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球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球中医药
环球中医药

王永炎(名誉),张伯礼(总编辑)

月刊

1674-1749

hqzyy@126.com,hqzhyy@163.com

010-65269860

100711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597室

环球中医药/Journal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及时关注我国中医药最新学术热点,积极推介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致力于深化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王永炎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张伯礼院士任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临床经验、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文化、名医心鉴、中医病案析评、综述、中医药热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德尔菲法的《头痛发作中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的研究

    廖书琴姚钰宁曹克刚
    2219-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形成《头痛发作中医治疗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推荐意见,为本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国内外与原发性头痛、头痛、头风等相关文献,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选取全国各地18位相关领域专家,应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并依据结果对本指南内容进行修改.结果 本次研究每轮问卷发放问卷18份,2轮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89%,提示专家积极性高.第一轮Cronbach'sα系数为0.934,提示问卷的信度好.经过两轮问卷咨询,各推荐意见条目的算术平均分满足(x)>1.8,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0.20±0.12、0.02±0.04,表明专家对本指南纳入的推荐意见达成共识.结论 本研究应用德尔菲法形成了本指南的推荐意见,为中医治疗头痛发作临床实践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支持.

    德尔菲法头痛发作中药治疗指南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作用机制

    孙田田刘宏潇陈悦宁
    2227-2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作用机制.方法 运用 PubChem 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 数据库和SuperPred数据库收集丹参酮Ⅱ A的主要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TTD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AS的主要靶点,筛选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构建药物—疾病—作用靶点网络图,并借助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s,PPI)网络,采用DAVID 数据库行 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与 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明确丹参酮Ⅱ A治疗AS的核心靶点及作用机制,运用AutoDockTools1.5.6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获取丹参酮Ⅱ A作用靶点138个,AS疾病靶点2676个,丹参酮Ⅱ A-AS交集靶点29个,丹参酮Ⅱ A治疗AS的核心靶点为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SP90AA1(heat shock protein 90 alpha family class a member 1)、KDR(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GST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MAPK14(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4);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1182个结果,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56个结果,丹参的关键活性成分丹参酮Ⅱ A与5个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预测的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AS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AS提供了新思路.

    脊柱炎强直性丹参酮ⅡA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真武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和振杰时晓迟赵英强
    2234-2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真武汤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 TCMSP 平台筛选真武汤候选活性成分,Swisstargetprediction 平台预测化合物靶点,NCBI Gene、OMIM、DisGenet、GenCards、PharmgKB数据库中检索HFpEF疾病靶点;取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和拓扑分析,获得关键活性成分和枢纽靶基因;Metescape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真武汤的活性成分为配体,以其枢纽靶点为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可视化.结果 真武汤有效成分和HFpEF筛选出362个共同作用靶点,Cytoscape 3.9.1软件筛选出包括白细胞介素-6、雌激素受体1、肿瘤坏死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等10个枢纽靶点,德尔妥因、去氧穿心莲内酯和新南五味子酸B等10个核心化合物.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1393、171个条目(P<0.01).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化合物和枢纽靶点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真武汤方中的核心有效成分作用于多靶点,可能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大鼠肉瘤、大鼠肉瘤同源蛋白1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多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干预HFpEF的发展进程,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真武汤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网络药理学有效成分通路分析分子对接

    抑郁症患者1063例的中医证候要素、伴随症状及其相关性分析

    敖与天郭艳琴郭蓉娟王文博...
    2250-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临床症状分布特征,探索其相关性,分析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的抑郁症患者病历资料,比较患者的抑郁症筛查量表、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辨证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阿森斯失眠自评量表、疲劳量表-14,观察不同抑郁程度抑郁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及临床伴随症状的分布特征,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中医证候要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占比最多,其次是气滞、血虚、阳虚、阴虚等;(2)80.06%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焦虑症状,66.60%伴有失眠,70.56%伴有疲劳;(3)中医证候要素与临床伴随症状整体呈现随着抑郁程度加重,在人群中占比增多,且量化评分亦随之增高的趋势;(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的抑郁、焦虑、失眠、疲劳程度与中医证候要素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失眠、疲劳、气虚、痰湿为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气血阴阳亏虚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基础,七情应激导致的气滞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诱因,治疗上在解郁的同时应当重视补虚.

    抑郁症临床症状证候要素频次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基于系统中医学探讨形气神一体化的内涵及临床意义

    张亚鹏孙霄祝广钦王乐鹏...
    2257-2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立足于系统中医学的元整体原理,深入探讨形气神一体化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临床应用.本研究认为,形气神一体化理论的实质是把人作为元整体构筑的"物质—能量—信息"一体化框架,其生理内涵是"物质—能量—信息"这一生命活动的有序稳态,而病理内涵则是其失序失稳.在系统中医学元整体原理指导下,形气神一体化思想可以有效指导临床诊疗,阐释疾病的病理演变,应用于疾病诊断的整体分析,并在系统性疾病调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气神一体化强调形气神相互作用与平衡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关键,不仅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也为养生提供理论基础,从而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疾病的病理本质,并制定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疗策略.文章提倡在诊疗过程中依托气化理论进行察神、调气、调形的一体化临床实践.运用形气神一体化的新思维模式,凸显了人体元整体性在临床病理分析、诊断与治疗指导中的重要作用.

