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魏仕民

双月刊

1671-8275

xuebao5020@126.com;xuebao5020@sina.com

0561-3115020

235000

安徽省淮北市相阳路146号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ibei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探赜

    李凌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过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控制、反馈跟踪、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评教数据不足、评教效率低、评教信度不高等问题.通过构建多元数据采集、多维度数据分析、多元评价、多形式评教反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运用证据和数据开展全过程、多主体、多维度教学活动评价,提高评教时效和可信度.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路楠王奇陆宏
    48-50,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鼓励他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包括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课程育人、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文化资源,从而更好地有助于使"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大思政"的理念深入人心,从多渠道多维度来不断强化协同育人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融合应用

    善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张玉丁志春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很多先进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的价值表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高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优化教学内容形式、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完善学校制度等方面入手,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能.

    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钟文苑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故事和精神之"钙",具有记忆性和传播性的思政教育功能是新时代高校讲好思政课的生动教材.当前,红色资源日益从传统的实物形态向现代的网络形态拓展,在大数据技术驱动的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积极把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构建红色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并从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不断推进和延伸的智能化教学活动.

    智慧教育红色资源大数据思政课教学大学生

    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以淮北师范大学为例

    唐燕飞葛徽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关系民族区域的稳定发展,是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保障.结合淮北师范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现状,从实践层面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三选培、三把关"党员发展机制,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一互助、两辅导员"成长联系机制,搭建少数民族大学生"三位一体"社会责任教育实践平台,为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师范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一融双高"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探究

    李东玲李心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教育应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将"一融双高"模式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整体上规划,通过加强政治导向增强组织建设、设计多元教学、打造党建项目、健全工作机制、深入社会实践等途径,以高质量党建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一融双高"高校思政教育

    高职"大数据金融"课程数字化赋能教学探究——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方若曦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金融"是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教学改革中新增设的课赛融通、理实一体化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的能力基础及学习特点,制定了基本教学、进阶教学及高阶教学三个层次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训操作软件的技术赋能及教学软件的平台赋能实现全面数字化赋能教学,提升教学过程的交互性,并采用多指标量化教学效果,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这些数据记录也将用于专项分析和深入数据挖掘,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大数据金融"课程职业教育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

    推动奉献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朱玲玲阚明兴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奉献精神.奉献精神作为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追求和价值取向,历来被中华儿女推崇和践行.将奉献精神融入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明确价值导向、优化培养人的方式方法、遵循教育的根本宗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要从创新课程内容、加强队伍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三方面积极推进.

    奉献精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心灵的涤荡:张承志小说《黑骏马》中的寻根内涵

    谢乙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承志的《黑骏马》通过"骏马"这一贯穿全文的草原意象吟唱出壮丽凄美的"草原法则",以凄美的爱情悲剧构建起富有感染力的人性选择,揭示出草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与疏离.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文化的追寻也从一开始对生命的赞颂转向对文化的思考.《黑骏马》从批判和兼容并包的角度思考自身文化,将文学化为涤荡心灵和度量自身的工具.

    张承志《黑骏马》寻根内省

    《聊斋志异》中书生题材小说折射出的蒲松龄思想

    耿鑫
    8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聊斋志异》中有不少书生题材的小说,其描写了书生与狐鬼花妖相遇、相伴生发的一段段奇缘.这类文学作品折射出蒲松龄的内心世界和思想,包含了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体现了科举制度下士子的孤愤与执著;也流露出作者矛盾的女性观:既有对女性追求自我人生行为给予的肯定,又坚持用纲常礼教对女性进行严苛要求.蒲松龄是一个时代早觉者,他在封建社会里苦苦挣扎求变,虽不能完全摆脱封建社会落后观念的影响,但他对人文主义情怀和理想的坚守为黑暗的封建社会带来了道德的曙光.

    《聊斋志异》书生题材科举女性观时代早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