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章
华章

吕钦文

旬刊

1009-5489

jlhuazhang@163.com

0431-85320552,81182781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7520

华章/Journal Huazhang
查看更多>>坚持理论创新,繁荣社会科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蒙古文字在民族品牌推广传播中的作用

    李江
    130-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古文字经历了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至今仍在蒙古族同胞中广泛使用,并成为蒙古民族标志性的文化符号之一。蒙古文字作为一种充满民族审美情趣,又兼具文化传承的视觉符号,发现它的传播价值,并在民族品牌推广传播中继续发挥它的优势,是每个致力于民族品牌推广的参与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蒙古文字民族品牌传播作用

    从“凡字大慢板”看评剧的唱腔改革

    齐艳志
    13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唱功为展现力的评剧艺术,需要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唱腔的改革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唱腔符合时代的需求符合剧情的需求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评剧改革创新凡字大慢板新凤霞

    浅析《沙漠里的爱情》士兵与雌豹的爱情悲剧

    苏双双
    13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沙漠里的爱情》描述了一个迷路的法国士兵和沙漠里的一只雌豹之间的“爱情”故事,这场看似浪漫的人与兽之间的爱情故事由和谐美好逐渐走向死亡的悲剧有其必然性。本文将从当时法国的社会背景以及人性观的角度来分析士兵与母豹的爱情悲剧。

    人与兽的爱情社会背景人性悲剧

    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

    孙喜凤
    13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英语在其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英语公示语也因此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公示语的翻译中出现了许多错译,乱译,死译,错误拼写现象,给外国朋友和英语学习者带来了困惑。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公示语本身的特点阐述了实际生活中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原则,并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帮助理解。

    公示语汉译英特点原则技巧理论

    新媒体艺术传播与艺术发展的可持续性研究

    王晨高云娇
    13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创作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创作实践天空,通过艺术创作手段和媒介来增加更多的表现形式,使数字化媒材的创作逐步应用在电影、数字摄影、计算机游戏等新媒体中,新媒体艺术的出现,促进了艺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本文对新媒体艺术传播与艺术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分析研究。

    信息技术新媒体艺术传播艺术发展可持续性

    “伟大的抽象”--解读蒙德里安的新造型主义

    王思奇
    135-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蒙德里安作为20世纪“新造型主义”的代表者,对现代艺术的设计观念和艺术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新造型主义表现手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绘画的写实风格,更是对设计艺术的一种再创造。本文通过分析蒙德里安的艺术作品,进一步阐述了新造型主义的表现特点,并对他的艺术精神和思想观念做出了深入的探讨。

    抽象蒙德里安新造型主义

    浅析电影之美

    王雪
    136-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之美美在和导演的斗智斗勇上,每一部完整的电影它都离不开导演的精心设计离不开演员的用心演绎更离不开电影音乐的完美契合。

    电影之美电影音乐电影结构

    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及翻译思考

    王莹
    137-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关语作为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法,其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主要是有意的利用谐音相同,或者是一词多义的现象,使原本的句子本身产生另外的具有幽默、讽刺意味的语言效果,并且通过形象的对人物性格或者是心理活动的生动反映,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容易促进读者的想象力。本文也就对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的修辞效果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其各种翻译方法进行了探讨。

    英美文学作品双关语修辞效果翻译

    弗洛伊德自我防御视角下的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小说分析

    夏美玲
    138-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兼学者,她不仅在小说创作方面获得了成就,在文学评论、传记、文学史和剧本方面也都取得了成就。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对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磨砺》、《冰雪时代》和《红王妃》进行分析。分析三部作品中人物为了重塑自我所采取的调节策略。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自我防御机制《磨砺》《冰雪时代》《红王妃》

    从“剑气箫心”看龚自珍诗作中的生命体验

    杨苏立
    139-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龚自珍的诗文是一面镜子,它烛照社会人生,洞察风风雨雨,在心灵深处作个性化的评判。“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为心声,烙上了他生命体验的真迹。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他对政治抱负、对人生苦难的真切而细腻的体验,凝萃于其诗文的灵魂--“剑气箫心”中。这是龚自珍诗文的真谛,是需要解读的关键,更是他艰难生命特色的真实写照。

    龚自珍诗歌生命体验剑气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