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西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西医学
华西医学

石应康

月刊

1002-0179

hxyxqk@yahoo.com.cn

028-85421298

610041

四川成都武侯区国学巷37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华西医学/Journal West China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为临床综合性季刊。主要刊载临床科研论著、临床经验、短篇报道等文章。循证医学为本刊国内首创的特色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疗法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与思考

    李佩芳周宗科陈佳丽宁宁...
    1509-1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探索新的医疗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疗法(digital therapeutics,DTx)应运而生。目前DTx在骨科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该文结合笔者应用DTx的体验,总结了 DTx的定义和形成过程,以及数字健康、数字医疗、DTx的关系,评价了现有骨科相关DTx产品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效果,分析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DTx在骨科中的全面发展及应用奠定基础。

    数字疗法骨科数字健康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专家共识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宁宁...
    1514-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临床推进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的重要举措。但目前针对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缺乏可靠证据推荐指导临床护理实践。为此,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护理学组以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为主题,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结合相关领域专家临床经验,形成专家共识,提出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9条推荐意见,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下床活动专家共识

    《WHS压疮治疗指南——2023更新版》解读

    雷常彬何凌霄廖灯彬曹华...
    1520-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解读了《WHS压疮治疗指南——2023更新版》相比《伤口愈合协会压疮治疗指南2015更新版》在多个关键领域的核心更新内容,包括体位和支撑面、感染、伤口床准备、外科治疗、辅助治疗;同时深入解读2023更新版指南的新增内容(严重压疮患者的姑息性伤口护理),以便为国内医务人员快速掌握压疮治疗领域的最新动态、规范治疗流程、提升治疗效果提供高效、便捷的参考工具。

    压疮压力性损伤临床实践指南指南解读

    脊柱内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龚双全崔立强谢世明叶宇...
    1526-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脊柱内镜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9月于绵阳市骨科医院采用脊柱内镜(水介质)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颈椎Cobb角和病变椎间隙高度变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手术效果及神经损伤恢复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者29例,其中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34±8。96)岁,平均病程(17。31±6。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69±3。4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NDI[(3。55±3。09)vs。(17。28±5。51)分]、Cobb 角[(15。25±4。83)vs。(-1。34±7。50)°]、椎间隙高度[(8。04±0。82)vs。(4。67±0。95)mm]、JOA 评分[(15。90±1。11)vs。(11。17±1。65)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JOA 评分改善率评估显示,优16例,良11例,中2例,优良率93。10%。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脊柱内镜(水介质)辅助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脊柱内镜颈椎病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寰椎椎弓根螺钉自动规划中的可行性研究

    刘昕邓佳燕申丹伟林旭...
    1531-1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辅助寰椎平行于矢状面的椎弓根螺钉自动规划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完成颈椎CT扫描人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人群的80%作为训练模型(训练组),20%作为验证模型(验证组)。将训练组的颈椎CT原始数据导入ITK-SNAP软件进行特征点标记,并选取4个特征点。采用空间关键点定位算法对训练组的寰椎标记点进行训练,以获取4个特征点的加权函数模型。最终将算法进行编译,形成可视化界面,导入验证组的寰椎CT数据计算椎弓根螺钉路径。结果 共纳入CT扫描人群500例。其中,训练组400例,验证组100例。空间关键点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47±0。16)mm;规划的椎弓根螺钉中心线与椎弓根内边缘平均距离为(2。86±0。12)mm。对于寰椎椎弓根足够容纳直径3。5 mm的椎体,能安全进行平行于矢状面的椎弓根螺钉置入和三维显示,无皮质突破的情况。结论 对于寰椎平行于矢状面的椎弓根螺钉规划,基于前、后结节和双侧切点的空间定位算法进行训练,能获得安全和准确的椎弓根螺钉AI规划路径;为骨科机器人自动置钉提供理论基础。对于寰椎椎弓根狭窄或异型的椎体,需要进一步扩大训练数据,以扩大该算法的适应范围和提高其准确度。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空间关键点寰椎椎弓根螺钉

