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球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球中医药
环球中医药

王永炎(名誉),张伯礼(总编辑)

月刊

1674-1749

hqzyy@126.com,hqzhyy@163.com

010-65269860

100711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597室

环球中医药/Journal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及时关注我国中医药最新学术热点,积极推介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致力于深化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王永炎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张伯礼院士任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临床经验、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文化、名医心鉴、中医病案析评、综述、中医药热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肉豆蔻气味特征研究

    胡锦阳朱小玲孙国园王玥璇...
    1055-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不同产地肉豆蔻药材气味特征和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不同产地肉豆蔻气味响应值进行主成分分析、Loading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结合柠檬烯、萜品烯、薄荷醇、黄樟醚、甲基丁香酚5 种化学成分的味觉值绘制成分与味觉之间的回归分析图,利用气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肉豆蔻挥发油中柠檬烯、萜品烯、薄荷醇、黄樟醚、甲基丁香酚5 种化学成分含量,判断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对不同产地肉豆蔻味觉值的影响.结果 主成分分析可以显著区分不同产地肉豆蔻,线性判别分析中个别地区有重叠现象.味觉分析系统显示肉豆蔻在酸味、苦味、涩味上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甲基丁香酚对酸味影响最强,萜品烯对涩味影响最强.结合不同产地肉豆蔻药材中柠檬烯、萜品烯、薄荷醇、黄樟醚、甲基丁香酚 5种化学成分含量,得出总含量与酸味、苦味、涩味均呈现正向相关.结论 电子鼻、电子舌的气味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区分不同产地肉豆蔻药材气味特征,结合5 种化学成分含量发现,化学成分不同种类及量的变化对肉豆蔻药材气味性状会产生影响,为药材性状鉴别提供了一种新颖且科学可靠的技术手段.

    肉豆蔻气味差异挥发性成分电子鼻技术电子舌技术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方法及网络药理学的芪玉颗粒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

    陶然李一芃叶丹妮王梓旭...
    1065-1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方法(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及网络药理学技术探究芪玉颗粒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UPLC-Q-TOF/MS技术对芪玉颗粒的入血成分进行研究,再以入血成分为药效成分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预测芪玉颗粒治疗糖尿病可能的作用机制,并建立高糖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模型验证芪玉颗粒对糖尿病大鼠磷脂酰肌醇 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threonine-protein kinase1,AKT)-磷酸化的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糖原合成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 入血成分分析共鉴定出葛根素、黄芪甲苷、白杨素、大豆苷等17 个原型成分和来源于咖啡酸、葛根素、阿魏酸、大豆苷等成分的69 个代谢产物,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共得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1(threonine-protein kinase1,AKT1)等98 个关键靶点及癌症的途径、胰岛素抵抗等 144 条通路.芪玉颗粒给药9 周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显著下降(P<0.001),PI3K、AKT、GSK-3β明显升高(P<0.01,P<0.05,P<0.001).结论 通过血清药物化学结合网络药理学挖掘预测芪玉颗粒防治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为芪玉颗粒的降血糖作用机制研究及质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动物实验初步证实了芪玉颗粒可通过调控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发挥预防治疗糖尿病的作用.

    芪玉颗粒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降血糖作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方法

    更年期综合征病机多变,辨证当分清层次;临床症状复杂,治疗当内外合治

    马堃史云王凤兰赵进喜...
    1079-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又称"绝经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是由于卵巢功能退行性改变、脑垂体功能亢进、雌激素水平低下所导致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证候群.其发病率高,症状表现各异,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现代医学治疗主要包括激素补充和非激素药物治疗等.中医认为本病核心病机为肾虚,补肾兼以调和阴阳为其基本治法.该病症状表现复杂,影响全身各个系统,所以治疗当从更年期核心病机、更年期具体临床表现、更年期继发或并发疾病三个层次进行辨证论治.此外,应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注重发挥中医内外治各种优势疗法,以求改善患者症状,帮助广大妇女患者平稳渡过该阶段.

