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江学良

旬刊

1009-3079

wcjd@wjgnet.com

0351-4078656;办公电话010-85381901-644

030001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西街77号;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远洋国际中心D座903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ournal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指征与选择策略

    秦建民
    50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符合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20%-40%.目前外科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肝功能失代偿、肿瘤体积过大、剩余肝体积过小、肝内多发转移、癌栓侵及大血管或胆管、远处转移等因素限制手术切除或肝移植.近年来,随着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外科技术和器械发展,以及新的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制,使得一部分无法手术切除或肝移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转化治疗,改善肝功能、缩小肿瘤体积、使脉管癌栓缩小或消失、促进剩余肝脏体积代偿性增大,最终得以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极大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期.

    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指征策略

    肝癌组织中IL-26水平对乙肝相关肝癌术后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

    鲍建亨尚海涛郝成飞刘军舰...
    511-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目前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分期系统对肝癌手术切除后患者预后判断并不理想,早期发现和识别这些术后易复发的患者并进行针对性干预至关重要.近年来肝脏免疫与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6可预测HCC患者的预后,但对于接受HCC手术切除患者的术后5年预后情况尚缺乏研究.目的 分析乙肝相关HCC患者肝癌组织中IL-26对接受肿瘤切除治疗患者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01/2015-06期间在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乙肝相关HCC患者术前资料.免疫组化测量切除肝癌组织中IL-26的表达量,并根据测得全部肝癌组织IL-26水平中位数分为IL-26高表达组和IL-26低表达组.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结果 共纳入131例患者,IL-26高表达组患者的肿瘤>5cm(P=0.026)、微血管侵犯(P=0.009)、TNM分期Ⅲ-Ⅳ期(P=0.045)明显多于IL-26低表达组.IL-26高表达(HR=1.667,P=0.022)、肿瘤>5 cm (HR=1.096,P=0.002)、微血管侵犯(HR=2.696,P=0.006)是HCC切除患者PFS的影响因素.IL-26高表达(HR=1.643,P=0.041)和微血管侵犯(HR=3.303,P=0.016)是HCC切除患者的OS的独立预后因素.IL-26高表达组患者的PFS、OS较IL-26低表达组差(P<0.05).结论 肝癌组织中IL-26表达量与乙肝相关肝癌患者切除术后的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存在相关性.

    肝细胞癌术后IL-26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周露高一雯许松欣路国涛...
    517-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寻找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 用系统评价方式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ecurrent acute pancreatitis,RAP)危险因素,为更好地预防胰腺炎复发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12,经2名研究者筛选文献、提取信息与质量评价后,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5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数和对照数分别为2258例和8482例,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为:饮酒[OR-1.83,95%CI(1.30,2.59),P=0.0006]、吸烟[OR=2.09,95%CI(1.61,2.73),P<0.00001]、胆源性AP [OR=1.82,95%CI (1.28,2.57),P=0.0008]、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 [OR=2.24,95%CI (1.76,2.85),P<0.00001]、酒精性AP [OR=2.68,95%CI (2.03,3.55),P<0.00001]、糖尿病[OR=1.57,95%CI (1.48,1.66),P<0.00001]、脂肪肝[OR=2.05,95%CI (1.22,3.47),P=0.007]、CT评分[OR=3.52,95%CI (2.28,5.43),P<0.00001].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疾病因素(胆源性AP、高三酰甘油血症性AP、酒精性AP、脂肪肝、糖尿病)、行为危害因素(吸烟、饮酒)、相关指标(CT评分)均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相关.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限制,仍需前瞻性大样本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予以验证.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危险因素Meta分析

    miR-128-3p靶向xCT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子机制及其与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吴珺廖旭慧吴勤丽余伟...
    526-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但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分子机制并为完全阐明.胱氨酸/谷氨酸反转运体X(cystine/glutamate antiporter,xCT)被证实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并与细胞的铁死亡有关.目的 探讨miR-128-3p靶向xCT基因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的分子机制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 癌症基因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Oncomine数据库中比较胱氨酸/xCT基因在人结直肠癌及多种实体肿瘤中的表达.肿瘤免疫(tumor immune estimation resource,TIMER)数据库中分析xCT表达水平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关系.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下载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vs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RNA数据集GSE18392,筛序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差异表达miRNA,筛选条件为Log2FC>1,adjP<0.05.microRNA靶基因在线预测算法(Targetscan,miRDB和StarBase)预测xCT上游靶miRNA.GSE18392差异表达miRNA和预测靶基因取交集得到miR-128-3p.并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28-3p与xCT靶向调控关系.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人正常肠上皮细胞及人结直肠癌细胞系、3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xCT及miR-128-3p表达水平.溴化噻唑蓝四氮唑[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转染外源性miR-128-3p-mimic后人结癌细胞(SW480)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无改变.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xCT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筛选并预测miR-128-3p为xCT上游靶向调控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显示,miR-128-3p可靶向结合xCT基因3'UTR区域.xCT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480,LoVo及SW620)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NCM460),(P<0.05),而miR-128-3p在人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肠上皮细胞异(P<0.05).转染外源性miR-128-3p mimic可显著下调SW480细胞中xCT表-达水平,并抑制SW480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xCT在38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miR-128-3p在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中miR-128-3p与xCT表达负相关(rpearson=-0.43,P<0.05).免疫组化显示xCT阳性表达于细胞膜,呈棕黄色颗粒,在癌组织中阳性率63.2%.xCT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P<0.05)和脉管浸润(P<0.05)有关.xCT表达水平与结肠癌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浸润有关(P<0.05),与直肠癌CD8+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P<0.05),而于其他淋巴细胞浸润水平无关(P<0.05).结论 xCT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miR-128-3p可通过与xCT基因3'UTR结合抑制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miR-128-3p/xCT通路有望成为肠癌靶向治疗新的潜在靶点.

