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天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天制造技术
航天制造技术

陈济轮

双月刊

htgy818@sohu.com

010-68750167;88531537

100076

北京34信箱12分箱

航天制造技术/Journal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航天系统唯一的一份工艺类期刊,受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广大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刊号CN11-1887/V。国内公开发行,发行量1000多册,涵盖航天科技、机电集团各企、事业单位及部分集团外的企、事业单位。《航天工艺》主要刊登航天产品制造技术及民品制造技术方面的科技论文及工艺管理等文章。涉及的专业包括焊接、冷热加工、机械加工、电装工艺、精密加工、微细加工、特种加工及各种难加工材料、非金属材料加工、装配工艺与检测技术、生产的最新成果及工艺动态,具有实用性推广交流价值。文稿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练,逻辑严谨;文中计量单位,文字,标点符号,插图,表格均应符合国标;文稿不应涉及保密内容,不得损害他人权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航空航天领域轻合金缺陷修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海滨徐添乐谢瑞山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修复与再制造是经先进技术修复后使废旧产品质量达到甚至超过新品的操作.本文总结了熔化类修复方法(激光、电弧、电子束增材修复方法等)和基于搅拌摩擦的固相修复方法的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各种修复方法的可修复缺陷形式、是否可连续送料、修复后样件强度及是否产生新缺陷等问题.以轴向送料的搅拌摩擦沉积技术及侧向送料的摩擦辊压增材制造技术为代表的可连续送料固相修复技术克服了金属构件在熔化类修复过程中易造成组织粗化,产生孔隙、裂纹的技术难题,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强高韧铝合金、轻质镁合金等轻质合金构件修复领域的发展趋势.最后指出可连续送料固相修复技术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展固相缺陷修复技术的理论研究、开展不同材料的缺陷修复工艺研究及工程化应用、加快相关修复装备的建立是未来亟需研究的重点工作.

    金属缺陷修复熔化类修复方法固相修复方法接头强度伸长率

    基于模拟负载变化的运载火箭伺服系统动态特性研究

    李泽宸李雨清李勇冯加印...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伺服系统负载环境下的性能测试需求,设计一种可同时施加常值力矩、惯性力矩、弹性力矩以及摩擦力矩,且可完成产品安装刚度调节的负载模拟系统,并完成其结构子系统、液压子系统及电气子系统的方案设计,同时开展了模拟负载变化对伺服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在完成负载模拟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后,通过搭建Simulink仿真模型分析了惯量、负载力矩以及刚度对伺服系统角位移动态特性的影响.其中,惯量的增大导致谐振峰位置前移且幅值增大,常值力矩和摩擦力矩对谐振峰位置无影响,但其数值增大引起幅值的降低,而刚度增大会导致谐振峰位置明显后移.通过将该仿真结果与伺服系统动态特性的指标要求相结合,为负载模拟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伺服系统负载模拟系统负载力矩动态特性数学模型

    超高强度钢35CrMnSiA形变热处理工艺研究

    李忻婷王猛吴军李增辉...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超高强度钢35CrMnSiA进行调质处理,研究回火温度对35CrMnSiA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对调质态35CrMnSiA钢开展三道次旋压成形试验,研究不同去应力退火温度对旋压态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5CrMnSiA钢在890℃/1h油淬+560℃/3h空冷调质处理后进行总减薄率为80%的三道次旋压成形,当去应力退火制度为300℃/2h空冷时,35CrMnSiA钢力学性能最佳,其抗拉强度为1446MPa,延伸率为11.5%.

    35CrMnSiA调质态旋压去应力退火力学性能

    运载火箭贮箱焊缝射线数字成像自动检测技术研究

    郑雪鹏王文强王飞吴振成...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我国运载火箭常态化、高强密度发射形势下贮箱快速、小批量研制需求,以全面提升贮箱结构产品数字化检测能力为目标,结合贮箱小口径和大长径比结构特点,设计了以细长悬臂梁及探测器展开机构导轨为核心的运载火箭贮箱环缝射线数字成像检测装备;经验证,检测图像质量满足GB/T 3323.2-2019技术等级A级要求,较传统射线照相检测检测效率提升8倍.

