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天器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天器工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航天器工程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彭成荣

双月刊

1673-8748

htq@spacechina.com htq501@139.com

010-68746793;68746067;68745881

100094

北京5142信箱116分箱(海淀区友谊路104号)

航天器工程/Journal Spacecraft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航天器工程》期刊于1992年由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创办,2006年10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公开发行,2007年开始公开发行,双月刊。本刊目前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期刊主要以航天器工程技术与经验交流为主,具有鲜明的工程特色,区别于“学报”的纯学术属性。《航天器工程》期刊严格保密审查,未通过保密审查的文章不予以刊登。经过十几年的办刊历程,本期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成为反映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代表性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遥感卫星任务智能决策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

    杨芳景丽萍黄敏陈雄姿...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遥感卫星任务决策的特点,研究如何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执行任务时产生的大量动作、指令和遥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训练.为了给遥感卫星任务建立机器学习方法,探索机器学习辅助遥感卫星任务智能决策的可行性,并探讨机器学习模型对卫星任务数据的适应性和处理效率.借鉴地面相关人工智能系统成熟的机器学习架构,研究建立遥感卫星任务相关智能决策的机器学习方法,并给出了机器学习的样例.研究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的适应性很强,初步实现了遥感卫星自主任务决策,并达到一定的准确率,对卫星任务智能决策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

    遥感卫星任务智能决策机器学习样本模型

    相控阵馈源反射面天线在星载SAR中的应用

    王楠郎宇禹卫东倪江...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5米S频段合成孔径雷达(S-SAR)卫星是一个采用相控阵馈源反射面天线体制的SAR卫星,从5米S-SAR天线技术要求出发,阐述了采用相控阵馈源反射面天线体制的理由,介绍了该种天线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性能特点.给出了天线系统组成和部分典型的实测结果.相控阵馈源反射面天线的创新点在于,该种天线是相控阵天线和反射面天线两种技术体制的融合,兼具相控阵天线可靠性高、波束控制灵活和反射面天线易实现大口径、轻量化、高收纳比的特点,在一些应用场合可以实现资源和效能的最优化平衡.对相控阵馈源反射面天线的特点做了说明,以期为该技术路线后续发展完善提供参考.

    相控阵馈源反射面天线星载合成孔径雷达

    基于月球掩星观测的星上全自主校时方法

    侯祥震刘玥付凯林钱霙婧...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自主任务规划和自主导航任务对星上时钟准确性的依赖程度,以及当前卫星广泛依靠地面和全球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等外部系统校时的现状,提出利用星上姿态敏感器测量月球掩星现象,根据星载高精度星表反演掩星精确时刻,进而校正星上时钟,为自主导航和自主任务规划提供高精度时间基准.首先推导了掩星时间序列以及对观测时刻偏差的最小二乘算法,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校时修正量计算方法,其次对掩星事件的可探测性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利用仿真对基于遗传算法的星上自主校时仿真系统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显示该时钟校准方法有效且可行,偏差优于0.005s,可作为微小卫星、深空探测等项目星上校时的备用手段.

    月球掩星时间序列最小二乘法遗传算法星上自主校时

    面向在轨组装结构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

    黄天翔卫锦程王磊吴爽...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型航天结构在进行在轨组装时其构型与动力学参数不断改变,针对某一中间构型的传感器优化布置难以适用于在轨组装阶段的其余构型.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组装有效独立法(Assembled Effective Independence,AEFI)的传感器优化布置方法.该方法对在轨组装阶段各构型的有效独立系数进行加权求和,提出了基于各组装阶段结构目标模态数量的权重计算方法,最后采用倒序删除法获得面向在轨组装结构的最优传感器布局.针对某一典型在轨组装结构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选取了"I"型、"T"型以及"H"型构型三种典型组装阶段.结果表明,AEFI方法实现了所有组装构型的传感器最优布置.