    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综合征肾虚治疗层次内外合治

    黄元御扶阳抑阴治则及组方用药初探

    刘晓莹方文凯李秋慧袁亚美...
    1085-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元御崇尚"四圣",注重阳气,尤重中阳,认为脾胃之气为中气,中气健运则人体安康,在《四圣心源》提出扶阳抑阴的治疗原则.中气不运则百病由生,其根源在于土湿水寒木郁,故扶阳以扶中阳为要,包括温补中焦及调降胃逆,同时兼以温肾、达木;抑阴则以祛湿为要.因此,扶阳抑阴治则包括培土祛湿、补益中焦、降逆、温肾、达木五大治法.本文从"中气"出发,分析黄元御扶阳抑阴治则的用药、组方规律,发现其用药多以温药为主,茯苓、甘草是培土祛湿的要药,干姜、人参是补中焦要药,半夏是降逆要药,附子是温肾要药,桂枝是达木要药.根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原则,黄元御组方特色在于用药精简,重在调中气、扶中阳,常以扶阳抑阴第一方——黄芽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应用.观黄元御治疗哮喘的医案,可知其辨证的核心亦在于中气,扶阳抑阴为治病的根本原则.

    扶阳抑阴中气黄元御黄芽汤治法用药

    浅析李杲《脾胃论》治疗泄泻的学术思想及用药特点

    翟文静揣强赵蒙蒙贾苏杰...
    1088-1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脾胃论》是李杲的代表著作,他继承并发展先师张元素的升降浮沉用药思想,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以升降浮沉理论为指导,创制了许多千古名方,临床疗效显著.李杲首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重视胆对于全身气机升发的重要意义.对于泄泻,李杲认为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功能障碍导致湿盛太过为其根本病机,因此在治疗上,不同于前人的淡渗利下之法,而是提出补脾和升阳思想,主张补中升阳、升发胆气来调整人体的气机.本文从升降浮沉的角度探讨李杲治疗泄泻的三个方剂,即益胃汤、升阳汤、升阳除湿汤,通过将方中各类别药物的用量相叠加,并将病因病机与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李杲在治疗泄泻的过程中有着以化为主,重升轻降,善用风药的特点,即重视补益脾胃元气,善于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并稍加柴胡、升麻二味风药顺势提升,使机体恢复失序的气机,从而使疾病得愈.李杲从升降浮沉的角度出发,分析泄泻之病机,探求泄泻之治法,并依此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治疗思想,值得学习借鉴.

    《脾胃论》李杲泄泻升降浮沉益胃汤升阳汤升阳除湿汤用药特点

    灸法治疗衄血的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徐笑李君
    1092-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灸法治疗衄血的古代中医文献记载十分丰富,早在《足臂十一脉灸经》中即有论述,后世文献中陆续发现取穴、灸治壮数、施灸方法等相关记载.本文对古代中医文献中灸法治疗衄血相关论述进行梳理,将其归纳为文献溯源、取穴特点、施灸方法及剂量四方面.取穴特点包括多取阳经腧穴如手足太阳经和手足阳明经,重视局部腧穴如兑端、囟会、上星,重用远端特定穴如五输穴、八脉交会穴及郄穴;衄血的施灸方法包括艾炷直接灸,对侧取穴施灸的方式,如单侧鼻衄可灸取对侧少泽穴等穴位止血;根据腧穴所在部位、病情轻重及患者年龄决定施灸剂量大小.总结古代医家运用灸法治疗衄血的治疗特点和方法,以期为现代临床治疗衄血拓宽治疗思路与途径,提供历史与理论依据.

