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江学良

旬刊

1009-3079

wcjd@wjgnet.com

0351-4078656;办公电话010-85381901-644

030001

社址:山西省太原市双塔西街77号;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中路62号,远洋国际中心D座903室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Journal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主要报道和刊登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消化病学者具有创造性的、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等. 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论文, 如食管癌、胃癌、肝癌、大肠癌、病毒性肝炎、幽门螺杆菌、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和基于作者自己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性论文, 将优先发表. 读者对象为基础研究或临床研究的消化专业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新技术的诊疗进展

    李静蕾程平盛卫勇张进祥...
    1035-1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UGIB)是急诊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主要指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死亡率约2%-10%。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由于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根据不同的病因可有多种治疗方法。本文基于以上情况,对AUGIB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展开综述。

    上消化道出血诊断治疗

    心理问题及其干预对消化道疾病的作用

    刘庭玮王春媚慈轶宏刘珺...
    1043-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许多消化道疾病被认为是源于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疾病,发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本文就心理问题及其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和消化道肿瘤的作用作一综述。

    心理问题心理干预消化道疾病

    Hhip和Lpar2基因表达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董赛李国熊方家恒陈鑫...
    1049-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源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研究表明Hhip与Lpar2基因在GC的发生发展中分别发挥着抑制和促进的作用,Hhip基因通过参与Hh信号通路抑制GC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而Lpar2基因通过激活ATX-LPA信号通路促进GC的发生发展。本文就Hhip与Lpar2基因在GC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相关分子机制及未来在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胃癌人刺猬相互作用蛋白基因溶血磷脂酸受体2基因胃上皮内瘤变相关性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DE2A基因在消化系统肿瘤预后及免疫浸润的临床意义

    张钊熊韩强刘树业
    1055-1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消化系统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然而其预后仍不好。探索潜在生物标志物是肿瘤研究的重要方向。我们拟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消化系统的潜在标志物。目的 探究在消化系统肿瘤中PDE2A表达与免疫浸润相关性,探索PDE2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通过HPA、TIMER和UALCAN数据库分析PDE2A在不同消化系统肿瘤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利用GEPIA数据库探索PDE2A在不同消化系统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TIMER数据库探索PDE2A表达与不同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浸润相关性。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PDE2A在不同消化系统肿瘤的遗传突变信息。通过STRING数据库探索PDE2A的潜在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结果 PDE2A基因mRNA和蛋白在肝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和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低于正常癌旁组织。PDE2A高表达的肝癌和胰腺癌患者较PDE2A低表达的患者预后良好。PDE2A表达与肝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和食管癌不同免疫细胞如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呈正相关或负相关。PDE2A基因在胃癌、胰腺癌、结肠癌及食管癌中存在错义突变等遗传改变。结论 PDE2A表达与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浸润有关。PDE2A高表达的肝癌和胰腺癌患者预后良好。PDE2A基因可能为潜在的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治疗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消化系统肿瘤免疫浸润预后PDE2A生物信息学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患者653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方家恒周刚喻玮陈鑫...
    1064-10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胃癌(gastric cancer,GC)因其高死亡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严重健康问题。目前临床上普遍认为胃黏膜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是胃癌的前期阶段。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GIN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GIN的相关因素。目的 准确诊断和早期干预GIN是GC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研究并分析了GI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影响GIN的相关因素,以期更好的区分、指导两种GIN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 收集2010-06/2020-10在我院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653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等数据,以探索与GIN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653例GIN患者中有胃黏膜上皮低级别内瘤变(low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536例(82。08%),胃黏膜上皮高级别内瘤变(high 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117例(17。92%)。胃窦是GIN病变最常发生的部位,占58。35%(381/653)。HGIN组患者中病变大小>2 cm的发生率(27/117,23。08%)是LGIN组(56/536,10。45%)的两倍多。萎缩的发生率在50-79岁年龄组中,肠化的发生率在>60岁年龄组中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此外,LGIN组和HGIN组之间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62)。结论 当LGIN患者伴随高龄,病变位于胃窦、大于1 cm和(或)伴随胃粘膜萎缩或粘膜肠化时,更易发展为HGIN,应给予更为积极的随访和治疗。此外,Hpylori感染对LGIN、HGIN发生的影响或许有待商榷。

