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程功林

双月刊

1671-4733

hnxbwq@163.com

0554-6647426 6656907

232001

淮南市洞山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成果,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办出自己的特色,学报稿件来源以反映煤矿主体专业为主,成为理论在实践中运用的文章应给予重点关注和发表的突出学科优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环境支持机制建设研究

    吐尔逊娜依·赛买提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主要受到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网络环境的影响。在构建高校思政教育环境支持机制过程中,应遵循整体性、互利性、自主性、协同性原则,通过优化社会环境、纯化校园环境、创设家庭环境、净化网络环境等对策,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造有利环境,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高校思政教育环境支持机制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研究

    莫艳萍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助力培育时代新人带来了机遇与严峻的挑战。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加速培养时代新人,高校应厘清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植根中华大地、聚焦英烈群像,巧用新媒体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融入方式、丰富融入内容,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与理论充实思政教育内容,用优秀文化抢占网络阵地,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严以律己、坚守本真、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成为勇当先锋、勇挑重担的时代俊才。

    新媒体传统文化思政教育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红色故事价值蕴含研究

    李凤凤熊香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故事承载着革命文化、凝结着革命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宝贵资源。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高校思政课讲好红色故事对培养时代新人、改革思政教育、传承红色基因意义深远。应始终遵循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思想主线,从历史、情感、体验、传播四个维度讲好红色故事,力求以红色故事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促进当代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将自身塑造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后备人才,为实现中国梦想而提供力量源泉。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红色故事

    红色记忆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赓续逻辑研究

    张宏伟王雨宁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红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弥足珍贵的精神资源,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红色记忆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回忆、保持和再现,是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分别从记忆唤起、情感激发、价值认同和知行合一四个方面,阐述了红色记忆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赓续。

    唤起巩固红色记忆思想政治教育赓续

    社交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刘丹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交媒体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分享平台,增强了学生对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注。然而,社交媒体给学生学习和生活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教育作用,高校应建立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建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开展线上教育活动等方式,充分认识社交媒体的特点和作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发挥社交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社交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

    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杨明霞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技术与移动终端的发展为网络社交平台广泛应用提供了助力器,在此背景下,微电影、微小说、微公益等新事物呈现出发展新气象,带领人们进入一个高效便捷的新时代——微时代。微时代具有传播内容"微"、传播方式"微"、传播受众"微"等特点。分析了微时代的特征及其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阐述了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

    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针对性研究

    刘静朱菁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思维的实质是指构建虚拟网络中,以云终端、大数据、AI 等技术为引领,提升社会效益的思维模式,主要包括迭代、触角、对象及大数据等思维形态。互联网思维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上,具有鲜明的效用。结合互联网思维的基本类型及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了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提升策略。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

    新时代"四史"学习与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李晓晴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史"蕴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丰富经验,是中华民族在发展中积攒的精神财富与政治瑰宝,可在新时代青年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四史"学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析了新时代加强"四史"学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意义,阐述了新时代"四史"学习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策略。

    新时代"四史"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以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时代新人研究

    田成兰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伟大建党精神在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明确职业责任及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从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以"思政课+'五育三课'"抓好课堂主渠道、注重文化多维浸润、善用社会大课堂促进知行合一等方面着手,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学生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职院校伟大建党精神时代新人路径

    高校党建+志愿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李洁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党员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发挥先锋带头模范作用的重要实践形式,高校党建与志愿服务结合成为一种新的育人模式。分析了构建高校党建+志愿服务模式的重要性,阐述了构建高校党建+志愿服务模式的策略。

    高校党建志愿服务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