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下)
海外英语(下)

杨小红

月刊

1009-5039

0551-3490391

230071

安徽合肥市政务区翡翠路1118号10楼

海外英语(下)/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下旬 中考)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是一本初中生双语有声杂志。内容贴近《英语课程标准》,选材广泛,全面覆盖考点,同步配合复习。它集时尚、实用、趣味与知识性于一体,其目的在于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开阔视野,认识世界,顺利通过升学以及各种初级水平考试。 本刊为月刊,每月下旬出版。主要栏目包括:时文阅读、阅读训练营、美味英文、海外风景、文化博览、语法攻关、词汇加油站、洋腔洋调、策略点拨、中考题苑、快乐驿站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几点探讨

    郑晰
    189-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培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幼儿英语教学的成效,也影响着幼儿和教师的长远发展。但是当前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培养中还面临很多问题,教学技能培养的效果并不明显。基于此,文章就围绕这一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总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当具备的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幼儿英语教学技能培养的措施。

    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教学职业能力技能培养措施

    浅析《克拉拉与太阳》中的自我欺骗主题

    曹军
    191-192,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克拉拉与太阳》是石黑一雄的新作,主人公克拉拉是一个专为陪伴儿童而设计的太阳能人工智能机器人。小说在塑造克拉拉这一形象的同时延续了自我欺骗的创作主题。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切入,有助于解读《克拉拉与太阳》中的自我欺骗主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自我欺骗主题文艺心理学

    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在英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

    曾琪惠李玉霞
    193-196,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对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在英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和适应策略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总体上采用"分隔"的适应策略,但社会文化和心理适应情况良好,这一不寻常的结果与疫情防控带来的一系列主客观因素有关。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适应过程符合压力-适应-成长模型。在全球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性别、学历、旅居时间、海外经历、性格、亲友支持等因素对中国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结果与策略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新冠疫情跨文化适应中国留学生适应策略压力-适应-成长模型

    基于文化自信背景下英语课堂"中国文化"输出

    李芳
    19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语言不仅是为了交流,也是一种文化的传递。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国门,频繁的跨文化交际已成必然之势。因此,有必要将语言学习与文化传递相结合,创设情境,强化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输出,实现学生语言技能与文化素养的双提升。该文从适用于英语课堂的"中国文化"内容,英语课堂"中国文化"输出的要求,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等方面出发,阐述了基于文化自信背景下的高职英语课堂"中国文化"输出的要点与建议,借以抛砖引玉,与诸多外语教育工作者探讨与互勉。

    英语教学文化自信中国文化

    英语儿童文学教学中审美素养培养研究

    刘霞康响英Amy Branam Armiento
    200-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审美素养是儿童基本素养的核心构成部分。英语儿童文学具有丰富审美内涵,其教学是儿童审美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儿童文学的审美多元化与丰富性,儿童文学作品的独特审美过程决定了英语儿童文学教学在儿童审美素养培养中的独特性。其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让学生参与审美实践,唤起审美期待,提升审美境界,从而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英语儿童文学审美素养教学实践

    从后殖民主义看《长日留痕》中斯蒂文森的精神困境

    欧小燕李永兰
    202-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石黑一雄的代表作,《长日留痕》受到了不少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二战后,由殖民者构建的殖民话语被世界性殖民运动推翻,但殖民主义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退。《长日留痕》中主人公斯蒂文森仍然受到殖民话语的影响,作为"属下"无法为自己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仍然受到殖民话语的束缚)。该文借鉴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造成斯蒂文森精神困境的原因,探究斯蒂文森摆脱精神困境的途径。研究斯蒂文森的精神困境,有助于引发人们对身处于精神困境中的人们的理解和关怀,再思考人类精神价值和文化身份。

    石黑一雄后殖民主义精神困境

    论文学伦理学视角下哈姆雷特和哈尔王子形象

    王凤
    20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莎士比亚时代的政教关系动荡不安,宗教伦理与世俗伦理呈现出互相融入、互相抵制的局面。在探究莎士比亚时代的伦理环境的基础上,以哈姆雷特和哈尔王子形象为例,从文学伦理学视角对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王子形象进行研究,探究世俗伦理和宗教伦理思想对王子所处的伦理困境以及伦理选择的影响。

    文学伦理学批评莎士比亚王子哈姆雷特哈尔王子世俗伦理宗教伦理

    《土生子》中"盲目"现象的分析

    谢文秀
    207-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生子》是美国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代表作,它真实地反映出20世纪美国种族隔离制度下黑人青年别格·托马斯是如何被逼绝境、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死刑的。该书多处提及"盲目"现象:不仅道尔顿太太是真正的盲人,而且别格抱怨玛丽等人也都是"瞎子",而这种普遍存在的盲目性是造成别格悲剧的重要原因。文章将分析不同人物"盲目"的象征意义及产生原因,从而更好理解白人和黑人之间不平等关系背后的隔阂。

    《土生子》盲目隔阂别格·托马斯

    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职学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培养研究

    曹姗姗黄娟
    210-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各种信息化技术,特别是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中的广泛建设和应用,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本文从高职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高职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在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方面的作用,阐述如何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提升学生的跨文化口语沟通能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多元文化的辩证思维能力。

    高职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多元文化交流

    高职院校高铁乘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究

    陈云蕾
    21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高铁乘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高铁乘务专业学生自学能力不足、缺乏相应的英语口语语言环境、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忽略学生情况、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从教学实践基本途径、具体策略、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强化高铁乘务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其之后的职业打好专业基础。

    高职院校高铁乘务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