    灸法衄血古籍取穴灸量

    姜德友教授治疗心系疾病角药拾萃

    宋成彬张东帅
    1096-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姜德友教授针对本病提出心阳不足为致病基础,阴血亏虚为传变枢纽,火热燔灼为扰动因素,血脉瘀滞为最终转归,提出寒虚热滞、血脉失利、神志失常为心系疾病基本病机.姜德友教授临证屡用土鳖虫、鸡血藤、丝瓜络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用生晒参、红景天、葶苈子共理充血性心力衰竭,用甘松、莲子心、葛根协稳快速心律失常,用龙齿、茯神、夜交藤调治失眠,用合欢花、石菖蒲、远志颐治抑郁症,用青礞石、柴胡、龙骨、牡蛎合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

    心系疾病角药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快速心律失常失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臧福科教授振腹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

    李恪丞黄圣郭俊明李多多...
    110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总结臧福科教授运用振腹疗法治疗 2 型糖尿病的学术观点、临床经验及诊疗特色.臧福科教授认为2 型糖尿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治疗原则是"燮理阴阳,调达气机,助运气化",取穴原则是养阴清热、调补宗元二气.在施术过程中应注重元气的阶梯转输,发力时要达到轻、巧、柔、透的"暗劲"方式,以腕部松振法为主.通过对背俞穴、任脉和其他特定穴位的按揉以及腹部胰腺反射区的振腹操作,从而调理脏腑气化,实现对2 型糖尿病改善内分泌、调节血糖的作用机制.我国2 型糖尿病发病率高,由于心理因素和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早期药物干预的治疗现状呈现依从性差的特点.振腹疗法具有接受度高、易开展、经济实惠的优点,相较于药物干预,此种干预措施是一个更适合我国国情的较优选择,值得在未来临床推广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关注和尝试.

    2型糖尿病消渴推拿振腹疗法调筋理脏臧福科

    李惠林运用汗消下三法祛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孟璐张鹏翔王喜明余紫嫣...
    1104-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李惠林教授认为其发病关键在于"邪气".患者因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因素致各种邪气内蕴脏腑、痹着肌肉,阻滞经络发为本病.同时邪气久蕴于内有"致瘀""致虚"的发展趋势,病理产物的堆积和正气的虚弱进一步加重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情.李惠林教授紧扣患者病机,提倡应以祛邪为治疗首则,并从患者身心方面综合考虑,将张从正的汗吐下三法灵活改为汗消下三法,给邪以出路,达到邪去正复病安的目的.临床使用中,汗法强调轻解发汗散邪,常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消法意在行气消壅祛邪,常使用黄连温胆汤、当归拈痛汤加减;下法重在散瘀逐邪,常选用抵挡汤以及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祛邪同时不忘顾护正气,若患者正虚已甚,则可扶正后再行祛邪之法.李惠林教授基于中医传统攻邪理论进行守正创新,提出了汗消下三法祛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治思路,并临证多选用经方治疗,为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提供了临床经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李惠林邪气祛邪汗消下经方

    秦伯未从痰饮阳虚论治慢性支气管炎

    黄廷轩王成祥满天刘国星...
    1108-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代海派名医秦伯未在内科肺系诸病颇有独到见解,现中医学多将慢性支气管炎归属于"咳嗽""喘证"范畴,而秦伯未将本病归属于中医"痰饮"范畴,认为本病治疗不应局限于咳嗽、喘息."咳喘"仅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标中之标","痰饮"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标中之本",而"阳虚"才是慢性支气管炎的"本",因此"痰饮""阳虚"为治疗重点.对于本病,秦伯未温阳补虚以治"本",常用苓桂术甘汤温养后天之本、金匮肾气丸温煦先天之本,并配合化痰涤饮之法以治"标",常用三子养亲汤合涤痰汤降气消痰、小青龙汤散寒蠲饮.秦伯未治疗本病颇具特色,认为人体阳气以脾肾之阳为主,强调脾肾阳虚对本病发病的重要性,因而具有"肺病治脾肾"的治疗特点;用药上秦伯未灵活变通,权衡施方,对感受温热之邪或饮邪化热的患者常放弃一般治法而改用辛寒宣化上焦之法;秦伯未擅用膏方,膏方长于滋补尤为适合本病,在治疗时间上两者亦相契合.秦伯未强调膏方并非一味蛮补,应做到补正必兼泻邪,邪去补自得力,攻补兼施才可救偏却病.

    中医药秦伯未痰饮阳虚慢性支气管炎学术传承标本孟河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