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谢在库

双月刊

1001-7631

cret1985@zju.edu.cn

0571-87952503

310027

杭州浙江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化工系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Journal Chemical Reacti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我国化学反应工程和有关工艺方面的科技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本刊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工程技术及其分析、反应装置中的传递工程、催化剂及催化反应工程、流态化及多相流反应工程、聚合反应工程、生化反应工程、反应过程和反应器的数学模型及仿真、工业反应装置结构特性的研究、反应器放大和过程开发以及特约论著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煤气化渣为原料制备分子筛高效吸附水中罗丹明B及机理研究

    张永霖宋智刘嘉璐刘伯霞...
    48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吸附法由于操作简单且吸附效率高,被广泛用于染料废水处理.罗丹明 B(RhB)是染料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高毒性、致癌性,且不易生物降解.本研究以煤气化渣为原料探索多种方法制备不同分子筛吸附剂,并采用多种表征方法分析其理化性质.通过改变初始浓度、pH值等因素,评估吸附剂对RhB的吸附性能.并利用吸附等温线、动力学模型探究吸附过程及其机理.在温度为20℃、MCM-41投加量为20 mg、pH值为4、RhB初始浓度为120 mg/L的条件下,饱和吸附量达到171 mg/g,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和 Langmuir 等温线模型,表明该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且为均匀的单分子层吸附.为煤气化渣的资源化利用及废水中RhB的去除提供参考,为高效、稳定吸附剂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验依据.

    煤气化渣分子筛罗丹明B化学吸附Langmuir等温线模型

    基于分子模拟和量子化学计算筛选离子液体萃取剂分离碳酸二甲酯和甲醇

    杨玮婧齐建光李磊黄河...
    492-497,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通过实验法筛选分离共沸体系的萃取剂耗时较长,本工作通过分子模拟和量化计算对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体系的萃取剂微观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通过模拟计算,探讨了 4 种离子液体对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体系的萃取分离能力.通过比较离子液体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萃取选择性以及表面电荷密度,筛选出最佳的萃取剂为 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其高表面电荷密度能够显著增强离子液体与目标分子间的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其选择性分离碳酸二甲酯和甲醇的能力.通过似导体屏蔽模型估算三元体系相平衡数据,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对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体系分离效果从强到弱依次为: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丁酯和1-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乙酯.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具有较高的萃取选择性以及优异的萃取性能,可用于萃取精馏高效分离碳酸二甲酯-甲醇共沸体系.

    离子液体碳酸二甲酯甲醇萃取精馏模拟计算

    合成气洗涤塔流动性能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朱传琪赵娜娜丁文瑶马芳...
    498-5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成气洗涤是干煤粉气化工艺的重要单元操作,对气化炉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采用Fluent软件基于流体力学原理对合成气洗涤塔内部的流动情况开展仿真计算,分析速度场、压力场、组分分布等随工艺操作参数、设备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而对合成气洗涤塔内部结构和操作参数进行优化.模拟结果表明,合成气下冲速度过快会导致产生的鼓泡进入激冷水泵,对机泵正常运行产生影响.通过调整合成气洗涤塔内的液位高度或增设挡板,可以有效改善激冷水泵入口气体夹带现象.

    合成气洗涤塔Fluent数值模拟流态化

    微反应器内十四烯烃磺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

    马浩然袁华范辉赵唯...
    508-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α-烯烃磺酸钠(AOS)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润湿性、低刺激性.利用微通道反应器,以1-十四烯烃为原料,液相SO3为磺化剂,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原料比(物质的量之比)和单侧入口流量三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与单侧入口流量的交互影响下,原料比较低(1.1~1.15)时,温度对活性物含量的影响是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强,表明反应是由传质控制;当原料比较高(1.25~1.3)时,反应由传质控制变为由反应控制.在原料比与单侧入口流量的交互影响下,活性物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率变大,同时流量变化对其影响增强.在原料比与温度的交互影响下,随着流量由低(8~9 mL/min)向中等(9~11 mL/min)变化时,曲面的曲率变化较大,反应受到传质控制较为明显;在较高流量(11~12 mL/min)下,曲面没有显著变化,反应过程转变为由反应控制.通过考察微尺度下α-烯烃磺化工艺参数的交互影响,对优化工艺条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α-烯烃液相SO3磺化响应面实验

