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章
华章

吕钦文

旬刊

1009-5489

jlhuazhang@163.com

0431-85320552,81182781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7520

华章/Journal Huazhang
查看更多>>坚持理论创新,繁荣社会科学。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

    阎燕
    108-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海勒也被誉为“黑色幽默的泰斗”。作者将黑色幽默的艺术特色在作品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本文从小说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三个方面分析了作品中的黑色幽默这一艺术特色,以期读者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艺术特色

    英语硬新闻语言的批评话语分析

    岳巍巍
    109-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闻语篇中,批评性话语分析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根据语言学家福勒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和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对硬新闻语言进行分析。本文将从批评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角度分析内容为粮食危机、灾难和经济危机的硬新闻。

    批评话语分析硬新闻系统功能语法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方言词汇与河北民俗

    张立娟张慧强
    11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文本中,包含着相当数量的河北省涿鹿县暖水屯方言。其中的方言词汇更能折射出具有地域色彩的民俗文化。通过对部分方言词汇的研究,可以窥见暖水屯人民的生活民俗、心理民俗以及性格民俗。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生活民俗心理民俗性格民俗

    汉、维语拟声词研究概况对比

    张豫丽
    11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拟声词在汉维两种语言中都是十分发达、富有形象色彩的一类词,使用范围广。摹拟声音出神入化,增强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但一直以来,对汉维拟声词的研究众说纷纭,两种语言在对拟声词的研究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汉语维语拟声词概况

    王维山水诗的禅意特征

    刘潇昱
    112-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诗人王维诗风和孟浩然接近,二人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而王维因为家学的原因,加上个人对于佛教的皈依,使得他的山水诗自有一种禅意在里面,诗与禅相通,这成为其山水诗的独特特征。

    王维山水诗禅意

    试论苏轼与辛弃疾豪放词词风的差异性

    黄晨铭
    113-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史上,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当提到豪放派时,我们会不由自主想到两个人苏轼与辛弃疾,他们是豪放派的大家,都满怀慷慨豪迈的情怀,奔放热烈的情感,开创并奠定了豪放词派,树立了他们在宋词历史上的地位,大大推动了宋词的发展,后人称他们二者为“苏辛”。二者作为豪放派的代表,都有着很高的造诣,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在词坛上独树一帜,生活在北宋时期的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生活在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则奠定了豪放词派,宋词在前仆后继的推动之下达到顶峰,但是两位词人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性格特点,人生经历等的不同,豪放词的风格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将主要探讨和分析苏轼和辛弃疾豪放词词风的差异性。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差异性

    关于许译“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几点思考

    周方衡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先生一直以其独有的翻译理论活跃于当今译坛。文章以许译“不爱红装爱武装”(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为切入点,从风格标记、形象思维、发挥译文语言优势三个层面探析此译文的合理性;最后指出文学翻译须遵循艺术创造的原则,并努力朝着翻译文学这个终极目标发展,而且应该沿着此道路一直走下去。

    风格标记形象思维译文语言优势文学翻译终极目标

    浅析2014年答记者问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冯香
    11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译具有即时性和现场性。因此,译员在口译现场,如何在短时间内选择应对不同语言文化特别是由此引起的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译员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2014年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的交替传译实践为例,通过分析经典语句的引用和口语化的表达实例,笔者发现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译员在现场更倾向于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及时有效地传递出信息,传播了文化,实现了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交替传译跨文化交际归化与异化

    寻根文学中“家”母题的文化意蕴分析

    邹佳敏
    119-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寻根文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是对于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寻根文学是以文化寻根为初衷或者母题的一种文学形式,由此,其中包含有一种乡恋之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歌颂、传承与反思。本文主要对寻根文学中“家”母题的文化意蕴进行浅析。

    寻根文学“家”母题传统文化浅析

    浅析电力英语的语言特点及英汉翻译技巧

    闫枫李志远
    12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电力英语作为科技英语的一个分支,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电力英语的翻译在国际合作,前沿技术探索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英语有着自己特有的语言特点,所以本文将从词汇,句型,修辞三个方面分析电力英语的语言特点,并根基这些特点尝试探索相应的英汉翻译技巧。

    电力英语特点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