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赵佳荣

双月刊

1009-2013

skb4618538@hunau.net

0731-84618538

410128

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湖南农业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为更好的凸现面向“三农”的办刊特色,促进学校学科的成长,使刊物真正成为“三农”工作的思想库,本刊常设“三农”论坛、农村经济研究、农村社会调查、农村社会研究、农业教育研究、县域经济研究、湖南经济研究、滚动开设经济理论与应用、企业经济、法学研究、管理科学、教育研究、文史哲、语言文字研究等栏目,重点报道各类学科中涉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及农村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形成基础、理论体系与时代价值

    陆卫明王文辛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于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新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粮食问题思想的继承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对当代世界与中国现实国情的清醒认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因子的吸收转化.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内容丰富,系统阐发了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战略举措以及战略保障等一系列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为解决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原创性理论贡献.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粮食安全篇,为解决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也为"建设没有饥饿贫困的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做出了中国贡献.

    习近平粮食问题国家粮食安全"三农"工作重要论述

    习近平特色农业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

    徐静万俊毅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特色农业发展理念萌芽于其七年知青时的乡村农业生产实践,形成于地方从政时的区域农业发展探索,升华于治国理政时的大国农业体系构建.随着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习近平认为新时代特色农业发展应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绿色生产体系和新型经营体系,营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习近平特色农业发展理念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农业理论,是引领"大国小农"高质高效发展特色农业的行动指南,是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遵循,为世界提供了推进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

    习近平"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特色农业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

    政策性农业保险提升了农业经济韧性吗?——基于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权天舒李靖张晖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矩估计法测算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并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总体较高,呈波动趋稳态势;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规模经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赋能农业经济韧性;在农业自然风险高与外贸依存度高的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更为显著.

    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经济韧性双重差分法

    技术培训对农户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马永喜丁芮俞书傲
    27-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以水稻、小麦和玉米主产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韧性评估模型、内生转换模型以及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培训对农户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技术培训能显著增强农户粮食生产韧性,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培训可以通过促进农户增加内部投资来提升粮食生产韧性,而不能通过促进农户增加外部投资来提升粮食生产韧性,土地经营规模则在技术培训对农户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中有正向调节作用;内部投资的中介效应和土地经营规模的调节效应在小麦和玉米种植户中更为明显.

    粮食生产韧性技术培训农户

    数字素养对农户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基于CRRS的微观证据

    罗光强彭丽鹏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农户数字素养-行为响应-粮食生产脆弱性的三位一体分析框架,理论探析数字素养对农户粮食生产脆弱性的影响,并采用 2020 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CRRS)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数字素养提高可以降低粮食生产脆弱性,进一步用工具变量估计、倾向得分匹配、遗漏变量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青年和较高学历的户主家庭具有显著性行为响应效果;中介效应表明,农户数字素养通过资本配置效率提高、生产行为创新、市场空间拓宽,降低粮食生产脆弱性.

    农户数字素养行为响应粮食生产脆弱性

    藏粮于地:土地利用对粮食单产的影响

    刘晗张应良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藏粮于地"战略背景,采用全国 10 省(区、市)950 户农户数据,在将土地利用分为规模经营、可持续耕作、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土地利用对农户粮食单产的影响效应与路径.结果表明:规模经营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呈先增后减趋势,即呈倒"U"形关系,可持续耕作能够显著提升粮食单产,而结构调整显著负向影响粮食单产;规模经营在可持续耕作、结构调整影响农户粮食单产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对于耕地禀赋不同的农户,规模经营、可持续耕作对农户粮食单产的影响存在差异性.

    土地利用粮食单产规模经营可持续耕作结构调整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与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县域政府竞争的调节效应

    马胜利邓祥艳赵礼强
    55-6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协调发展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利用 2012-2021 年中国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渐进 DID 分析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作为准自然实验与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生态环保督察通过资源调控、纵横联动、监督威慑、约谈问责等多元化的行为,形成要素集聚、组织变革、文化重构及服务整合等多种效应显著促进了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县域政府竞争对这一关系通过"创新补偿效应"和"遵循成本效应"起到先增后减的倒U形非线性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环保督察政策对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会因地理区位、粮食生产区域属性以及电子商务示范县资格的不同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因此,在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县域政府竞争强度和县域差异,有效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县域政府竞争环境保护督察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渐进DID

    乡村数字治理的村民参与行为研究——基于湖南省36个村务微信群688名村民的实证分析

    熊春林黄炯贺容煜刘芬...
    67-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社会认知理论和PEST理论模型,基于湖南省 36个村务微信群 688名村民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行为.研究发现,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受邀性行为明显多于创造性行为,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外部环境以及村民自我效能感与结果效能感正向显著影响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受邀性行为和创造性行为,且村民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效能感在外部环境与村民参与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建议进一步优化乡村数字治理的外部环境、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效能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创造性行为,以此促进乡村数字治理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乡村数字治理村民参与效能感受邀性行为创造性行为

    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

    魏素豪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推行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乡村治理模式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经达成共识,然而"一肩挑"如何影响农村基层治理效能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理论和实证问题.基于行政村层面的微观数据,考察了"一肩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级组织负责人"一肩挑"显著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一肩挑"的协调功能有助于提高村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村庄集体经济发展,进而提高村集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一肩挑"的控制功能通过重构乡村治理组织权责,推动农村公共事务管理效率提升,进而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此外,在城市郊区、人口规模较大或村干部主体素质较高的行政村,"一肩挑"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提出完善"一肩挑"制度设计、优化"一肩挑"推行策略、健全"一肩挑"监督机制的建议.

    "一肩挑"公共服务集体经济乡村治理

    乡村新内生发展何以提升治理效能?——基于关中G村的调查

    李博张家阳郭荔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新内生发展理论和陕西省G村的治村实践,构建"供需对接-资源转化-效能提升"分析框架,通过对乡村新内生发展路径的总结与提炼,探究新内生发展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的逻辑.研究发现,在国家资源与村民利益实现供需对接的前提下,乡村外生发展受到注意力竞争与外部关系网络的影响,村内关系网络中的特定节点在实现本土资源有效整合中发挥关键作用.乡村内外生发展以及集体经济的壮大,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机制包括找回村民主体性,激发村内治理活力;强化社会认同,形塑乡村秩序;重构乡村关系网络,培育村民公共精神.

    新内生发展资源转化治理效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