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

熊楚才

双月刊

1007-1032

zkb4618035@hunau.net

0731-84618035

410128

长沙市芙蓉区湖南农业大学内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面向全国征稿、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湖南省首届十佳科技期刊和美国《CA》、俄罗斯《Pж》和英国《CAB》等数家权威数据库来源期刊,优先优惠刊登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的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论文,有作物栽培与育种、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畜牧兽医、水产、茶学、果蔬、园林花卉、农业工程、食品科技、生物技术、学研产亮点等主要栏目,是农林、水产、师范及综合院校相关学科的师生、农业科研管理和推广人员及农业干部的重要参考文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苗期不同叶龄喷施多效唑对优质籼稻倒伏性状的影响

    刘玉喜熊佳铭吴建军杨晓艳...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优质晚籼稻'泰优553'和'玉针香'为材料,在水稻秧苗的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进行多效唑处理(15%多效唑1 500 g兑水750 kg),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在水稻成熟期测定水稻的农艺性状与产量、茎秆的物理性状、力学和抗倒伏特性,并分析植株抗倒伏特性与主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 个时期喷施多效唑均显著增加'泰优 553'的产量,而对'玉针香'的增产效果不显著,其中 1 叶 1 心期和 2 叶 1 心期处理下'泰优 553'的产量较对照处理分别增加了 20.63%和 15.29%;2 个时期喷施多效唑均可降低 2 个水稻品种成熟期的株高,缩短其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和茎壁厚度,从而提高节间充实度和折断弯矩,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在2叶1心期喷施多效唑较1叶1心期喷施更能提高'玉针香'的抗倒伏能力,其中2叶1心期处理下'玉针香'茎秆抗倒指数较对照显著增加了 36.46%,而 1 叶 1 心期处理下'玉针香'茎秆抗倒指数较对照处理差异不显著;多效唑对'玉针香'的抗倒伏参数的影响大于'泰优 553'.总之,苗期合理喷施多效唑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成熟期的抗倒伏能力,但不同品种的长效效果可能不一样.

    优质晚籼稻多效唑苗期抗倒伏能力

    丛枝菌根和钼对小麦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

    王震高旭硕张梦歌韦文敬...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灭菌土壤进行小麦盆栽试验,在 0、5、100、1 000 mg/kg 4 个钼含量水平,分别进行接种幼套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etunicatum)和不接种对照处理,对不同钼水平下丛枝菌根(AM)对小麦光合荧光特性的响应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壤钼水平下,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稳定侵染小麦,平均侵染率达58.82%;AM能够提高 4 个钼水平下小麦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在钼质量分数为 100 mg/kg时小麦净光合速率的菌根依赖性最高,达到 698.05%;AM能够提高 4 个钼水平下小麦叶片的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Ⅱ的潜在活性(Fv/Fo)、光能吸收性能指数(PIabs)、光系统Ⅱ向下游传递电子的能力(φo)和电子传递量子产额(φEo),尤其在钼质量分数为 100 mg/kg 时,提高的幅度达显著水平.综上所述,AM 能够提高不同钼水平下小麦光合能力,改善光系统Ⅱ的整体性能,在钼质量分数为100 mg/kg时AM所发挥的作用最大.

    小麦丛枝菌根净光合速率菌根依赖性荧光特性

    种植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张慧菊田敏杨明愈刘海怡...
    17-2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华薯 5号'为材料,于 2022、2023年在湖南省株洲市开展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土壤化学性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产高效方式(种植密度为 82 500 株/hm2,施硫酸钾复合肥1 125 kg/hm2、有机肥1 500 kg/hm2、生物酶活化磷肥750 kg/hm2、40%硫酸锌15 kg/hm2)的株高、茎粗高于农民方式(种植密度为 67 500株/hm2,施 75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和高产方式(种植密度为 75 000株/hm2,施1 500 kg/hm2硫酸钾复合肥);2022、2023年高产高效方式的产量分别为28.78、46.83 t/hm2,显著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的;高产高效方式的土壤 pH、有机质(SOM)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的;高产方式显著提高了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采用高通量测序对不同种植方式马铃薯根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产方式的 OTUs、Chao1 指数最高;主成分分析表明,农民方式与高产方式、高产高效方式的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高产高效方式门水平上 Proteobacteria 和 Deferribacterota 相对丰度及属水平上Mucispirillum和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均高于农民方式和高产方式;RDA分析表明,土壤pH、N、P、K、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SEM 分析表明,土壤 pH 和 SOM、N、P、K 含量是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改变土壤细菌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综上所述,与农民方式、高产方式相比,高产高效方式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缓解土壤酸化和提高有机质含量,增加根区土壤细菌主要优势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块茎产量.

