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球中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球中医药
环球中医药

王永炎(名誉),张伯礼(总编辑)

月刊

1674-1749

hqzyy@126.com,hqzhyy@163.com

010-65269860

100711

北京东四西大街46号597室

环球中医药/Journal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环球中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期刊,2010年入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以国内外中医药专业人员为主要读者。及时关注我国中医药最新学术热点,积极推介中医药最新学术成果、致力于深化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王永炎院士任名誉总编辑,张伯礼院士任总编辑。主要栏目有:述评、论著、理论探讨、临床经验、学术论坛、争鸣、海外中医、中医文化、名医心鉴、中医病案析评、综述、中医药热点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取穴规律分析

    虞兵兵王婷婷方俊霖郭云...
    1537-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紧张性头痛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的自建库起至 2023 年3 月31 日有关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文献.共检索到783 篇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符合纳排标准文献90 篇.采用 Excel 表格建立数据库,统计并分析符合纳排标准文献的腧穴选取频次、归经、所属部位、特定穴位等方面的应用规律.运用 SPSS 25.0 软件对出现频次≥16 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并绘制树状图、冰状图及旋转空间载荷图.结果 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的临床应用中风池为最高频腧穴,紧随其后的是百会、太阳、头维等腧穴;腧穴归经主要是督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所属部位应用最多的为头面部,其次为下肢、上肢;特定穴以原穴最为常用,之后是输穴与络穴.聚类分析得到 3 类腧穴配伍关联聚类处方,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为一类;印堂、神门为一类;风池、太阳、头维、百会、合谷、四神聪、率谷为一类.因子分析共提取5 个腧穴配伍单元公因子.分别为F1(丰隆、三阴交、太冲、足三里)、F2(风池、头维、百会)、F3(四神聪、率谷)、F4(印堂、神门)、F5(合谷、太阳).结论 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取穴以近部取穴为主,主要是百会、太阳、头维等穴位,同时重视循经取穴、远端取穴与特定穴的使用,常配合辨经、辨证理念治疗.通过数据挖掘针刺治疗紧张性头痛取穴规律,为其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针刺紧张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头风取穴规律经络文献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验证探讨郁金—水红花子抗肝癌机制

    张海天马重阳叶倩伶陈月...
    1545-1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并通过细胞实验验证探究郁金—水红花子对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筛选郁金—水红花子的药效活性成分,整理并校正其相应作用靶点.通过Ctdbase数据库收集肝癌相关基因靶点,运用Venny筛选郁金—水红花子治疗肝癌的关键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及GO和 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检测不同浓度郁金—水红花子提取物对HepG2 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epG2 细胞Akt、p-Akt、PI3K及p-PI3K蛋白表达.结果 筛选郁金—水红花子活性成分28 个,作用靶点278 个,肝癌靶点35317 个.PPI网络拓扑分析获得45个核心基因,通过GO及KEGG富集分析得到郁金—水红花子干预肝癌的关键信号通路.体外实验表明,郁金—水红花子对HepG2 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可下调Akt、p-Akt、PI3K及p-PI3K蛋白表达.结论 郁金—水红花子对HepG2 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中药网络药理学肝癌HepG2细胞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华医典5.0》对中风病气虚证的用药特点及处方配伍规律

