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大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大学

王道平

双月刊

1008-1763

hdwkxb@163.com

0731-88821883,88821734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湖南大学期刊社行政办公室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教育部主管湖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报道湖南大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亦发表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的优秀学术论文,系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众化"与苏区文艺的经验价值

    宋剑华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生于江西中央苏区的"文艺大众化"运动,是中国现代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苏区军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土地革命战争的思想主张,同时还为延安文艺和解放区文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价值。这种经验价值具体表现为:以识字扫盲运动为前导,尽可能提升工农大众的文化水准,进而为"文艺大众化"运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以"红色山歌""图画讲演"及"活报剧"为表现形式,将革命宣传与群众娱乐融为一体,开辟了一条"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有效途径;以"工农剧社"为孵化器,培养苏区自己的艺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艺大众化"的艺术品味。总而言之,苏区"文艺大众化"运动的经验价值,就是追求"娱乐性"与"革命性"的完美统一,并在中国现代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创造了"人民文艺"的早期形态。

    "文艺大众化"运动苏区文艺经验价值

    "阅读"梁启超:少年胡适文学观的初步养成

    罗先海袁旸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循着胡适日记、书信、少时创作及回忆录等文献资料,可以发现梁启超著述及文章在少年胡适文学观生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胡适秉承"实用文学观",把文学创作视为"新民"工具,从社会教化角度进行价值评判,渴望效仿梁启超借言论影响世道人心;为使文章达到开启民智的效果,胡适则学梁启超让读者跟其思想走,在创作中积极贯彻"读者本位意识",使文章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应;依托当时形成的特定集体阅读机制,梁启超的文章及思想也促成了胡适"少年气质"的养成,帮助少年胡适开启新的学术眼界。

    胡适梁启超文学观读者本位

    论科马克·麦卡锡的问题意识与文学介入

    刘曼诗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当代杰出小说家科马克·麦卡锡以敏锐的问题意识将所忧所思介入小说创作,思考并反思社会问题、战争问题和生态问题。在对社会问题的介入中,麦卡锡将家庭衰败与贫穷、酗酒、吸毒和犯罪等问题建立起因果联系,认为家庭衰败导致的儿童社会化不足和精神问题让衰败家庭中成长的群体成为社会问题人群,饱受贫穷之苦,步上酗酒、吸毒和犯罪的道路。在对战争问题的介入中,麦卡锡通过回顾美国历史上发生的战争揭示战争带来的苦难并警示未来核战的危险,表达了作者反对战争的和平立场。在对生态问题的介入中,麦卡锡追溯农耕畜牧社会到工业社会日益严峻的 自然环境问题,想象未来的生态灾难,勾勒出生态不断恶化的进展过程,传达作者对生态问题的认识与焦虑。通过不断介入人类共同存在和可能面临的问题,麦卡锡积极引导读者认识、思考和反思这些问题,谨防灾难性悲剧。

    科马克·麦卡锡问题意识文学介入

    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修与道学思想的复兴

    许家星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修白鹿洞书院是朱熹道学思想的具体实践与展开,朱熹借此以官方力量宣扬周程道学,建立道学思想的根据地,对此后道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意义。朱熹力主周程道学,批判佛老之学与儒门内部王学、苏学,以扭转道学的弱势地位。朱熹复活书院的活动与其弘扬道学的 目的紧密结合,他采取了请求朝廷支持、刊刻道学文字、撰写诗文、开展讲学、确定学规等多种形式。朱熹竭力树立周敦颐在理学道统中的开创地位,确立了白鹿洞书院作为道学重镇的意义。

    白鹿洞书院朱熹周程道学

    10至14世纪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本土化

    王曰美葛宁
    124-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10至14世纪朝鲜半岛的统治者虽以佛教治国,定佛教为国教,但对儒教亦非常重视。除东亚儒教文化圈的辐射影响外,统治者借助儒教打击佛教势力过度干政,也是其重视儒教的主要动因。太祖、光宗和成宗三朝是尊儒华化政策的奠基期,此后继任者们基本遵循此制。这一时期朝鲜半岛的儒学发展历经政治性儒学、诗文儒家和学理性儒学三大阶段,代表人物分别为崔承老、李奎报和李穑。其王朝通过官学私学并举,置科举选拔官吏,设立经筵制度,设置汉语讲授机构"通文馆",以及派遣留学生等举措,形成了系统、完备的儒学教育体制。10至14世纪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本土化,为后来朝鲜王朝以儒教治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朝鲜半岛儒学本土化

    美国实体清单制度对我国实体影响及应对策略——基于中兴、华为、联邦快递案的实证研究

    欧福永范知智
    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基于技术霸权,利用实体清单制度等单边制裁手段对我国经济、科技等领域进行干涉,削弱中国的技术竞争力,触及中国安全。我国出台《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等法律法规,积极应对美国制裁,维护国家安全。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在大国博弈下,面临执行实体清单禁令和受到中国反制裁立法体系处罚的两难困境。基于此,我国应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上,引入严苛的反制裁实体要件体系,并在逻辑上确立反制裁法律制度适用的平衡机制。我国在反制裁法律体系优化中应综合考虑行政救济机制的具体规则、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工作机制的程序性规范等因素,从而助力中国实体通过相关救济制度走出困境。

    实体清单不可靠实体清单经济制裁反制裁技术遏制

    论企业数据安全合规中的行刑衔接

    赖早兴孙沁怡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数据安全合规包括行政合规与刑事合规,两者都存在行刑衔接问题。在企业数据安全行政合规中,要从实体和程序两个角度实现行刑衔接,突出数据行政主管机关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的监督作用,防止以罚代刑,并解除行政人员在合规处理中涉嫌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后顾之忧。对于企业数据安全的刑事合规,要在系统的企业刑事合规法律体系中建立行刑衔接制度,发挥数据主管行政机关在企业数据安全合规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并重视企业数据安全刑事合规建设失败后的行刑衔接。

    数据安全企业合规引导与激励行刑衔接

    新质传播力的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

    燕道成蒋青桃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来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呼吁传媒行业升级传统传播力,形成新质传播力。传统的传播力基于功能主义范式,局限于传播效果的维护和提升,新质传播力应该从实践范式中获得新的拓展。新质传播力是传媒多元实践对政治实践、经济实践及文化实践的组织、锚定和嵌入,是传媒机构以媒介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实践能力,是对传统传播力的纠偏与拓展。新质传播力摆脱了传媒业由传统媒体主导的大众传媒业的思维定势,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彰显了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与理论品质。发展新质传播力需要拓宽传媒机构的实践范围,从内容的传播者、内容与用户的连接者转变为平台融合者、服务集成者,进而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新质生产力新质传播力实践范式

    平台企业数字适老化改造的话语实践——基于"关怀"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方惠郭静怡
    153-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平台企业的数字适老化改造项目与公益宣传片为研究对象,关注其中针对老年群体的关怀话语实践,揭示平台企业如何通过战略性地部署"关怀",将老年群体纳入银发产业之中。研究发现,平台企业通过调整老年需求的可见性,选择性地回应了适老化的要求,倾向于将数字融入置于家庭化的场景之中,诉诸子女的数字反哺与老年人的自我关怀来克服数字融入的难题,并将市场化的媒介使用作为解决方案。研究认为,"关怀"话语伦理化了企业逐利性的市场需求,将有利于企业商业利益的价值判断加之于老年群体之上,创造了 一场幸福晚年的数字迷思。

    平台适老化科技向善老年群体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