    胃黏膜上皮内瘤变胃癌萎缩肠化幽门螺杆菌感染

    胆道出血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王寰郝燕蒙杨爽王晓枫...
    1071-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胆道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病因,胆道出血诊治是困难及具有挑战性的。目的 探讨胆道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高胆道出血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我院2014-2018年确诊的6例胆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出血原因及其治疗方法,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出胆道出血的诊治流程。结果 胆道出血患者6例,男性4例,女2例,26-68岁,平均年龄54。2岁。其中肿瘤病变2例,胆囊结石1例,胆囊假性动脉瘤1例;肝移植术后1例;胆道感染1例。外科手术治疗2例,内镜下治疗1例,血管介入治疗1例;内科保守治疗2例。治愈5例,失血性休克死亡1例。结论 胆道出血诊治是困难及具有挑战性,提高对胆道出血的认识,及时细致的检查和合理选择处理方式,是提高胆道出血诊治水平的关键。

    胆道出血内镜诊断治疗

    介入栓塞术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消化道溃疡大出血的单中心研究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

    伍燕侠李朋
    1077-1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介入栓塞术式是当前治疗本病重要手段,可有效止血,提高救治成功率,目前,介入栓塞术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消化道溃疡大出血效果已得到诸多研究者肯定,但术后再出血发生率较高,加以再出血影响因素众多,仍有10%-30%患者会发生再出血,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且各研究报道结果不一,故尝试通过单、多因素方式分析本地区抗血小板药物致消化道溃疡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 探讨介入栓塞术在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消化道溃疡大出血中应用效果,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05/020-05我院255例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消化道溃疡大出血患者,均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统计止血效果、并发症及预后,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55例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消化道溃疡大出血患者止血有效率为94。90%,并发症发生率为2。75% (7/255);术后随访30 d发现,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消化道溃疡大出血患者再出血率为12。81%,根据30 d预后情况分为再出血组(n=31)和未再出血组(n=211);两组年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间、溃疡史、消化道恶性肿瘤史、Hp阳性、呕血、休克、输血量、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白蛋白(albumin,AL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小板计数(PLT)、溃疡位置、溃疡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现年龄、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间、溃疡史、Hp阳性、休克、输血量、ANC、BUN、Forrest分级Ⅰa是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消化道溃疡大出血预后危险因素,Hb、ALB、PLT是预后保护因素(P<0。05)。结论 介入栓塞术可提高抗血小板药物致老年消化道溃疡大出血患者止血效果,但再出血发生情况不容乐观,与输血量、BUN、Hb等因素密切相关,建议临床做好上述指标监测及干预,以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改善预后。

    消化道溃疡大出血老年抗血小板药物急诊绿色通道内镜介入栓塞术

    HCC病灶EphB4表达水平与超声造影灌注参数的相关性

    盛陈卓娅姚根新张心荣李东...
    1084-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背景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作为一种富血供肿瘤,其血流灌注变化贯穿于肿瘤的整个病理学过程。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通过分析肿瘤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能客观反映其血管生成状态,继而间接反映其病理生物学特征,有着重要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灌注参数与原发性肝细胞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4(ephrin type-B receptor 4,EphB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52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1周内行CEUS检查,测定肝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血流灌注参数:峰值强度(maximum intensity,IMAX)、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流出时间(washout time,WT)。术后将肝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测,测定各组织EphB4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 肝癌组织IMAX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TTP、WT明显短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EphB4表达水平殳MVD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EphB4表达水平与IMAX呈正相关(r=0。862,P<0。05),与TTP、WT呈负相关(r=-0。765,r=-0。781,均P<0。05)。结论 CEUS能定量评估HCC微循环血流状态,其灌注参数与EphB4表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无创性评估EphB4表达水平提供参考。

    超声造影血流灌注肝细胞癌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4

    投稿须知

    后插1-后插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