    张静安玉秋姚钰宁许颖智...
    1552-1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中华医典5.0》探讨中风病气虚证的用药特点和处方配伍规律.方法 收集《中华医典5.0》中治疗中风病气虚证的古代及近代处方,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 软件建立规范化数据库,并利用SPSS Statistics 25 和SPSS Modeler 18.0 软件对数据库中处方进行频数、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得到频率>15%的中药 16 味,使用频次前5 位的中药分别是:甘草 70 次、人参 64 次、白术 50 次、当归 43 次、茯苓 41 次.药性多为温、寒、平之品,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主要归脾、肺、心经.药类频次前6 位的中药类别为:补虚药、解表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及活血化瘀药.关联分析得到强关联配对方式 50 种(置信度>0.8、支持度>0.1),支持度前 5 位的药对为白术—茯苓、甘草—陈皮、茯苓—半夏、人参—半夏、甘草—半夏.聚类分析得到聚类组5 类,复杂网络分析得到中风病气虚证的核心处方,共包含26 味中药:人参、半夏、天麻、川芎、当归、木香、桔梗、熟地黄、独活、甘草、生姜、白术、白芍、白芷、竹沥、细辛、羌活、肉桂、茯苓、防风、附子、陈皮、麻黄、黄芩、黄芪、乌药,为六君子汤、四物汤、九味羌活汤合方.结论《中华医典5.0》中记载治疗中风病气虚证的处方呈现以益气养血、祛风解表、理气祛痰为主的处方规律,治疗以补气为核心,兼以祛风、化痰、祛湿之品.需要注意的是,气虚证贯穿中风病发病始终,在中风病气虚证的治疗中,调补后天之气是治疗的关键,运用毒性药物或可成为治疗中风病气虚证的新思路.

    中风病气虚证数据挖掘中华医典5.0用药特点处方配伍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

    中医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疗效及安全性:基于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

    沈宇煌梁志达艾兆秀龚先琼...
    1562-1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中医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疗效仍存在争议,本文拟系统性评价中西医联合抗乙肝病毒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中英文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等中文数据库和Embase、PubMed和Cocha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中检索中医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献,筛选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文献 9 篇,共含 2752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试验组1376 例,对照组1376 例.结果 与单用核苷(酸)类似物相比,试验组治疗能显著提高治疗(≥48 周)结束时的乙肝病毒e抗原阴转率乙肝病毒e抗原血清转换率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率.在治疗24 周后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谷丙转氨酶复常率方面,解毒类方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在治疗(≥48 周)结束时的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谷丙转氨酶复常率、肝脏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变化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药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疗效优于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治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医药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随机双盲试验Meta分析

    基于自噬调控探讨平衡阴阳治疗慢性肾脏病理论创新和临床实践

    朱可芯吴敏卞芝琳韩世亮...
    1573-1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肾脏结构损害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其进展呈进行性、不可逆性.自噬是清除衰老细胞和受损的胞质蛋白的自稳机制,自噬失调则会加速肾脏病的进展,这与中医阴阳平衡理论有着相似的内涵.因此,自噬可能是CKD中阴阳平衡的微观基础.CKD初期,自噬水平尚稳定,宜选方用药遵循调和;中后期肾中自噬水平异常,络脉不和,当调和肾络、心肾平调.当前研究已证实一些中药成分及复方制剂可以通过调节自噬保护肾脏,自噬不足时,当"益火之源",选用性味辛温、苦寒的温阳益气、活血泄浊之品提升自噬水平、加快代谢效率,维持细胞更新与凋亡的平衡;自噬过度时,应"壮水之主",选用酸甘、苦咸之品等益肾填精、补血祛瘀之品降低自噬水平,通过"滋补"或"去瘀生新"的方式避免细胞凋亡与损伤,从而延缓CKD进展.

    自噬慢性肾脏病阴阳理论中医药

    干燥综合征诊断,应明确轻重;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毒增效

    刘维王义军赵进喜王建明...
    1580-1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和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为主且以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原发和继发之分.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在口、眼、鼻、咽等清窍,与肺、脾、肝、肾等多脏相关,病机以阴虚津亏为主,并常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方面,以滋阴润燥为主,或兼以益气、通阳之法,也常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肝解郁、清热燥湿等治法,也有学者强调从风论治.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本病合并脏器受累时有效,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毒增效,有利于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干燥综合征燥痹外分泌腺自身免疫病因病机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

    太阳穴之穴名、定位、刺法考

    司展华周洋宾杨永吉胡庭尧...
    1585-1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太阳穴是经外奇穴,对头面部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该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或 1 寸的凹陷处,因其邻近颅骨薄弱处"翼点",因而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为加深对该穴的认识,笔者查阅古籍和建国后高等中医院校常用教材等文献资料,并结合现代解剖学,对太阳穴的穴名源流、定位和刺法等进行考证.结果发现,太阳穴最早源于《备急千金要方》的颞颥穴;古代以体表血管望诊法为主进行定位,皮下浅表血管对应哨兵静脉,现代教材主要采用体表标志结合手指同身寸法定位;太阳穴致命一说多与深部骨性结构翼点受到外部暴力伤害有关;该穴刺法由点刺放血扩展为针刺肌肉、筋膜、骨膜、激痛点和透刺穴位等.由于古籍定位在翻译成现代解剖术语时有偏差,笔者建议将该穴定位描述为:眉棱骨外端与目外眦旁0.5 寸,两点连线中点向后约1 寸的凹陷处.