    Citroniq拟在美建乙醇制生物基丙烯/聚丙烯装置

    李慧琴
    515页

    助磨剂对气化渣球磨特性的影响

    傅博程臻赟雷华
    516-520,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粉体研磨过程中使用助磨剂有助于提高研磨效率,优化颗粒形貌.本研究选用4 种助磨剂研究了助磨剂种类和掺量对气化渣球磨后的细度、比表面积、团聚作用、粘聚作用和表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 种助磨剂均可明显改善气化渣的球磨细度.助磨剂分子量是影响助磨效果的主要因素,大分子助磨剂易形成较厚的吸附层,更加有助于扩大粉体颗粒间距,获得良好的分散效果.其中聚羧酸减水剂作为助磨剂对粉体综合粉磨效果提升作用最佳;助磨剂掺量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影响助磨效果,本实验条件下,掺量为1.0%(质量分数)最佳.

    气化渣助磨剂细度表面能球磨

    CO2加氢经甲醇制LPG催化剂研究进展

    李海鹏田菊梅王欣宇刘洋...
    521-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CO2 排放量日益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一系列影响.与此同时,石油资源日渐短缺,以石油为原料制LPG(丙烷和丁烷)的工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的氢气与CO2反应制LPG为缓解环境问题和替代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与CO中间体介导的直接路径相比,以甲醇为中间产物的CO2 加氢制LPG避开了传统的费托合成反应,可实现CO2 的高效转化.目前,使用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将CO2加氢制甲醇反应与甲醇脱水制烃反应进行耦合备受关注.CO2加氢经甲醇制 LPG的核心挑战是开发高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本文基于 CO2 加氢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综述了近年来CO2 加氢经甲醇制LPG催化剂,包括CO2 加氢制甲醇催化剂,甲醇制低碳烃催化剂和金属氧化物分子筛双功能催化剂,并对CO2加氢经甲醇制LPG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二氧化碳加氢反应甲醇路线液化石油气催化剂

    二氧化碳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新进展

    潘世光韦依梁晓宇李磊...
    540-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猛发展,CO2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探索和实现废弃物中CO2的高值化利用,对推动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CO2 是一种重要的C1资源,由于其丰富、廉价、易得和可再生等特点,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开发将CO2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化学品的新技术和新工艺,是实现CO2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通过先进催化技术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不仅可以优化能源结构,还可以实现碳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使用热催化、光催化、电催化和生物耦合技术高效地将 CO2 转化为 C1 化学品、C2 化学品、多碳化学品、富含能量的碳基长链分子和环状碳酸酯的最新进展;详细地介绍了催化剂的设计思路和性能调控方法;概述了CO2转化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策略.最后,对CO2转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展望.

    CO2资源化利用催化转化高附加值化学品

    环保聚丙烯电缆料的研究进展

    冒杰钟珮瑶孟永智王林...
    549-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背景下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开发一种绿色环保的可回收电缆已成为重点研究方向.聚丙烯(PP)作为一种可回收,可持续发展并且电气性能、热性能优异的绝缘材料而备受关注.为促进环保PP电缆料的研究与开发,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环保PP电缆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介绍了常见的PP改性方法.最后,从生产和应用的角度,总结和分析了各类改性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环保PP电缆料的开发提供指导依据.

    聚丙烯电缆料电气绝缘环保电缆

    烯烃聚合FI催化剂研究进展

    姜如愿郑鹏程路宝翠许胜...
    561-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FI催化剂发展史以及独特的化学特性,详细地叙述了FI催化剂结构性能、合成路线以及配体上各种取代基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通过对催化剂结构的优化设计,可实现活性聚合产物的高效率合成.另外,通过分析总结FI催化剂在催化丙烯均聚、乙烯均聚、乙烯和丙烯共聚、乙烯和长链α-烯烃共聚等聚合方面的应用,以及催化剂对烯烃嵌段共聚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为高性能FI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FI催化剂烯烃聚合配体合成