    运载火箭贮箱焊缝无损检测射线检测数字成像检测等价性

    Ce含量对2195铝锂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赵和安胡丽敏李爱文张帅...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采用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万能拉伸试验机等方法,研究了不同Ce含量对2195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195铝锂合金中添加0.2%含量的Ce能显著细化铸态组织晶粒,添加Ce含量过多会导致组织晶粒粗化;添加0.2%Ce能保证合金强度不发生明显变化,并显著提高合金塑性.

    Ce含量2195组织性能

    基于栅极用碳/碳复合材料铺层角度的优化

    魏贺冉罗锐祺张承双闫联生...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子推力器是航天器的加速装置,其栅极用碳/碳复合材料部分采用铺层方法制备而成.本文以铺层法制备栅极材料为背景,为了观察不同铺层角度对碳/碳复合材料在同等静压力的冲击下发生的结构变化和形变程度影响,通过使用T700碳纤维/酚醛预浸带为原材料制备得到2mm厚的碳/碳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并得到相关力学性能参数,从而建立有限元模型对不同铺层角度复合材料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最后通过仿真结果分析,在同等静压力冲击下,[0/90]9铺层结构变形程度最大,且已经发生失效,材料被破坏,而[0/45/90/-45]5铺层结构变形程度最小,且材料结构完整性较好,在此实验条件下,是最稳定的铺层结构.

    离子推力器碳/碳复合材料T700/酚醛预浸带层合板仿真模拟

    一种新型天线支架轻量化设计与仿真

    赖国泉张帅刘双荣易文韬...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支架作为天线的结构载体,是满足天线特殊安装空间,特定指向角度的重要部件.针对日益严苛的设计要求,传统制造方法难以满足某型号天线兼顾轻量化、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基于以上现状,提出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天线支架一体式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案.借助Inspire结构优化软件仿真优化得到了新型天线支架一体式轻量化三维模型,同时强度、刚度校核表明新型天线支架满足性能指标要求.与传统经验式设计方案相比,采用拓扑优化技术得到的新型一体式天线支架的材料分布更加合理,且用量更少,减重达到40%.同时,原有的设计制造周期从6个月缩短到1个月,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的研制周期.新型设计方案以仿真来驱动设计,形成高效的结构设计方案,突破天线产品支架结构设计技术瓶颈,实现天线单机性能的全方位升级.

    拓扑优化天线支架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

    一种八柔索驱动并联调姿吊装机构运动学分析与尺度优化

    李海鑫徐春光邸高雷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吊装系统需求整体空间较大,或调整位姿方向单一,无法保证在一定空间限制下驱使物体发生多自由度运动.本文提出一种采用八条绳索驱动的并联机构,能够实现X、Y、Z方向的平移和绕X、Y、Z轴转动的六个自由度.分析了该机构的运动原理.采用闭环矢量法求解物体运动时各个绳索的长度,根据螺旋理论,建立静力平衡方程计算各个绳索的受力,并且对结构尺寸进行尺度优化,实现最小驱动力下的机构最大承载能力.

    并联机构绳索驱动闭环矢量法尺度优化

    自动化点胶方法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柏文锋李航吴俊娴杨小健...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印制板组件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点胶加固也出现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传统的点胶方式采用人工手持硅橡胶的点固方法,一致性差且生产效率很低,成为生产流程中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创造性地采用了视觉性自动化点胶的方式,从点胶方式、点胶参数探究等方面进行工艺技术探究,提高印制板组件点胶加固的效率和一致性.

    自动化点胶操作硅橡胶航天制造

    S6系列金属框架连接器线缆组件高可靠性装配工艺

    王羚薇王玉龙王威刘剑...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S6系列金属框架连接器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不同的绝缘体部件与壳体配合形成多种型号,可实现普通低频、电源、高速差分、高频、光接触件混装,实现信号集成传输.本文通过分析某项目中使用的S6系列连接器线缆组件功能需求和使用特点,结合连接器结构特点详细介绍了其装配流程、技术要求及实施要点.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方案能够满足本种连接器线缆组件电气性能以及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要求.

    S6电连接器装配工艺压接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