    太阳穴翼点颞颥穴穴名定位解剖针刺刺法

    基于"形神一体"理论辨治快速性心律失常

    王赟蒋腾莹宋耀鸿
    1589-1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快速性心律失常起病迅速、病情复杂,容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范畴.心具有"主血脉""主神明"之功,为形神一体之脏,故从形神角度论治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独特优势."形神一体"理论始于《黄帝内经》,具有形神互根、形神体用、形神存亡等三个特征,近现代医家多用借此理论治疗冠心病、脑鸣、癌病、肺结节等多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立起沉疴.故本文以"形神一体"理论为切入点,从理论基础、基本病机和临床治法三个方面探讨"形神一体"在快速性心律失常辨治中的应用,提出正虚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病之本,痰瘀、阴火、气滞为发病之标,五志过极可致心神受损,进而诱发加重心之悸动.本病治疗上强调以形神同调、正邪兼顾为总则,应用健脾益气治本虚、化瘀祛痰治标实、清降虚火止悸动等治法调形以立根本,疏肝理气畅神、重镇潜阳安神、补心养血宁神及非药物疗法调神以安主宰,从而达到形神相安的状态,患者悸动得止.

    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悸形神一体形神同调形神相安理论探讨临证应用

    基于《理虚元鉴》的"三本二统"论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中医治疗

    苌安陈晓涵袁国兴张宇初...
    1594-1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血虚"等范畴.骨髓的生成与肾、脾、肺三脏密切相关,化疗后骨髓抑制是由于先天禀赋正气不足,后天癌毒侵袭,再加上化疗药毒内犯,最终导致脏腑骨髓俱伤而成.《理虚元鉴》是中医虚劳证治的专著,汪绮石在其中提出"三本二统"理论:"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治虚二统,统之于肺脾而已".在治疗思路上,汪绮石认为应"先以清金为主;金气少肃,即以调脾为主;金土咸调,则以补肾要其终".基于《理虚元鉴》的"三本二统"理论、当代各家认识以及基础研究结果,本团队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主张以泻火解毒,滋肺理气、健脾升清,益气养血、补肾填精兼以滋肺补脾三法,由上及下,依次清肺、调脾、补肾,使药达于根蒂.治疗中着重注意在补肺时兼顾清泻肺火,用药时顾护脾胃,在补肾的同时促进肺阴与肾阴、脾气与命火之间相互作用.如此则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可使肾中真火次第上生脾土及肺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骨髓重建、机体恢复健康.

    汪绮石理虚元鉴化疗后骨髓抑制治虚三本治虚二统

    论鸠尾穴之针、灸可行性

    邹忠坊芮靖琳范郁山石罗玉...
    1599-1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鸠尾穴为任脉络穴,膏之原穴,与心神相关,临床应用对多种疾病有效验,但穴位临近要脏,古代医师对人体解剖认识不足,施术工具落后,无菌意识缺乏等条件限制,操作不当极易发生治疗意外,鸠尾穴因此被列为禁忌穴.随着医学发展的不断进步,历史源流与当代诸家认识与实践的深入、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实际解剖结构认识的清晰化,突破了医者对鸠尾穴的禁忌限制,从"不可灸刺"到"可针可灸",且常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疗效,但仍有部分学者苦于古籍禁用慎用记载与临床实效的矛盾而取穴犹豫.故笔者欲引经据典,结合近现代解剖结构与临床实践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望能抒己之见,抛砖引玉,以期为今后能更安全有效地将鸠尾穴应用于临床,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鸠尾穴禁忌穴古籍记载现代解剖临床应用针刺艾灸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