    马铃薯种植方式密度肥料产量细菌群落

    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分析

    段春燕王晓凌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Illumina HiSeq X Ten平台测序和生物信息法对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为四分体式结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全长158 166 bp,G+C含量 36.8%,注释131个基因,即86个蛋白编码基因、8个rRNA基因和37个tRNA基因;其叶绿体基因组共有52 711个编码密码子,有33种类型是偏好密码子;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中SSR位点有33个,串联重复有 13个;SSR中未检测到三核苷酸重复;SSR分布不平衡,大多位于基因间区IGS和LSC区域;基于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建树,发现唐古特扁桃与同亚属的榆叶梅、野樱桃以及李属毛樱桃亲缘关系较近.

    唐古特扁桃叶绿体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密码子偏好性重复序列系统发育

    DNA条形码技术在蛇类鉴别中的应用

    李晓冰方来杉陈洪博吴琼...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NCBI中GenBank数据库下载蛇类细胞色素b基因(Cytb)序列7 329条,以MT765098.1序列为标准进行对比和修剪,获得蛇类Cytb序列4 665 条.对蛇类Cytb序列进行核苷酸饱和度、遗传多样性、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计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基于 Kimura-2-Parameter 模型,蛇类平均种内遗传距离为 3.3%,普遍小于6.7%,而平均种间遗传距离为19.96%,普遍高于9.3%,说明蛇类物种间遗传距离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蛇类物种间遗传距离,识别出蛇类23个物种的亚种,Pareas和Hydrophis属物种含有复合体,Atractus dunni、A.iridescen和A.occidentali互为姐妹物种.

    细胞色素b基因DNA条形码遗传距离

    外源GA3处理对辣椒半矮秆突变体表型和生理特征的影响

    廖铭宇徐欢张俊华曹超政...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用1.0、2.0、4.0、8.0 mg/L的GA3处理辣椒半矮秆突变体E483的种子,分别用2.0、4.0、6.0、8.0、10.0、12.0 mg/L的GA3喷施E483幼苗,以0.0 mg/L的GA3处理的野生型6421(CK1)和E483(CK2)为对照,调查GA3处理下E483 种子萌发情况和植株表型,并测定幼苗叶片内源G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含量以及SOD、CAT、POD、GR活性.结果表明:E483种子萌发速度低于野生型6421的,GA3处理可提高E483种子发芽势,且在2.0、4.0、8.0 mg/L GA3处理下,E483种子发芽能力可恢复至野生型6421种子的发芽能力;E483植株较 6421矮,叶片较 6421 小,喷施GA3处理可促使E483 幼苗茎秆节间伸长、茎增粗、叶面积增大,但不会改变其节位数;8.0 mg/L GA3处理的E483的株高与6421的株高无显著差异;2.0 mg/L GA3处理的E483茎粗与6421茎粗无显著差异;6.0 mg/L GA3处理的E483的叶宽、叶面积与6421幼苗的叶面积无显著差异;E483幼苗中GA1、GA3、GA20、GA29、GA34含量显著低于6421相应的值,推测该突变体属于GA合成缺陷突变体;E483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CAT、POD、GR活性均显著高于6421的,MDA含量显著低于6421的;10.0 mg/L GA3处理的E483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CAT、POD活性达到最大值.