    结直肠癌xCTmiR-128-3p铁死亡增殖迁移

    胃黄斑瘤的研究进展

    陈鸿鑫易芳芳吴艳艳祁兴顺...
    537-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黄斑瘤常被认为是胃部的良性病变,是组织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大量脂质后堆积在固有层而形成的.然而,最近研究发现胃黄斑瘤可能与胃部的癌前病变和胃癌相关,内镜下需与胃印戒细胞癌和胃透明细胞癌加以鉴别.

    胃黄斑瘤癌前病变胃癌

    以超声检测为基础的NALFD肝脏脂肪变性的无创诊断

    刘芳
    54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尽管非酒精性肝脏脂肪变性可以逆转,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进展成为NASH、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NAFLD的早期诊断、准确疾病评估成为NAFLD干预治疗、改善预后的重要基础.尽管肝活检作为NAFLD诊断的金标准,但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参考标准,而MRI-PDFF更多用于临床研究中.以超声检测为基础的非侵入性检查也成为NAFLD研究的热点,本文对NAFLD的肝脏脂肪变性的超声诊断技术进行分析,为NAFLD的诊断、疾病评估、治疗干预提供安全和实用的依据.

    受控衰减参数定量超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脏脂肪变性

    信息动态

    549,556,562,后插1-后插5页

    扬州农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

    张云冯心怡李贵庆许菲...
    550-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仍是世界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社会经济因素、生活饮食习惯等可能影响H.pylori感染率.作为胃癌的最重要的可控的病因,根除H.pylori对预防胃癌意义重大.目的 探讨扬州地区H.pylori感染现状及其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01/2019-12期间扬州市上消化道肿瘤内镜筛查项目成员共1412例,对纳入人群进行问卷调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及组织活检.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H.pylori感染率、H.pylori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男女比例为1∶1.5,年龄介于36至76岁之间.扬州农村地区H.pylori感染率为43.8%.在单因素分析中,不同性别以及各年龄范围内感染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吸烟、饮食偏好、H.pylori认知水平、消化道症状与H.pylori感染之间相关性较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中,吸烟是H.pylori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27,95%CI:1.103-1.847).在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病理变化关系的分析中,H.pylori阳性人群表现为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比例明显高于H.pylori阴性人群.结论 扬州地区H.pylori阳性检出率较高,生活习惯与H.pylori感染具有相关性.H.pylori感染与胃部病变进展相关,建议加强宣教,提高地区对H.pylori的防控水平,降低胃癌的发生率.

    幽门螺杆菌影响因素胃黏膜病理变化

    孕前及孕早期母体风险因素与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马小江郑彤彤
    557-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肠道疾病,若未及时治疗,可能会增加严重感染及死亡的风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消化道黏膜受损、早产、肠道细菌作用是本病发生的基本条件,同时受肠道屏障功能减弱、高渗奶方喂养、缺氧缺血性损伤、益生菌使用、胎膜早破等诸多危险因均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病有关.目的 分析孕前及孕早期母体风险因素与早产儿NEC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09/2020-06我院54例早产儿NEC临床资料作为NEC组,另选同期106例非NEC早产儿作为非NEC组.分析早产儿NEC的临床症状,并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早产儿NEC发生的孕前及孕早期母体风险因素.结果 54例NEC患儿临床症状以腹胀、肠鸣音减弱、便血为主,分别占比77.78%、74.07%、64.81%;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孕前吸烟史、孕早期呼吸道感染、肝内胆汁淤积、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3及妊娠期糖尿病可能是诱发NEC的危险因素(OR>1,P<0.05),而孕早期服用维生素D可能是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 早产儿NEC的发生可能与孕前不良生活习惯及孕早期呼吸道感染、肝内胆汁淤积、NLR等有关,故孕前及孕早期需避免上述风险因素.

    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母体风险因素孕前孕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