    系统中医学人的整体性元整体原理形气神一体物质—能量—信息

    海纳百川治学,分型辨证诊疗,无私奉献育人——中西医结合大家祝谌予

    祝肇刚薛钜夫庞博赵进喜...
    2262-2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祝谌予教授师从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是中国当代中医学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家、中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是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性人物.祝谌予教授先学中医而后又东渡日本学习西医学,治学兼收并蓄,倡导中西医结合,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重视教育,完善中医教学体系,为培养医学人才倾注了毕生的智慧和心血.祝谌予教授医德高尚,无私奉献,其勤于学习、重视创新的精神影响深远,实是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学者之楷模.

    祝谌予学术思想名医经验中医教育

    基于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离子通道探析"辛以润之"的现代机制

    王新硕李翠娟巩振东呼睿...
    2267-2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辛以润之"指以辛味药治疗燥证以达润燥目的的治法,常被医家应用于临床燥证的治疗.然辛味药多具有助燥伤阴之弊,"辛以润之"的内在机制为何,一直困扰着历代医家.后世医家多从金水相生、升达肝脾以及阳生阴长等角度认识辛以润之的机制,然究竟为何,始终没有统一意见.现代研究表明,辛味药与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family 1,TRPV1)离子通道存在密切联系.TRPV1离子通道可被辛热刺激激活,许多辛味中药可以充当TRPV1离子通道的激动剂,且TRPV1介导的生理功能与辛味药的功效高度相似.另外,TRPV1离子通道可以通过调控Ca2+、紧密连接及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表达等方式影响水液代谢.因此辛味药通过激活TRPV1离子通道调控Ca2+、紧密连接及AQPs表达进而影响水液代谢可能是"辛以润之"的实际效应机制之一.

    辛以润之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钙离子紧密连接水通道蛋白

    基于机器学习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型脑电特征的提取与实现

    雷敏徐敏杰黄幸张梓寒...
    2271-2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缺血性中风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中医学运用辨证论治在临床中改善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结合现代化临床研究方法挖掘证型与疾病的内在关联有一定临床价值.脑电图可以客观地记录大脑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生物电信号,反映时刻变化的脑功能状态,具有把握证型动态时空性特点.对脑电信号进行深入处理分析是提取脑电信息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脑电特征提取包括时域、频域、时频域、非线性动力学分析、高阶谱分析、大脑功能网络、脑电微状态.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脑电图信号的识别可以提高分类的准确性,使中医辨证智能化、客观化.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决策树、随机森林、K最近邻算法、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对脑电特征进行分类.本研究基于机器学习的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的不同类型脑电特征,构建缺血性中风证型中医辨证模型,旨在为今后临床中医证型诊断的统一化、辨证治疗的标准化提供方法和技术支持.

    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型脑电图特征提取机器学习

    国医大师何成瑶治疗子宫肌瘤常用角药撷萃

    申慧程海兰程力
    2277-2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总结国医大师何成瑶辨治子宫肌瘤的临证思路.何成瑶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理念提出"干血内结、阳气郁结"是子宫肌瘤发病的主要病机.治疗方面,善于运用中药功效和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形成角药配伍增强疗效.月经期予桃仁—杏仁—白芍攻补兼顾,破干血生新血润燥,实现瘤消而不虚;非月经期予三棱—莪术—土鳖虫以攻为主,促进气机通畅、包块缩减、疼痛减轻;在整个月经周期内,予党参—黄芪—白术使气血自给自足,增强阳气的作用,促进月经期干血排出,非经期攻而不虚.祛除干血后,运用苦寒之品金银花—连翘—栀子三药清里热,透邪外达,使热邪顺势而下.何成瑶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灵活运用角药配伍,为提高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医大师何成瑶子宫肌瘤角药干血内结阳气郁结名医经验中医药治疗

    王成祥从风、寒、瘀、饮论治特禀质外感后久咳经验拾萃

    季舒杨程淼肖遥杨琳...
    2281-2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染后慢性咳嗽属于中医"久咳"的范畴,中医在其治疗上具有显著的优势.王成祥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本病大多患者属特禀质这一特殊体质,当外邪引动便可出现咳嗽症状,迁延不愈,从而形成慢性咳嗽.王成祥教授认为特禀质的致病基础为阴火流窜,根本为心阳不足.同时在对大量感染后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发现此类咳嗽的内在病机为风、寒、瘀、饮四种邪气交争导致咳嗽阵作.针对核心病机,王成祥教授以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祛寒饮为主要治法,风、瘀各从其治,标本兼顾,力求全面治疗疾病,在临床上取得了确切的疗效.

    感染后咳嗽特禀质邪气交争风寒咳嗽瘀血咳嗽痰饮咳嗽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