻马店市731例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李明
    217-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 2018-2022 年驻马店市疱疹性咽峡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采集的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并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 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 6 岁以下儿童,3 岁以下占病例总数就诊患者的 92.61%,其中重症 133 人,占 19.65%.发病患儿男女性别比为1.98:1.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疱疹和发热最为常见(100%和 96.71%),部分患儿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和抽搐.731 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肠道病毒阳性率为 71.27%,其中柯萨奇病毒 A10(CoxA10)占37.04%、柯萨奇病毒 A16(CoxA16)占 32.24%、柯萨奇病毒 A6(CoxA6)占 15.93%、肠道病毒 71(EV71)占 1.72%.结论 作为肠道病毒传染源之一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应纳入监测管理.

    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病原学特征

    河南省某农村地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现况及共病分析

    申明慧
    22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河南省某农村地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流行现状,并对 3 种疾病共病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18 周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 IBM SPSS 23.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检出高血压 742 例(45.89%)、糖尿病 154 例(11.32%)、血脂异常 467 例(34.41%),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血脂异常患病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女性血脂异常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共病比率最高(87.6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 岁)、超重和肥胖是共病的危险因素(P<0.05),女性、练习太极拳是共病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当地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慢性病防控应重点关注中老年和超重、肥胖人群,糖尿病患者共病情况最为突出,是共病防治的重点,建议进一步提升太极拳在重点人群中的普及水平.

    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共病

    手指拔伸扳法对改善脑卒中早期手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王月娜
    225-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手指拔伸扳法应用于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对其上肢功能、体感诱发电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 10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4 例.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增加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指拔伸扳法,3 个月后,比较 2 组患者上肢功能、手功能、体感诱发电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上肢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表面肌电及协同收缩率分别为(6.72±1.75)μV、(9.72±3.42)μV、(28.21±8.81)%,低于对照组的(10.56±2.81)μV、(16.73±3.58)μV、(33.16±9.45)%;观察组手指肌力、患侧手最大握力分别为(3.56±1.12)分、(21.61±10.57)kg,高于对照组的(2.64±1.11)分、(17.13±9.34)kg;观察组体感诱发电位波幅为(2.34±0.55)μV,高于对照组的(1.76±0.51)μV,潜伏期为(19.17±2.12)ms,低于对照组的(22.67±2.21)ms;观察组改良 Barthel指数(MBI)评分为(52.12±15.32)分,高于对照组的(43.86±14.53)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与手指拔伸扳法联合应用于脑卒中后早期手功能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上肢功能,改善手功能,调节体感诱发电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手指拔伸扳法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手功能

    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联合自由体位管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

    席巍岳会娟李婧雯
    229-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联合自由体位管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初产妇 84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联合自由体位管理的护理措施.比较 2 组产妇分娩时间、分娩疼痛、分娩控制感、分娩焦虑及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及总产程耗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和言语反应量表(VRS)评分分别为(6.45±1.48)分、(2.60±0.77)分和(22.45±3.14)分,低于对照组的(7.43±2.03)分、(3.21±1.27)分和(24.83±4.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缩素使用率为 19.05%,低于对照组的 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视觉模拟尺量表(VAS-A)评分为(3.48±1.17)分,低于对照组的(5.02±3.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控制量表(LAS)评分为(187.07±21.27)分,高于对照组的(173.52±16.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儿 1 min Apgar 评分 8~10 分占比为 97.62%,高于对照组的 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联合自由体位分娩助产,可有效缩短初产妇自然分娩产程时间,缓解分娩疼痛,改善分娩焦虑及分娩控制感,提高新生儿生理状态,降低宫缩素的使用率.

    护理行为感知模式自由体位管理初产妇自然分娩宫缩素

    脑瘫患儿母亲康复知识和技能水平与患儿运动功能康复的关系

    胡国敏
    23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脑瘫患儿母亲康复知识和技能水平与患儿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方法 在南阳市某医院儿童神经康复科招募脑瘫患儿 68 例,对脑瘫患儿母亲就康复知识和康复操作技能实施为期 6 周的健康宣教培训.应用单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患儿母亲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水平与运动功能康复干预效果的关联.结果68 例脑瘫患儿的平均年龄(17.59±2.86)个月.经过 6 周的培训,患儿母亲康复知识水平和康复技能水平高者分别为 39 人(57.35%)、47 人(69.12%).患儿母亲康复知识水平高者获得康复效果良好结局是康复知识水平低者的 3.23 倍(OR=3.23,95%CI 1.07~9.72).患儿母亲康复技能水平良好的患儿其康复效果良好是患儿母亲康复技能低者的 3.84 倍(OR=3.23,95%CI 1.07~9.72).结论 母亲康复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

    脑瘫康复知识康复技能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