    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谢彬胥鸿达邓海涛李明凡...
    1537-1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PSIS-A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8月-2024年1月因胸腰椎骨折于绵阳市骨科医院住院需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将纳入患者分为机器人组与徒手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辐射剂量及时间、植钉准确率、小关节侵犯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患者60例。其中,机器组28例,徒手组32例。机器人组术后第3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优于徒手组(P=0。003)。除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次数外(P>0。05),机器人组的手术时间、平均植钉时间、术中辐射剂量均低于徒手组(P<0。05)。机器人组植钉准确优秀率高于徒手组(94。6%vs。84。9%;x2=7。806,P=0。005);机器人组和徒手组的植钉准确可接受率(96。4%vs。91。1%;x2=3。240,P=0。072)、螺钉小关节侵犯率(7。2%vs。14。1%;x2=3。608,P=0。05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IS-A型机器人辅助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应用前景巨大。

    机器人徒手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

    双通道与单通道椎板间入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廖烨晖叶入裴唐超唐强...
    1543-1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discectomy,UBED)与经皮单通道椎板间隙入路内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uniportal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single lumbar disc-herniation,s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采用UBED或PEID治疗的sLDH患者共52例,统计并比较UBED组和PEID组患者的手术、临床和影像指标。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以及术前腰疼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腰部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椎间隙高度率(disc height ratio,DHR)和矢状面旋转角(sagittal rotation angle,SR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UBED组术后出现脑脊液漏1例、类颅内高压综合征1例;PEID组术后出现类颅内高压综合征2例,术后1。5年复发1例。两组患者术后和随访过程中腰疼腿痛VAS评分、腰部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D组和PEID组手术时间[(138。3±28。0)vs。(113。5±34。2)min]、术中出血量[(58。6±24。4)vs。(45。7±20。3)mL]、术后引流量[(48。7±16。9)vs。(30。0±13。4)mL]、术后下床时间[3。4(3。0,4。0)vs。2。3(2。0,3。0)d]、术后 1 d 腰疼 VAS 评分[(2。87±0。55)vs。(2。24±0。6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术后1 d腿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时腰疼腿痛VAS评分、术后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时ODI评分、术后1年时DHR、术后1年时SRA及术后1年时MacNab评价结果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BED和PEID均可安全、有效治疗sLDH,且具有相似的并发症和临床疗效;PEID在减少软组织损伤、缩短围手术期恢复方面则更具有优势。

    单侧单通道内镜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间入路

    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使用氨甲环酸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张慧伟刘凯
    1551-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使用氨甲环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跨度为建库至2024年8月,收集所有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及危险差(risk difference,RD)进行分析。结局指标为术中视野、手术时长、平均动脉压、凝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氨甲环酸组术中视野清晰度评分优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MD=9。10分,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4。05,14。15)分,P=0。0004],手术时长短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MD=-12。07min,95%CI(-17。21,-6。93)min,P<0。00001];两组在平均动脉压[MD=-1。08mmHg(1 mmHg=0。133kPa),95%CI(-3。13,0。98)mmHg,P=0。30]和凝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RD=0。02,95%CI(-0。01,0。06),P=0。22]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肩关节镜修复肩袖损伤患者,使用氨甲环酸可改善视野,减少手术时间,且不增加凝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氨甲环酸肩关节镜肩袖修复

    脊柱手术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邱娅茜李佩芳朱红彦张林...
    1557-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脊柱手术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self-perceived burden,SPB)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5月-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的脊柱手术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SPB量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调查脊柱手术患者SPB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230例。其中,无SPB组113例,SPB组11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支付方式、家庭成员数量、疾病诊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照顾者身份、照顾者性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17例SPB患者中,轻度SPB 83例(36。09%)、中度 SPB 27 例(11。74%)、重度 SPB 7 例(3。04%),其 SPB 平均得分分别为(24。06±2。92)、(33。07±2。87)、(44。86±4。56)分。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婚姻状况、疾病诊断及照顾者性别是脊柱手术患者SPB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脊柱手术患者的SPB处于轻中度水平,且受患者婚姻状况、疾病诊断及照顾者性别因素的影响。

    脊柱手术自我感受负担影响因素

    两种不同随访干预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蒲兴翠屈俊宏宁宁陈佳丽...
    1563-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患者采用单纯线上随访模式与线上+线下的综合随访模式,两种不同随访方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8月-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行综合随访模式,对照组实行单纯线上随访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8、26和52周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华西心晴指数、随访满意度、并发症及再入院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者83例。其中,对照组41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个人基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8、26和52周关节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52周华西心晴指数与随访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随访模式在对患者直接的身体评估、伤口情况评估、深入沟通交流、及时反馈与调整等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提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