    传感器优化布置在轨组装组装有效独立法结构健康监测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固定蜂窝板辐射器性能优化

    王建鹏郭彤陈亮姜文杰...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低轨卫星高散热性与减重需求,提出一种蜂窝板辐射器的优化设计方案.研究表明,外贴热管能够提高辐射器散热能力与表面温度均匀性.以热管-管路布局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利用优化拉丁方试验法生成72套样本组合,并采用误差最低的径向基函数(RBF)构建代理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迭代得到的最优方案提高散热能力超过1/4,表面温度均匀性改善65%且辐射器总质量降低32%.通过绕轨运行热控能力分析得到,优化方案的散热器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以及显著的减重优势,可为固定式空间辐射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辐射散热器数值仿真多目标遗传算法代理模型散热优化

    地球静止轨道LAR防静电白漆太阳吸收比变化分析

    文佳佳谢荣建钟思源程锦铭...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LAR防静电白漆具有低吸收发射比,能够喷涂于不同形状的物体表面,是重要的航天器热控系统组成部分.文章收集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相机遮光罩外表面喷涂LAR防静电白漆的在轨7年和4年数据,结合遮光罩在轨热分析模型,得到白漆太阳吸收比随在轨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轨2年后,白漆太阳吸收比由0.200退化为0.330,5年后变为0.357,年退化率由7.90%降低至0.55%,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根据该退化模型,预测10年后白漆太阳吸收比为0.357.利用热分析模型及在轨数据,能够得到白漆在轨退化性能,为航天器热控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满足航天器长寿命及高效散热的需求.

    地球静止轨道LAR防静电白漆太阳吸收比退化性能

    一种SAR卫星用锂电池智能充电方法

    徐军杨帆肖连辉陈乃铭...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锂电池长寿命和大脉冲供电的需求,文章在SAR卫星用顺序开关并联串联调节器(S4R)型充电系统上设计了一种充电算法,利用载荷的当圈光照期用电电量,实时调整锂电池的充电倍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锂电池的智能充电.突破传统先恒流后恒压的充电方法,降低了锂电池充电过程中的极化效应和产生锂枝晶的概率,延长锂电池在轨使用寿命.经SAR卫星下传遥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充电算法实现了锂电池的智能充电,可以为后续有长寿命要求和大脉冲负载的卫星用锂电池充放电制度提供参考.

    锂电池充电算法极化效应

    空间锂离子电池组非耗散均衡控制方案

    张龙龙宋鼎李雅琳刘鹏...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能量密度和可靠性等性能指标要求的提升,空间锂离子电池组逐渐成为航天器储能装置应用和发展的主流,其寿命和性能极大地依赖于对串联单体电池的均衡管理.为提高基于双向直流/交流(DC/AC)变换器的非耗散均衡管理单元对空间宽温度工作范围的适应能力,降低在轨时的损耗,文章在空间锂离子电池组非耗散均衡控制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双向DC/AC变换器的谐振频率跟踪控制方法,利用全数字锁相环对变换器固有频率进行实时跟踪,使得双向DC/AC变换器始终工作在系统谐振状态.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谐振频率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固有频率变化的跟踪,在宽范围内变换器始终工作于软开关状态,从而降低了开关器件损耗,提升了均衡管理效率.锂离子电池组非耗散均衡控制方案的在轨应用实现了电池管理产品的升级换代,保障了航天器锂离子电池组的在轨安全运行.

    空间锂离子电池组非耗散均衡控制双向直流/交流变换器谐振频率跟踪控制

    半柱段体装太阳电池片在轨受晒效率分析

    钱程俊常亮吴会英唐涛...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半柱段体装太阳电池片的柱形航天器,通过姿态二维对日,使截面ΣA 的法线n始终与太阳矢量μso重合时,电池片曲面Σ的受晒效率最大;航天器姿态一维对日模式下,受晒效率与轨道太阳角β有关,|β|值越小,受晒效率越低;姿态固定模式下,截面ΣA的法线n相比于太阳矢量μso更靠近Y轴时,受晒效率更大,若航天器在轨任务要求姿态固定(如对接、抓取等),采用半柱段体装方案,应合理设计航天器整体结构,使贴片曲面对应截面ΣA的法线n相比于在轨任务期间太阳矢量μso,更靠近Y轴.

    体装太阳电池片受晒效率柱形航天器自主任务规划

    星载软件在轨重构系统设计方法

    陈昌麟王旭李娟曹一荻...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卫星研制任务需求多变且部署周期更短带来的对软件在轨重构升级的迫切需求,文章提出了一种星载软件在轨重构系统设计方法.基于RS422总线和CAN总线,设计了重构系统的数据接收和多通道数据分发架构.通过协议层设计,提出了进行重构数据丢帧补发的方法,重构系统依据协议对收到的数据帧进行校验、缓存,再分发给软件重构目标单机.整个流程各个环节均有校验措施设计以保证软件重构的可靠性.通过试验验证表明:该系统可满足卫星星上软件重构的需求,可以为星载软件在轨重构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在轨重构软件升级CAN总线RS422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