    辣椒半矮秆突变体GA3表型生理指标

    外源水杨酸对淹水胁迫下西瓜幼苗光合特性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江鸿卿东山陈浩杰张露瑶...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雪龙1号'西瓜品种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0、0.5、1.0、1.5、2.5、3.5 mmol/L)水杨酸(SA)溶液喷施幼苗叶片,测定淹水胁迫下西瓜幼苗的生长性状、根系构型、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SPⅡ光能转换效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研究水杨酸处理对淹水胁迫下西瓜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SA溶液缓解了淹水胁迫对西瓜幼苗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淹水胁迫下西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实际光化学效率 PSⅡ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了植株的丙二醛(MDA)含量,提高了植株耐涝性;与 0.0 mmol/L 的 SA 处理相比,1.0 mmol/L SA 处理的西瓜幼苗的株高、茎粗、鲜质量、干质量分别显著提高 18.80%、34.74%、23.57%、67.27%;总根长、根尖数分别显著提高 116.41%、101.25%;叶绿素a、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提升了 66.55%、67.46%、73.81%;CAT活性显著提高20.92%,MDA含量显著下降53.3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0、1.5、2.5、0.5、3.5、0.0 mmol/L SA处理的西瓜的耐涝性依次降低.

    西瓜外源水杨酸淹水胁迫根系构型光合特性抗氧化系统

    油菜素内酯对盐碱胁迫下菊花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玲玲虎淘淘张昕怡马潇源...
    55-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菊花耐盐品种'绚秋江月'和盐敏感品种'绚秋尽染'为试材,用NaCl和NaHCO3按1∶1(质量比)配制成100 mmol/L复合盐碱处理液,对园林小菊幼苗进行盐碱胁迫处理,对其叶片喷施不同浓度(0.001、0.010、0.100、1.000 mg/L)外源油菜素内酯(BR),以喷施H2O为对照(CK),研究BR对盐碱胁迫下园林小菊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盐碱胁迫下外源喷施0.100 mg/L BR,'绚秋江月'和'绚秋尽染'叶片相对含水量分别提高了8.11%、16.95%;SPAD值分别增加了9.55%和13.97%;相对电导率分别下降了27.63%和24.69%;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下降了41.24%和67.38%;脯氨酸(Pro)含量分别提高了86.49%和69.46%;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增大了 16.25%和 18.14%;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增大了 46.15%和 68.3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增大了12.36%和16.32%;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分别增大了76.88%和95.04%.外源喷施0.100 mg/L BR 可以更好地促进盐碱胁迫下园林小菊幼苗的生长发育,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强生物膜的稳定性,从而起到缓解盐碱胁迫对菊花幼苗的伤害,且对盐敏感品种'绚秋尽染'盐碱受害的缓解效果更佳.

    园林小菊外源油菜素内酯盐碱胁迫生理特性

    草地贪夜蛾解毒代谢酶对阿魏酸的解毒功能研究

    史智英贺华良王建田陈杰...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1、5、10 mg/g阿魏酸添饲草地贪夜蛾初孵幼虫,观察记录幼虫生活历期,测量幼虫体长、虫体质量,统计化蛹率和羽化率.采用转录组测序结合 RNA干扰探究草地贪夜蛾解毒代谢酶对阿魏酸的解毒功能.结果表明:与添饲丙酮和清水对照相比,10 mg/g阿魏酸处理的幼虫发育历期延长了 1.6 倍;蛹质量仅为对照的 34%;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降低了 80.4%和 77.7%;阿魏酸处理激活草地贪夜蛾多个解毒代谢酶基因表达,沉默解毒酶基因细胞色素氧化还原酶基因SfCYP6B6、甘肽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SfUGT2B15)可显著增强阿魏酸对草地贪夜蛾的致死效果;与添饲丙酮对照相比,阿魏酸对沉默SfCYP6B6和SfUGT2B15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72 h致死率分别提高了36.7%和52.6%.

    阿魏酸草地贪夜蛾解毒机制转录组解毒代谢酶

    云南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卢文洁尹桂芳隆文杰李程鹏...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云南省嵩明县试验基地采集金荞麦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培养病原菌,根据柯赫氏法则测定病原菌的致病性,观察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并与 ITS、TUB2 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鉴定病原菌,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云南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代表菌株 GY3 的孢子形态与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真菌相似,菌株GY3的rDNA-ITS及TUB2 联合序列与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2 个菌株(ZK1-1、ZK5-5)的序列聚在同一分支,鉴定认为金荞麦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小孢拟盘多毛孢(P.microspora);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GY3 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 PDA,以 PDA 培养基培养 GY3,菌丝生长最适 pH 为 7,最适温度为25℃,菌丝的致死温度为50℃(水浴10 min),连续光照最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蛋白胨.

    金荞麦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小孢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